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攥紧了衣角:"可长公主她...她也是受害者..." "所以她就有资格劝你放下仇恨?"斗木獬猛地转向小九的方向,尽管蒙着双眼,却给人一种被死死盯住的感觉,"小九,你记住,血仇只能用血来洗。" 屋外传来夜枭的啼叫,凄厉如泣。小九低下头,泪水滴在手背上。 "我...我只是害怕..."她轻声说,"害怕即使复仇成功,爹娘也回不来了..." 斗木獬的表情稍稍柔和,他摸索着抓住小九的手。老人的手掌粗糙如树皮,却意外地温暖。 "孩子,复仇不是为了让他们回来,"他声音低沉,"而是为了让他们的灵魂安息。满月教的教义第一条是什么?" 小九抹去眼泪,轻声背诵:"'月有阴晴圆缺,仇有血债血偿'。" "不错。"斗木獬点头,"你爹生前最疼你,若他在天有灵,也会希望你这么做的。" 小九闭上眼,脑海中浮现父亲温和的笑脸。她记得父亲常说:"小九啊,医者仁心,但也要明辨是非。" "我明白了,师叔。"小九睁开眼,声音坚定了几分。 斗木獬松开她的手,靠回椅背:"你已不是孩子,自己拿主意吧。但记住—"他的声音突然变得锋利,"优柔寡断是对死者的背叛。" 小九郑重地点头,起身收拾药碗退出茅屋。夜风拂过她的面颊,带走未干的泪痕。她要继续踏上那条充满血腥的复仇之路。 小九抬头望向京城方向,咬紧了嘴唇。 仲夏将至的武城侯府,院子里的牡丹本已开了大半却被昨日的暴雨打残,零星的残瓣随风飘落,像是上天撒下的纸钱。孙先站在母亲院外,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佩剑的剑柄。再过两个时辰,他就要启程前往京城,作为质子走进那座金瓦红墙的牢笼。 "世子,长公主请您进去。"侍女轻声道。 孙先深吸一口气,迈过那道他从小跑到大的门槛。殿内熏着安神的沉水香,却压不住那股若有若无的药味——自从圣旨下达,母亲的心疾又加重了。 李夏正站在窗前,逆光中她的轮廓像是被镀了一层金边。听到脚步声,她转过身来,阳光从她背后漫过来,孙先一时看不清她的表情。 "都准备好了?"李夏的声音比平日更加轻柔。 孙先点点头,注意到母亲手里攥着一块素白帕子,边缘已经起了皱。"马匹行装都检查过了,随行的三百人都是孩儿精挑细选的。" "过来。"李夏招招手。 孙先走近了才看清母亲眼下的青影。她今天罕见地穿了正式的宫装,发髻上的金凤衔珠步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却衬得她的脸色更加苍白。 李夏伸手抚平儿子衣领上并不存在的褶皱,指尖微微发抖。"京城不比家里,你要记住——" "我知道,母亲。"孙先打断她,"不要靠近御花园的镜湖,不要单独与宫中的公公相处,递来的食物酒水要先用银针试过。"这些叮嘱他听了不下十遍。 李夏的手顿住了,忽然苦笑:"你嫌我啰嗦。" 孙先喉头一紧。他怎么会嫌弃?他只是...只是不敢看母亲强忍泪水的眼睛。他握住母亲冰凉的手:"儿子不敢。" 窗外传来仆役搬运箱笼的声响,李夏像是被惊醒般抽回手,快步走向雕花木柜。她从暗格中取出一个锦囊,金线绣的云纹在日光下流动如真。 "这个你贴身带着。"她将锦囊塞进孙先手中,"里面是..." "您的那块玉佩。"孙先不用看也知道,那是母亲最珍视的东西。 李夏的瞳孔微微收缩:"你打开过?" "没有。"孙先摇头,"但小时候我从您妆奁里偷看过。"他故意用轻松的语气,却看到母亲脸色更白了。 "他可能认不出来。"李夏声音轻得像羽毛落地,"当年我离京时带走了所有能带走的东西..." 孙先攥紧锦囊。皇帝当然认得出来。三个月前那道召各地诸侯嫡子入京为质的圣旨,偏偏在武城侯府上报嫡子出征平乱后,特意追加密旨"若非嫡子,视为大不敬"的条款。这世上哪有这么巧合的事? "母亲不必担心。"孙先勉强笑了笑,"儿子会谨记自己是武城侯子孙的身份。" 