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彦文对他的污蔑、冤枉,对他死亡的蔑视,也终究得到了报应,法律没有能完成的部分,法律之外的一双手替他完成了。
剧本里同样没有点明马彦文的结局,总而言之,不是什么好结局就是了。
剧组杀青之前,陆煦把角色里里外外又琢磨了一遍,算是吃透了角色,至少木琅导演对他的演绎没有异议。
倒数两三场戏,陆煦着重展现马彦文的卑劣——知晓朋友死时得意洋洋的神情、将自己卑劣的品格施加于朋友身上时那份扭曲的快感……用木琅导演的话说,这样的陆煦,任谁见了都想揍他一拳。
“情绪把握得很好,再继续!”木琅给陆煦比了个继续的手势,拍摄便继续开始。
对朋友来说,这辈子做的最错误的一件事就是结识了马彦文,若非好心,这两人永远无法产生交集,不过剧本倒没有强调人不该有好心这一点,只是更突出马彦文的恶意罢了。
最后一场戏拍完,陆煦只觉额头渗出了汗,后背也被汗水浸湿了,虽然马彦文不深沉、不邪恶,陆煦演绎这个角色却耗费了很多心力。
“呼……好累。”
木琅看了会监视器,给陆煦递了杯水:“拍累了?”
陆煦长长呼了一口气:“确实比较吃力,适应下来就好了。”
在他接的剧本里,马彦文算是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角色,他不同于柏千山,柏千山的伟大是出现在一个个事迹中的,通过他所做的事情,即使对他这个人毫无了解,观众脑海中依然可以勾勒出柏千山的角色形象。
陆煦当时演绎柏千山,其实也是从事迹去推的,但马彦文不同,马彦文的坏是骨子里的,没有任何前因后果,他就像长在阴沟里的老鼠一般,自然而然便产生了阴暗心理。
两个角色分不出难易,只是演绎方式不同罢了,对陆煦来说,二者都不容易。
对马彦文而言,痛苦的其实不是自己藏匿了朋友的死、对之视而不见这个事实,反而是自己阴暗的一面被赤裸裸地扒开。
他之所以把朋友正面的形象强加在自己身上,因为他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永远无法成为朋友那般温暖的阳光,他永远是阴暗的,但他可以伪装,可以让自己真实的一面不被任何人知晓。
他以为自己隐藏得很好,但他最终还是被发现了。
演绎这个角色的时候,陆煦一直在尝试解读角色的阴暗心理——他永远无法和马彦文共鸣,也无法共情,像柏千山就很好理解很好共情,包括他演过的那些反派,他们的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些深层的原因。
《反转都市》里的“罗鹰”也是个反派,但那是一个漠视生死、掌控一切的反派,看起来更具逼格,也不需要去探究罗鹰行为背后的逻辑。
换而言之,罗鹰生存在一个邪恶都市,这里本来就没有是非逻辑,观众也不要求罗鹰拥有是非逻辑。
马彦文却不同,马彦文所处的是一个拥有稳定社会关系的环境,他所做的一切都违背了正常的是非逻辑。
恩将仇报本就是一段正常关系中不该存在的。
陆煦研究马彦文这个角色的时候,写出的篇幅几乎赶得上一篇论文。
陆煦记得,之前有人建议他写演柏千山的心得,陆煦写是写了,但没有发出去,等新片上了,他打算有空把两篇文章同时贴上网。
——起一个留痕的作用,既然他努力了,就有必要被看到。
总而言之,马彦文这个角色演得他很累,如果有可能的话,陆煦后续不想再接了。
但与此同时,这个角色带来的挑战性也是无可比拟的。
陆煦忍不住对导演建议,下次有类似角色的话,可以再找他。
木琅瞅了他一眼:“你不是嫌弃角色坏吗?”
陆煦睁着一双大眼睛:“角色坏,不代表我坏。”
木琅:“……”
导演表示无话可说。
虽然陆煦话多了一些,但木琅承认,这个角色找陆煦绝对是找对了。
在对角色的理解上、在对角色所下的功夫上,没有人比得过陆煦。
当初拿到这个剧本的时候,尽管马彦文和陆煦本人毫无相似之处,仅看性格,马彦文阴暗潮湿,陆煦还是大气爽朗的,马彦文干的那些事是陆煦这辈子都接触不到的,但木琅脑海中冒出的第一个演员就是陆煦。
除了陆煦之外,恐怕没有谁可以驾驭马彦文。
说实话,除了一开始陆煦还没有找回状态之外,在这之后,即使他的表演和木琅的设想有偏差,但那也是陆煦仔细琢磨、思索过之后的表现方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