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可惜, 他们对五公子了解甚少,哪怕心里猜了许多可能也没有哪一条是最可信的。
治粟内史作为还灵的顶头上司被许多人暗中瞩目,他忍不住暗暗撇嘴, 别人不知道,他也不知道啊。
别看这位五公子名义上是他的属下, 实际上人家相当于自己开了个堂口,只有一个任务那就是传布粮种, 平日里做什么都无需跟他汇报, 只有在取得进展的时候才会知会他。
治粟内史也不敢多问, 毕竟户部尚书手底下还有一位公子,而那位公子都已经被打发到三川郡去了。
五公子连自己的弟弟都能差遣,王上的态度还用说?
治粟内史一边想着这个一边看向了李斯。
廷尉作为秦王的心腹兼亲家, 肯定知道内幕的, 只是不知道为什么, 这次居然一点消息都没透露出来。
上次王上有意择太子的时候还传出了信, 这次……难道比太子人选还重要?
暗中看李斯的人并不少,而李斯则站在那里眼观鼻鼻观心十分稳重的模样, 搞得所有人都七上八下。
嬴政坐下之后没说别的,直接看向了卫尉。
卫尉便及时站出来说道:“启禀王上, 李信将军大破寿春, 请王上示下何日班师回朝。”
嬴政垂眸说道:“传令李信, 暂且不必回朝,转向北上, 于莒屯兵。”
还灵听后耳朵动了动, 莒?他脑子转了好几圈才想到这个地方,此地如今是秦齐交界地,属于秦国。
嬴政让李信在这里屯兵……意思就是打完楚国直接去打齐国?
这……能行吗?
还灵不知道李信攻打楚国的过程, 不过没有了项燕以及他手下那些将领,李信打起来应该不是那么困难,伤亡也不会很高,至少不比历史上难。
可再简单也是前前后后打了好几个月,无论将领还是士兵都已经非常疲惫,在这种情况下继续攻打齐国……能行吗?
或者……嬴政是想不战而屈人之兵?
对,他说的是屯兵,就是给齐王建一个陈兵边境的信号。
齐王建本人是个怂包,当初邻国都找他求助,并且还掰开了揉碎了跟他说其他国家被灭的话,齐国也保存不了多久。
在这种情况下,齐王建居然还是按兵不动,甚至还向嬴政进献各种东西讨好,那么这场仗应该打不起来。
还灵想到这里倒是放心了不少,剩下的就是同情李信在外面奔波大半年,眼看还要在那边不知道停留多久,也是不容易。
不过再想一想,嬴政这明显是要抬举李信,给他功勋。
齐国现在真是谁上谁都行,哦,前提是秦国水平稍微好一些的将领都能去。
等齐国彻底投降,李信身上也有灭两国的功勋,以后再没有国战,他就算不能跟王翦这样的人平起平坐也只不过是差在资历上罢了。
还灵想明白了开始盘算着要不要给他的好朋友送点东西过去。
武器就算了,衣食倒是可以盘算一下。
还灵虽然想明白了,但朝上能想明白这些的很少,大家都纷纷对视一眼,小声互相探讨。
因为声音不大,嬴政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治粟内史有些坐不住,站出来小心说道:“王上,如今天下只余齐国,齐王胸无大志,能否不急于一时?”
嬴政看着治粟内史说道:“爱卿心中忧虑,寡人知晓,此事寡人自有分寸。”
治粟内史有些着急:“王上,如今粮种尚未传布完成,粮食收成与以往无异,今年天时也算不得好,国库只怕没那么充盈。”
就算是秦国也扛不住短期内连续攻打两个国家啊。
虽然看起来秦国自从拿韩国开刀之后就一直在维持高强度战事,但真正的国战其实是有间隔的,一年打底两年不多,为的就是能够让粮草更加充盈一些。
现在国库倒也不算很空,可也不能真的把国库所有的钱财粮食都算上啊,其他需要花钱的地方怎么办?
扶苏和还灵抬头对视一眼,治粟内史这一下把他们也给牵扯了进去。
还灵还好,毕竟刚开始接手,而且三川郡那边将闾的工作开展得还不错,至少有一整个县愿意用新粮种。
还有北地郡,郡守带头种黄豆,九柘还在研究更加抗寒的品种,好歹也有交代。
扶苏当时推广得显然不是特别顺利,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他没在基层工作过,当然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些事情。
遇到问题了就找幕僚开会,然后在从中选取最合适的方案。
这本来也是上位者应该掌握的能力,王不需要事事知晓,他只需要了解大概,然后能够分析出哪个方案最好就够了。
扶苏虽然有些不自在但也没说什么,还灵更是无所谓,就算治粟内史把他牵扯进来也不能说他有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