李世民目送使节团远去,心中既有期盼,也有一丝难以言说的忐忑。 他深吸一口气,转身走下城楼,将一切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杜如晦的身上。 而此时,杜如晦正襟危坐于马车之上,心中亦是百感交集。 他此次出使大炎,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既要试探大炎的实力,也要为大唐争取更多的利益。 雁云宫内,李川正批阅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他的脸上,映衬着他那俊朗而又坚毅的轮廓。 这时,内侍总管匆匆而来,禀报道:“陛下,大唐来信。” 李川放下手中的朱笔,接过信件,展开细细阅读。 信中言明,大唐将派遣使节团前来大炎,商议两国互通互市之事。 李川看完信,眉头微微皱起,心中思忖着大唐此举的用意。 “庆之,”李川抬起头,看向站在一旁的陈庆之,“你如何看待此事?” 陈庆之沉吟片刻,说道:“陛下,大唐使节团突然来访,恐怕并非单纯的互通互市。臣以为,此事需谨慎对待,不应轻易答应。” 李川摇了摇头,说道:“此事恐怕由不得我们拒绝。使节团的带队者是杜如晦,朕的岳父。” 陈庆之闻言,顿时明白了李川的顾虑。 杜如晦乃是大唐重臣,又是李川的岳父,若是拒绝使节团的来访,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甚至会影响两国关系。 “既然如此,”陈庆之思索片刻,说道,“那便答应大唐使节团的来访。但我们也要提出一些条件,以维护我大炎的利益。” 李川点了点头,心中已有了决断。 “传朕旨意,同意大唐使节团来访。但要告知他们,一切费用由大唐自负,不得参观我大炎的核心产业。” 随后,李川又看向陈庆之,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 “另外,你再安排一些人手,乔装成土匪,在使节团入大炎境内时,将他们的礼物劫走。” 陈庆之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明白了李川的用意。 此举既能敲打大唐,又能向天下人展示大炎的实力。 安排妥当后,李川提笔给长乐公主写了一封信,告知她大唐使节团即将到来的消息。 长乐公主得知消息后,匆匆赶来雁云宫,神色复杂地问道:“皇兄,此事当真?大唐的人,真的要来了?” 李川看着长乐公主,柔声说道:“朕已经答应了他们的请求。不过你放心,只要他们不过分,朕会以礼相待的。” 长乐公主听后,这才松了口气。 她知道李川的为人,只要大唐不做出格的事情,他定然不会为难他们。 “对了,”长乐公主忽然想起什么,笑着说道,“皇嫂还为皇兄做了些饭菜,都是陛下爱吃的。” 李川笑着点了点头,心中感到一阵温暖。 长乐公主放下饭盒,离开后。 李川唤来侍从,吩咐道:“去,传和珅觐见。” 侍从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和珅便躬身来到了李川面前。 “陛下,不知有何吩咐?”他小心翼翼地问道,眼神中带着一丝探究。 “朕打算与大唐的士族门阀做些生意。” 李川语气平淡,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去安排工匠,赶制一批玻璃制品,务必精美绝伦。” 他顿了顿,修长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大唐富庶,这些士族门阀更是财大气粗,定然会对这些新奇玩意儿感兴趣。” 和珅闻言,眼睛一亮,立刻明白了李川的用意。 他躬身应道:“臣遵旨,定不负陛下所托。”说罢,便转身去安排此事。 和珅离去后,李时珍和郭守敬联袂而来。 李时珍身着素雅的长袍,手中捧着一个木盒,而郭守敬则是一身朴素的布衣,脸上带着一丝风尘仆仆之色。 “陛下。”两人齐声行礼。 “免礼。”李川抬手示意他们起身,目光落在了李时珍手中的木盒上,“青霉素的研究进展如何?” 李时珍将木盒放在桌上,小心翼翼地打开,露出里面几支盛装着淡绿色液体的玻璃瓶。 “陛下,臣等已经成功提取了青霉素,但产量极低,且提纯工艺尚不成熟……”他略带犹豫地说道,眉宇间带着一丝忧虑。 李川轻轻颔首,表示理解。 “此事不必操之过急,慢慢来便是。” 他鼓励道,“朕相信,凭借你们的才智,定能克服这些难题。” “谢陛下。”李时珍和郭守敬齐声说道,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动力。 “郭爱卿,”李川将目光转向郭守敬,“土豆种子分发和土地分配的情况如何?” “回陛下,一切均已按照您的指示完成。”郭守敬恭敬地回答道,“百姓们对土豆的种植热情高涨,相信来年定能获得丰收。” 李川满意地点了点头,“很好。”他沉吟片刻,又说道,“朕还有一事要交给你去办。” 郭守敬立刻躬身道:“陛下请吩咐。” “朕希望,大炎的百姓,都能吃上肉。”李川语气坚定,目光中闪烁着某种光芒。喜欢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唐:渭水之盟后我决定自立为王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