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军听闻后立刻停火…… “混账东西!” 朱元璋听到这些荒唐的防守措施,不禁怒不可遏地咒骂起来。 这家伙简直是疯了! 打仗还要搬出先皇的神位来吓唬人? 这不是把神位当作人质挂在城头吗? 死了都不得安宁! 太过分了! 旁边的朱标也被惊得说不出话来。 完全没想到这些人居然想得出这种歪招! 简直不顾脸面! …… “……经过多次交锋,燕王决定进攻京师。建文四年六月,燕王试图从浦子渡过江,却遭遇盛庸顽强抵抗,燕军受挫。燕王本欲议和北返,恰逢其子朱高煦领军赶来增援,令他喜出望外。他对朱高煦说道:世子体弱多病,你需更加努力。” 朱高煦听后振奋不已,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率军奋力杀敌,最终击溃盛庸。 随后,南军水师投降燕军,燕军于六月初三自瓜州渡江,再度击溃退守的盛庸。 之后燕军抵达镇江,镇江守将投降,燕军继续推进,驻扎于龙潭……” 听到此处,朱元璋不禁叹息一声,自然清楚龙潭的位置。 龙潭距离京师不过五六十里,至此已逼近南京城下。 京师毫无屏障可依,只能正面迎战朱棣的军队。 而且,战斗进行到现在,朱元璋无需多问韩成,便知道南京城绝非朱棣所攻破。 定然有人开启城门,迎接老四进城。 自古以来,不乏主动献门投降的人,更何况是老四这种由北至南征战,彰显实力,且身份地位如此特殊的将领。 献门之人必定不少。 “京城震动,建文帝在宫中徘徊不定,急召方孝孺商议对策。 方孝孺称城内尚有二十万兵力,应固守待援,同时派大臣与京城的亲王前去议和。 建文帝依计行事。 然而多次议和均未果,朱棣提出不要割地,只需惩治奸臣,建文帝不愿交出黄子澄等人。 谈判失败后,燕王率兵直逼京城。 当时,左都督徐增寿欲做燕王内应,却被揭发,遭文官围殴并拘押。 次日,燕王正式攻打京城,建文帝在左顺门亲手处决徐增寿…… 与此同时,李景隆与谷王朱橞驻守金川门,见燕王旗帜,便开城迎接,史称金川门之变。 燕军入城后,宫中的建文帝闻讯,纵火烧毁宫殿。 燕军扑灭火势,却发现建文帝已消失无踪。 随后找到一具烧焦的尸体,据说是建文帝及其皇后。 燕王握住建文帝遗体的手,哭诉道:‘傻孩子,何必如此’……” 寿宁宫偏殿内,韩成话音刚落,众人沉默无语。 气氛压抑至极。 即便朱元璋、朱标早已通过韩成知晓,老四朱棣已取代朱允炆成为大明皇帝,且老四便是赫赫有名的永乐大帝。 但此刻听完战事全貌及最终结局——朱棣入南京城,朱允炆焚宫而亡,二人心中仍感沉重。 不论朱允炆做过什么,也不论他们有多想责备他,朱允炆毕竟是朱标的儿子,朱元璋的孙子。 老四与朱允炆之间,终究是骨肉相残。 尤其是听到韩成描述的老四握着朱允炆遗体痛哭的情景,二人情绪复杂,几乎落泪。 他们明白,这样的事情发生,老四内心也定然万分复杂。 他们原以为朱家基业交接可平稳过渡,却未曾料到,朱家同样无法摆脱权力争斗的宿命。 权力更替,依旧逃不开腥风血雨的侵袭。 尸骸堆积如山。 更甚者,还未传至第三位君主,第二位便已因战乱而起冲突。 这般变故,令人郁结难当。 韩成捧着茶杯,悄然避开朱元璋与朱标,唯恐二人一时冲动,误伤于己。 “韩成,允炆……他真的离世了吗?” 良久,朱元璋低沉沙哑的声音传来,满布血丝的眼眸注视着韩成,情绪复杂莫测。 朱标听闻此言,也将目光投向韩成。 韩成饮尽杯中茶水道:“此事并无定论,成了未解之谜。 有书载建文帝葬身火海,另有人言燕王所寻之焦尸并非建文帝本人。 为求定局,向天下示明建文帝已逝,才将焦尸认作其人,以防争议再生。 其实,燕王入京后,未曾觅得建文帝。 有人说建文帝削发为僧,也有人称他被秘密囚禁于宫内。 更有传闻,建文帝失联后,燕王始终在搜寻他的下落。 后来派船出海远航,意在寻觅此人,但依我看,此举颇为荒诞,难具信服。 当然,还有些更玄奇的说法,出自后人杜撰,说是陛下留给了建文帝一个名为‘游梦仙枕’的物件,紧急之时,建文帝借它穿越时空来到我们的年代……” 听到韩成所言,朱元璋父子的心绪稍显平复。 不再那么纠结。 既然有这些可能,那至少能证明老四未必真的杀害了允炆! “那么,允熥及标儿其他子女的境遇如何?