李夏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甲几乎掐进肉里:"不,你要记住的是——无论发生什么,活着回来。"她的眼睛在阴影中黑得惊人,"哪怕...哪怕有人告诉你可以坐上那个位置。" 孙先呼吸一滞。这是母亲第一次如此直白地提及那个可能。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母子俩的对话。侍女端着药碗站在珠帘外,垂首道:"殿下,该用药了。" "放着吧。"李夏的语气忽然冷淡下来。 "不要阻止她的行动。"李夏压低突兀地声音,"也不要相信她说的任何话。" 孙先愕然:"您说可是小九?" 李夏点点头:"她会随你们一同上京。"她意味深长地看着儿子,"你不要插手。"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孙先心跳如鼓,小九这是要... "可她会死。"孙先脱口而出。虽然知道小九接近自己可能别有用心,但那毕竟是一起从紫南宫逃出的伙伴,何况还有王永年一次次的鼎力相助。 李夏的眼神忽然变得极为复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她轻轻抚摸儿子的脸颊,"就像你必须去京城一样。" "药放这儿吧。"李夏淡淡道,"你去看看世子的行装可还缺什么。" 侍女行礼退下,孙先突然想起去年中秋,小九那泣血涟如的哭诉。 "她活不成了。"李夏看着侍女离去的方向,喃喃轻声道,"但你不要阻止。有些仇恨,只能用血来洗清。" 孙先胸口发闷。京城等待他的,究竟是怎样一个漩涡?皇帝已经知道他的身世,小九又要找谁报仇?而他又在这盘棋局中扮演什么角色? "时辰到了。"李夏突然挺直腰背,长公主的威仪瞬间回到身上。她为儿子正了正衣冠,动作利落得近乎冷酷。"记住,无论谁问起,你父亲都是武城侯孙佺。" 孙先跪地叩首,额头触到冰冷的青砖。当他抬头时,看到一滴泪终于从母亲眼角滑落,在晨曦中晶莹如朝露。 "儿子拜别母亲。" 李夏没有扶他,只是将那块素白帕子按在唇上:"去吧。" 这是告别,也是永诀。 府门外,马匹不安地踏着蹄子。孙先翻身上马,最后回望了一眼生活了十六年的侯府。在最高处的阁楼上,一抹熟悉的黛蓝色身影立在窗前——母亲果然在看着他。 他摸了摸胸前的锦囊,调转马头。前方是通往城外军营的官道,也是通往未知命运的迷途。 东昌府城外,暮色沉沉。 军营的篝火在风中摇曳,将人影拉得细长。武城侯孙佺站在大帐前,眉头紧锁,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扫过使团队伍。三百名精锐骑兵已整装待发,铠甲在火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战马低嘶,铁蹄不安地刨着地面。 孙先勒马停驻,翻身下马,走向父亲。 “父亲。”他抱拳行礼,声音沉稳。 孙佺转过身,目光落在儿子身上,沉默片刻,才缓缓开口:“都准备好了?” “是。”孙先点头,“母亲已交代过京城的事。” 孙佺“嗯”了一声,目光却仍停留在使团身上,仿佛在确认每一个细节。半晌,他才低声道:“这一路不好走。” 孙先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三百人,不算多,也不算少,但若真遇上流寇匪徒,或是更危险的——那些尚未解决的紫南宫秘境,恐怕仍是一场恶战。 紫南宫。 孙先心头一凛。 一夜之间,整个门派销声匿迹,只留下无数诡异的传闻——有人说,紫南宫的人并非消失,而是被某种力量吞噬;也有人说,他们仍潜伏在暗处,等待时机卷土重来。 而更令人不安的是,近一年,各地紫南宫的秘境,踏入者,九死一生。 “记住,若真遇上紫南宫的秘境,不要硬闯。”孙佺从怀中取出一本通关文牒,递给孙先,“这是东昌府质子的通关文牒,若遇险境,可沿途向驻军求援。” “还有……”孙佺顿了顿,声音更低,“若真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你可以……” “可以什么?”