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不是李邦华说的,而是被崇祯从家里拉来昌平的曹化淳说的。 前些日子,他还在武清县养老,忽然得知京师被围,吓得夜不能寐,生怕崇祯出了意外。 不想几日后,传旨太监将他从安逸的养老生活中“捞”了出来,不由分说带到了昌平。 他今天刚刚抵达,便巡视了一圈,愁眉苦脸的登上城头,站在李邦华身后,发出了刚刚那一声感慨。 李邦华没有回头,声音沉稳的道: “曹公公莫急,您麾下的黄得功就要赶到了。” 说起黄得功,曹化淳脸上扬起一阵自得。 那是他提拔起来的人才之一,如今,已经从当年的小伙子,成了独当一面的名将。 只是,孙应元、周遇吉早已战死,想到此,他又有些伤感。 感受着脸颊上的清凉,曹化淳上前一步,和李邦华肩并肩站着,感慨道: “人老了,总是会迎风流泪。” 李邦华闻言笑了笑: “老夫70岁了还没说话,曹公公似乎还年轻我几岁吧。” 曹化淳没有接话,而是问道: “朝廷人才济济,勋贵们亦是摩拳擦掌,陛下怎么就把我们这两个老骨头扔到京营里来了?” 李邦华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听着风声。 他知道,曹化淳不是在抱怨,而是在感慨朝廷人才凋零,勋贵尸位素餐。 这两个老人,是近二十年来,唯二成功整顿了京营的大员,此时站在一起,可谓大明砥柱般的存在。 好半晌的沉默后,李邦华开口: “等一众新人到了,京营应该能展现出些活力。” 曹化淳道: “咱家听说了,陛下在各地提拔了一批人。” 李邦华点头: “也不知道陛下怎么考量的,忽然就下旨调一批人入京营。 其中有一个24岁的举人,是浙江鄞县的张煌言,也有在广州府新会县养老的前吏部御史黄公辅, 有现任武汉兵备道的堵胤锡,任台州石浦游击的张名振、任江阴典史的阎应元。 还有前几年惹怒龙颜被踢出京师的路振飞,现在是右佥都御史兼漕运总督和淮扬巡抚, 还有个熊汝霖和他一样,也是为陛下不喜,踢出京师扔到了福建,担任七品按察司照磨。” 介绍完这几个“新人”,他感慨道: “把这些人大老远的弄来京营,长途跋涉不说,还弄的勋贵们不满!” 曹化淳嘁了一声: “那些公侯伯若是有意见,让他们出关杀女真人去!” 他顿了顿继续道: “张煌言虽然年轻,咱家还真听说过,两年前他考举人时,展现出非凡的箭术,传颂了些日子。 还有张名振,少时刚直豪爽,曾游历京师,咱家将他引为上宾,算是个忘年交吧。 希望这两个年轻人能给咱家带来些惊喜。” 李邦华笑道: “他们今后有什么作为还不得而知,倒是路振飞会给你些惊喜!” “怎么?” “他这两年在江淮团练乡兵,在徐、泗、宿迁、沭阳一带颇有名声,据说招募训练了数万劲卒,过些日子就带过来了。” 曹化淳指了指正在进城的新兵,笑道: “比起这些,确实是惊喜了。” 他想了想问道: “京营中,还有多少可战的老人?刚刚,我一个都没看到!” 李邦华苦笑: “老人有很多,可战的老人一个没有,倒是黄得功会带来一万人。” 曹化淳半天没有说话,显然被愁到了。 李邦华见他如此模样,打趣道: “别犯愁,陛下只是让我们自居庸关出兵,将即将对上的建奴和闯贼,一锅端了!” 曹化淳知道他说的是反话,也开起玩笑: “这也太容易了! 赶明,咱家自己出关,一泡尿淹死他们!” “哈哈哈哈……” 两个老人笑起来,声音中有无数心酸和无奈,但也有无尽的乐观与豪情。 “京营不可用啊!” ************* 京师。 内阁。 方岳贡、范景文等人翻看乾清宫送回来的奏疏,知道又是太子批阅的,感慨道: “陛下火急火燎的培养太子,看来,这次的御驾亲征将耗时良久啊。” 范景文道: “难得勋贵不反对,难得满朝文武支持陛下,若这次不出京,陛下将再难出京带兵了。” “是啊,陛下的武略令人钦佩,若真能西进涤荡贼、虏,乃是我大明之幸!” ************ 昏暗小屋。 “陛下的打法换了,我们的打法也得换一换。” “怎么操作?” “吴伟业刚刚回话了,他那边很顺利,咱们这边,就往死里弹劾勋贵!” “弹劾我们自己?万一陛下顺水推舟呢?” “他没机会了!等陛下驾崩,这些弹劾就会成为内廷栽赃勋贵的证据!” “是啊,朱允炆26岁、朱瞻基38岁,朱祁镇38岁,朱祁钰30岁,朱见深41岁,朱佑樘36岁,朱厚照31岁,朱载垕36岁,朱常洛39岁,朱由校23岁,咱们的陛下33岁了,也差不多到时候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你也不要这么大不敬,直呼先帝们的名讳,不好!不好!” “嘿嘿……确实不好!我下次注意!” “哼!陛下驾崩后,就是诛杀内阁、撤换内廷的时机,朝廷就是我们说了算啦! ************ 乾清宫。 崇祯命人铺开九边重镇的地图,给朱慈烺细细讲了一遍大明北方的布防。 朱慈烺努力记下,又问了一下调兵和军需的常识,缓了一会道: “父皇,今天的奏疏,都是弹劾勋贵的。” 崇祯点头: “也有弹劾兵部、吏部和顺天府的,你没看出来,但凡和安民厂沾边的官员,都被弹劾了。” “父皇,内廷就没有责任么?” “吾儿一定要记住:党争没有对错,只有你死我活,这些官员都是只说对自己有利的,若是论起对错,满朝文武都该杀!” “父皇为什么这么说?自古以来的圣明君主,不都应该和士大夫携手治世么?” 崇祯笑了笑: “大明九州各种天灾人祸,老百姓食不果腹辛劳一生都能活到五六十岁,可我大明皇帝,有几个活过40岁了? 太祖杀尽文武勋贵,被世人暗地里唾骂了多久啊,71岁驾崩,成祖因为某些原因亦是被骂了百年,65岁驾崩。 世宗修道炼丹一辈子,被文武大臣们骂死,59岁驾崩,神宗28年不上朝,也被大臣们骂了一辈子,57岁驾崩。” 他看着一脸疑惑的太子,继续道: “武宗可是去蒙古草原打过仗、冲过锋的,身体很好,因为重用宦官,落水治病,31岁就驾崩了; 你大伯重用魏忠贤,23岁就落水驾崩了。 穆宗被大臣们称颂,在史书里大书特书,礼贤下士、虚怀纳谏、知人善用,乃圣主明君、中兴之主,最后怎么样?36岁驾崩!”喜欢崇祯:30年不上朝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崇祯:30年不上朝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