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又闲聊几句,挂了电话。
叶墨珲仰头。
忽忆起当年在祝玫家,村外蛙鸣声声。
他们村里,有小河流过。
到了晚上,不少人都在家门口乘凉,打麻将,谈笑,看孩子嬉戏。
天上万斗星,人间千帐灯。
刘卫承和祝??夫妇每周末会从市区回来。
记忆定格在那个画面:祝玫扎着辫子,张开双臂,扑到祝??怀里,被母亲搂住,亲亲脸颊。
那时候,她是个无忧无虑的女孩。
而他,很讨厌那时候的她。
因为他是叶家不成器的孩子,被他爹妈扔去她家,就是为了教训他。
他爸妈从不会那么亲昵的对他,更不会那么温柔和善。
他爸把他扔去祝玫家的理由是,他如果再不加管束,只怕未来惹事更多,得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所以他讨厌她,没理由的讨厌。
因为她对他的不屑,对他的鄙夷,对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嘲讽,仿佛都印证了他父母的认知和论断。
那时候,他是还是个敏感又自尊心极强的少年。
可是她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
她又不肯与她爷爷相认,这其中必然有因由。
无怪当年她爱得那么疯狂。
人间世,大概的确是有因有果。
都已经失去亲人了,却又失去爱人。
叶墨珲只是代入她的立场想一想,都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当年那两个月的短暂田园生活,如今回想,竟有一种追不回的遗憾。
他撇了撇嘴,压下了心里的这些。
第二天去了沈冬辉那里,刚巧区委副书记杨琼也在。
杨琼看到瞿斌和叶墨珲,倒是不意外,如此看来,沈冬辉同杨琼的关系,是很不一般的。
沈冬辉知道叶墨珲今天要去,特地把杨琼叫来。
沈冬辉是叶墨珲的父亲叶煦铤曾经的上司,叶煦铤任兆荡区委书记的时候,沈冬辉是市委副书记。
说起叶煦铤,沈冬辉倒是夸赞说,他父亲很懂经济,也很有思路。
几个人寒暄一阵,沈冬辉既已知道了叶墨珲的来意,自是开门见山,谈了对渤江发展的看法,指问题也很犀利。
他如今退休了,不在位子上,比刘子山更敢讲。
他说莫闻熙,“一上任就大搞旅游,搞工程建设,一个广场8000万,弄个公园3亿,你们那个古城,花了快2个亿了吧?一点水花都没见到。合着这钱不是他赚回来的,不心疼。现在市里的拳头产业,还是当年我们一点点打造的。可现在,样样都搞,弄个大杂烩出来,谁都记不住你,你出去招商,发名片都不好意思。”
说到张勤民,沈冬辉说,“有点能力,但不懂经济。渤江原本工业底子那么好,重点产业发展好了,把产业链上下游打通起来,是很好的发展方向。但张勤民不想搞产业,本来人家东矿化工要落地的,他不当回事,现在呢?人家在庭南省,每年交税6亿,这种企业哪里去找?”
杨琼笑了笑,摇了摇头。
沈冬辉叹了一声道,“不是我唯GDP论,而是经济不发展,社会问题会更严重。一个地方好不好,老百姓会用脚投票。可能我自己对渤江有感情吧,看到现在这么萧条的样子,我平时都不会去。造了那么多房子,可是没有产业,没有增加就业,没有人的城市,那叫鬼城。”
杨琼听了,也叹息了一声。
沈冬辉看看杨琼,说,“现在这个,我看更不好。前阵子宋修和来看我,聊起渤江。听说周善民给他案头上报了专报,说是要推进科技创新,我看了那份专报,只能说,文章很漂亮,但估计没法落地。”
叶墨珲抬头看了看杨琼,杨琼见过叶墨珲两次,一次是在党政干部大会上,会后都没来得及介绍。
第二次,则是他从周善民这里谈话出来,黎沐风陪着去的,但因为她当时也急着去开会,没怎么说上话。
今天,在沈冬辉这里,算是第一次深谈。
沈冬辉这些话一说,瞿斌和杨琼都是互相看看。
瞿斌对叶墨珲道,“杨书记是沈书记一手培养起来的人,她其实很懂产业。”
杨琼拍了拍瞿斌道,“你可是我师兄,你比我更专业。”
瞿斌道,“兆荡区这几年发展,也有墨珲父亲之前打下的基础,当年沈书记不也说过么?煦铤书记有思路,有办法。”
杨琼想起往事,笑道,“当年我在合闵区,当区委办主任。”
沈冬辉道,“叶家家风好啊,我印象很深刻。你爷爷那时候来调研,他没带随行人员,也没带司机,自己跑我们当时一个专门造汽车零件轴承的厂子里去了,没打招呼,没任何通知,一个人去厂里和工人聊了一上午。等那个厂长得到消息,通知我们,我们再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和工人们打成一片了。他们那一代领导干部的作风,真的不一样,我一直对他很钦佩。”
叶墨珲道,“所以我爷爷让我到区里来,也是希望我踏踏实实干点事。”
瞿斌道,“墨珲一看就是实干派。”
这话就纯属吹捧了,叶墨珲就当是真话听了,其实也知道,若不是叶儒平孙子的身份,又怎配和这些领导坐在一起说话?
但现在他得担起责任,至少做一天和尚,就得准时地撞一天钟。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如今这形势,要无过其实都挺难的。
昨天听了卞祖德的一肚子苦水,他也已经有觉悟了,这活难干。
沈冬辉虽然退了,但工作经验丰富,倒是给他指点不少。
他从一带一路说到中部崛起,说的都是如何围绕这些国家战略搞本地的经济,不少看法很务实,也很实际,并不是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