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着看着。
古兹密特便逐渐松开了拿着咖啡杯把的手。
两分钟后。
古兹密特将论文从单手读报纸的姿势,改成了平放在桌面。
同时伸出指尖,用指甲盖划着纸面逐字逐句的读了下去。
早先提及过。
二十世纪前六十年,粒子物理学处于标准的拓荒区。
最初人们意识到电子、光子、原子核的存在,后来1932年又发现质子和中子是构成原子核的成分。
为了解释为什么带正电的质子以及不带电的中子都够形成稳定的原子核,质子之间的电磁排斥力为什么不会让原子核分崩离析。
霓虹物理学家汤川秀树提出了介子的概念。
这个粒子后来在宇宙射线中被发现(1947年),即π介子。
接着1947年。
两位英国科学家罗彻斯特和巴特勒发现了奇异粒子,也就是强子超子这些复合粒子。
在眼下这个时代,科学界发现的强子数量超过了200枚。
这超过200枚的强子中,没有一枚是末态粒子是超子的情况。
但是……
赵忠尧等人在这篇论文里,却附上了一张末态超子的数据表格。
加之最早一页附带的喷柱图……
蓦然。
古兹密特的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
难道说……
那些华夏人真的发现了什么?
于是他深吸一口气,继续看了下去。
在末态超子表格的后一页,赵忠尧附加上了一个推导过程:
【对称性的定义在物理中是众所周知的:如果一个无限小变换δ^Φ是对称变换,则存在一个k,使得δ^l=dk。】
【如果δ^1l=dk1,δ^2l=dk2,即二元组(δ^1Φ,k1),(δ^2Φ,k2),那么有(c1δ^1Φ+c2δ^2Φ,c1k1+c2k2)δ^Φ在边界上满足条件,使分部积分中的边界项消失对时空中任意两个无交的闭子集c1,c2包含于对于a(δ^1Φ,k1),总能找到(δ^2Φ,k2),使(δ^1Φ,k1)=(δ^2Φ,k2),ax∈c1】
【但(δ^2Φ,k2)=0,ax∈c2第三个条件最为关键,它意味着任意的对称变换总可以分解成多个子集上的和,这刻画了局域性。】
【第一个条件对于全局变换也对,以后将看到第二个条件保证了变换定义的荷为0,这也是局域性的体现,即无穷远处的场不参与变换。整体变换总是改变无穷远处的场,因此它对应的荷不为0……】
【局域对称性δ^Φ∈wΦ包含于tΦf。这里记δ^∈tf,是一个切矢量场,可以定义切矢量场的李括号[δ^1,δ^2]Φ∈wΦ,因此局域对称性构成封闭的李代数g。由frobenius定理,所有局域对称性所张成的wΦ可积,可以定义积分子流形……】
如果此时徐云在场并且看到了这段内容,他估计会很感慨的拍一拍古兹密特的肩膀,说一声老哥俺理解你。
毕竟……
当初在看到这段推导的时候,徐云的下巴也差点被惊到了地下。
没错。
这段推导并不是初版论文的内容,而是赵忠尧等人补充的新成果:
当初的初版内容主要基于串列式加速器的首次启动数据,大概还有20%左右是需要后续实验填充的。
不久前。
在组织上批复了一批电能后,赵忠尧等人又进行了数次撞击实验。
而就在某次撞击实验中,他们发现了一个全新的现象。
也就是……
u(1)局域对称性。
后世的粒子物理有一个铁律,叫做所有的费米子都必须满足u(1)的局域对称性。
具体来说就是:
费米子对应的旋量场在进行以下的变换后,拉格朗日密度的形式不变。
ψ(x)→eiα(x)ψ(x)这里的变换包含α(x)这个有关坐标的函数,所以不同点的变换规则不同,称为“局域对称性”。
但问题是在眼下这个时代,费米子的局域对称性存在一个问题。
因为它的的原始拉格朗日量为l=ψ-(iγμaμ-ψ,看这个表达式就很容易发现这个拉格朗日量在u(1)的变换下并不是守恒的。
其原因就在于像广义相对论这种一样一个协变量的导数,其实并不是协变的。
赵忠尧等人则在对撞中发现一颗电子在某种特殊的偏转角后,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量化性轨迹。
这个轨迹在数学上的表达式就是dμ=aμ+ieaμl=ψ-(iγμdμ-ψaμ,也就是在庞加莱群的变换下出现了一个矢量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