老四又是怎么对待他们的呢?”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朱元璋突兀地再次追问。 朱元璋话音刚落,韩成便明白,朱棣的日子不好过了! (本章完) ------------ 寿宁宫偏殿内,朱元璋问完这句话后,韩成就知道,朱棣将要吃苦头了。 这一回,他跑不掉了。 回想允熥等人的最终命运,韩成说道:“燕王登基称帝后,否认建文皇帝的存在。” 洪武年间的事宜被重新梳理,建文年号被撤销,直接恢复为洪武,而后再接上永乐的纪年。建文帝作为太子时所追封的兴宗名号也被废除,恢复为懿文太子的旧称。建文帝的三位兄弟——朱允熥等人,也由亲王贬为郡王。数月后,这些人再次被废为平民,困于凤阳祖居之地。 果如韩成所料,当听闻这些消息,朱元璋早已满心郁结,愤怒至极。他习惯性地想砸东西,但周围并无新的桌椅可供破坏,只能把目标转向远处的茶壶。拿起茶壶狠狠摔在地上,看着它碎裂,却仍不解气。环顾四周,又朝韩成的床走去。 韩成慌忙上前阻拦:“陛下,莫要如此!若砸坏了我的床,我又要好些日子才适应新的。” 听罢,朱元璋虽暂时收手,没让床遭殃,但胸中的怒火依旧未平。四处搜寻泄愤之物,最后夺过韩成手中的茶盏,连同未饮尽的半杯茶一起摔在地上。 这一举动让韩成欲言又止。朱元璋此刻情绪极为激动。他对老四的行为虽感痛心,但也明白那是迫不得已。毕竟,朱允炆的种种行为已令他忍无可忍。 争夺皇位本就无情,朱允炆不把他的话放在眼里,既然如此,老四的反击也在情理之中。朱允炆落得这般下场,实属咎由自取。然而,老四不该对允熥等晚辈下此狠手。 这些孩子并未对他朱棣出手啊! 老四不承认允炆的帝位,按照这个理由,把他们的亲王降为郡王,这一点朱元璋也是认可的。 但后来老四又将他们贬为平民,囚禁在凤阳老家,他确实是完全不认同允炆一脉。 觉得老四这样做不够厚道。 把事情做得太过分了! 不论如何,不管允炆那个糊涂蛋做了什么,有一点事实是老四无法辩驳的。 那就是,他确实从侄子手里夺走了江山! 从今以后,皇位与标儿的后代再无瓜葛。 既然如此,他又为何不能给允熥他们这些标儿的孩子一个好结局呢? 为什么要把郡王的封号都废掉? 老四担心将来可能有人利用允熥他们制造麻烦,这一点朱元璋可以理解。 但仅仅给予他们虚衔而不放他们自由,确保他们及其后代衣食无忧,难道不是更容易吗? 何必要如此冷酷无情? 那是他大哥的后代啊! 不说其他,单凭这一点,他也应该有所顾忌,不该做得这么绝! 朱元璋的气息变得急促起来。 过了一会儿,朱元璋用沙哑的声音再次问韩成:“那么,他们最后也没能好好活着吧?” 常言道,这句话从朱元璋口中说出,此刻却如此艰难,仿佛他的嘴唇有千斤之重! 至于朱标,此时目光呆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傻傻地看着韩成。 眼中的复杂情绪令人看了心疼。 他现在甚至不敢继续听下去了。 在这方面,韩成当然不会对朱棣有所隐瞒,他可记得朱棣之前坚定有力、铿锵作响的话语——如果他被打,就要改姓。 朱棣成为永乐大帝后,因为他自己就是通过藩王起家的,所以非常担忧其他藩王也会效仿他,对他反叛。 于是,他着手准备做朱允炆未完成的事。 接下来就开始削藩。 不过相比朱允炆,永乐大帝的手段更为高明,也更加温和。 他并没有直接废黜诸王,而是要求诸王交出三护卫,不再掌控军队。 同时,为了安抚人心,避免宗室反对过于激烈,就需要从其他方面给予补偿。 所采取的补偿措施之一,便是改善皇族待遇,例如赋予他们更高的官职等级。根据先帝的规制,郡王之子应授镇国将军,其后依次递减为辅国将军、奉国将军等,分别对应三品、四品、五品等官阶。 然而,永乐帝对此进行了调整,将镇国将军升至从一品,辅国将军降至从二品,并陆续将戍守边疆的藩王迁往内地,逐步削减他们的军事权力。 这一系列举措无疑激起了宗室内部的强烈反弹。喜欢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大明:洪武帝的崩溃瞬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