孙先抬眼。 孙佺盯着他,目光复杂:“可以亮出你的玉佩。” 孙先瞳孔微缩。 ——那是母亲给他的玉佩。 ——那是……皇家的东西。 父亲知道? 孙佺似乎看透了他的心思,淡淡道:“我虽非你生父,但养你十六年,与你母亲举案齐眉。有些事,我比谁都清楚。” 孙先喉头微动,一时无言。 孙佺拍了拍他的肩,语气忽然轻松了些:“去吧,别让你母亲等太久。” 孙先深吸一口气,郑重抱拳:“父亲保重。” 孙佺点头,转身走向大帐,背影在火光中显得格外孤寂。 孙先翻身上马,使团队伍缓缓启程。夜风拂过,他回头望了一眼军营,又望向更远处的武城方向。 ——母亲在等他回来。 ——小九的复仇即将开始。 ——而前方,是京城,是紫南宫的阴影,是未知的杀机。 他握紧缰绳,眼神渐冷。 这条路,注定不会太平。 晨雾未散,运河上浮着一层青灰色的霭,将整个睦州码头笼在一片朦胧里。 孙先站在官船甲板上,靴底沾着潮湿的木板,寒意从脚底渗上来。他望着岸边送行的人群——父亲派来的府兵列阵而立,铁甲森然,长戟如林,在雾中只显出漆黑的轮廓。更远处,是武城侯府的女眷们,她们素白的衣袖在风里微微翻动,像一群欲飞未飞的鹤。 母亲没有来。 她昨夜已经与他道别,在烛火摇曳的内室里,她的手指冰凉,攥着他的手腕,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记住,无论谁问你,你父亲都是孙佺。" 而现在,孙佺本人正站在码头最高的石阶上,按刀而立,身形挺拔如松。他没有说话,只是沉默地注视着儿子,目光如铁。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世子,舱房已收拾妥当。"亲卫队长赵肃抱拳禀报,打断了孙先的思绪。这位跟随武城侯征战多年的老兵,脸上有一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疤,说话时疤痕微微抽动,像一条蜈蚣在爬。"按侯爷吩咐,我们包下整艘官船,前后各有两艘护卫船,都是水军退下来的老兵操舵。" 孙先微微颔首。三艘双桅楼船,船头插着武城侯府的玄底金狮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这样的排场,既是为了彰显诸侯威仪,更是为了防范—— "听说大运河近来不太平?"他忽然开口。 谢芳的脸皮抽动了一下,压低声音道:"是。上月淮南府段有漕船遭劫,押运的官兵全数失踪,只留下空船漂在河心。"他左右看了看,声音更低了,"更怪的是,船上粮食、盐铁一样没少,唯独少了……人。" 孙先指尖轻叩船舷。普通水匪绝无这等手段。他想起父亲临行时的警告:紫南宫的阴影,或许早已渗透进这条贯通南北的血脉。 "开船——" 随着号子声响起,沉重的铁锚哗啦啦收起。船身一震,缓缓驶离码头。孙先最后望了一眼岸上——父亲派来的传令兵仍立在石阶最高处,手按刀柄,如一尊沉默的雕像。 雾气渐浓,码头的轮廓很快模糊成一片灰影。只有那尊"雕像"始终未动,直到船队彻底消失在运河拐角。 孙先收回目光,转身走向楼船的爵室。此时爵室内众人分作三派各自站立: 星宿卫:谢芳, 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世家子弟:徐良(替代徐家徐谦之子徐迅),向宁(顾家),王士翼(王家庶子),黄仲麟(黄家嫡二子,为黄氏赎罪) 原青莲县中曾去过秘境的人:王永年,小九,万三,谢轩(替代谢家长房嫡二子谢宁) 舱内十六道目光齐刷刷刺来。桐油灯在青铜鹤盏里跳动,将众人影子拉长在舱壁上,像一群伺机而动的野兽。 "诸位久等了。"喜欢左灵复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左灵复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