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于“观影日记”的上一条影评过于不正经,以至于他新一条长篇大论的影评让粉丝们产生了一种不真实感。
“你也能这么正经的吗?”
“观影日记”:“……”
很正经谢谢。
与其说他不正经,不如说《面人》剧组的宣传更不正经。
骗了多少在他评论区痛哭流涕的观众了?
新的影评,“观影日记”取的是《最纯粹的恶意》这个标题,这就是他看完《面人》后最直接的感悟。
马彦文这个角色的内心剖析起来,就是隐藏在人类内心最深处的恶,他只是没有机会去散发罢了,一旦给他机会,他完全不介意将人性中恶的一面展现出来。
电影越是对朋友进行模糊,就越是突出马彦文的恶。
“《面人》的看点,一在于马彦文这个角色的人性。”
“二在于剧情的反转,有多少人和我一样被同一个场景、却诠释出两种不同的信息震撼到了?”
“三则在于木琅的镜头语言,那些最初看似无聊的镜头,实则都满含深意,剧情越是往下推进,我们便越是接近马彦文的内心,为他的恶所震撼。”
“在导演精妙的设计之下,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似乎也成为了任由他设计的面人。”
最新的影评里,“观影日记”没有太过强调陆煦的演技,用他的话说,以前强调过太多次了,不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灌输给他的粉丝听。
“观影日记”只简略提了一句,认为《面人》完全可以让陆煦再拿一座影帝奖杯。
从某种程度上说,马彦文甚至比《黑白》里的崔凯文、《反转都市》里的罗鹰更为复杂。
“木琅找陆煦演这个角色再正确不过了,《面人》100分钟的剧情,陆煦的演技撑起了90%。”
不过出于对陆煦的偏爱,“观影日记”仍是分析了电影中陆煦表演的细节——他看第一遍时观察得还不够细致,这是看第二遍才挖掘到的。
他个人感觉,《面人》是他今年看过的影片中的最佳,虽然电影篇幅不长,却有起承转合,细节一点没有落下。
“木琅导演用几千万的拍摄成本,为电影市场贡献了又一部佳作。”
“观影日记”之所以认为陆煦能够再拿奖,是因为电影中那些令人震撼的情节、那些令人后背发凉而不敢回味的情绪,几乎都是由陆煦一个人创造的。
不夸张地说,《面人》就是陆煦的独角戏。
尤其是马彦文回忆的部分与真实的对比,画面中被黑暗席卷的朋友、朋友死亡镜头中马彦文不再掩饰的恶意、懦弱与嫉妒两种混合情绪对马彦文的扭曲……即使“观影日记”阅片无数,马彦文这个角色给他的震颤感却是其他角色所无法比拟的。
可以说,《面人》剧本令人拍案叫绝,可如果没有陆煦的演绎,成片的效果同样会大打折扣。
《面人》首日取得了1.8亿的票房,说实话,换成其他任何一部低投资电影,“观影日记”只需看一遍,就能大致推测出一部电影的票房走势。
他倒不至于每一次都推测对,不过结果通常大差不差,毕竟票房的基本盘在那里,有些电影质量虽不错,却仍是曲高和寡。
但《面人》的票房他却难以预测。
不过“观影日记”有种预感——《面人》的票房绝对差不了。
作为影评人,推荐电影是他的工作,一部质量上佳、票房出众的影片,在他进行推荐的时候,他微博评论区都会比较热闹。
而有些电影即使他推荐了,观众不喜欢的话,评论区通常是安安静静的,在这种情况下,这些电影的票房也很难好起来。
《面人》影评的评论区实在热闹过头了。
电影上映到第三天的时候,鉴于“诈骗”、“友情”这几个词条的热度涨了又涨,已经没有观众会上当受骗了,观众们转而讨论起了《面人》的剧情,讨论起了马彦文。
#马彦文 面目可憎#因此上了热搜前排。
有影迷诚恳坦荡地表示,由于陆煦成功演绎了马彦文这个角色,陆煦本人都显得面目可憎了起来。
陆煦:“……”
他只能表示,他本人的性格和马彦文毫无相似之处。
“知道是知道,但讨厌又有什么办法?”
“+1,其实小狗演变态杀人狂我都没那么讨厌,毕竟离现实生活很远,但是马彦文不一样,他就像会出现在我生活圈子的某个人,在暗处无声地盯着我的生活,把仇恨施加给我。”
“+1,只能说陆煦的演绎太逼真了,不怪我,你明明可以演得差一些的。”
陆煦:“……”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对他演技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