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淑娴(苟子)更倾向于,诸淑珍很清楚其中内情,不过是想空手套白狼地,趁机给自己收罗更多的人手。
不过,彼此已经“和解”的诸淑娴(苟子)懒得戳破她的打算,反正都是每个人的选择,她才不管。
她只顾好想跟她一起走的人,领着他们一路往北。
不是洛京的北,而是往洛京更北的,接近匈族国那边的,漠北的北。
直觉告诉她,想要不依靠须弥仙境,让诸家以及新加入的人都活下来,唯一的生机,就在那一片地方。
等待朝廷救援?
得了吧。
琼州一带州府城县,都一起遭灾了,虽然没有琼州这边那么严重,却也差不了多少。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以往田地收益没了,大家好歹还能靠着海里资源食物一起熬着,如今赖以生存的地方几乎完蛋了,官府都自身难保,正在努力地维持着最后的安稳,防止民变呢。
要知道,如今琼州这一带安家的,可不是什么老老实实的平民百姓。
谁敢说这些扛过了一场大灾的平民百姓,还是普通的平民百姓。
就是知道不是普通的平民百姓,朝廷为了安稳好管理,才在灾后重新打散了安排落户,每个地盘安居的都是一半本地的,一半迁徙的。
这些百姓不管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都已经是经历过大事情,不是官员们轻易能糊弄的了,都是经历过那场惨绝人寰的水灾、疫灾的人,可比谁都懂,想要活下去,就得比谁都狠。
要是风调雨顺多几年,有了足够的粮食做底气,这些重新安家的人都安定稳定下来,或许会好办些。
但是绝对不是现在。
用句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这些百姓因为上一遭的灾难,血性、凶性都没消去呢。
饿极了,是真的会提着武器一呼百应就开抢的。
面对这样的百姓,手上余粮不多的地方官员,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官,都紧绷着呢。
能稳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已经阿弥陀佛了,那还有能力精力去救济已然完全崩溃的琼州府?
加上琼州府唯一的主事人六皇子朱鸿雍在受灾前因病跑回洛京了,诸淑珍也不是个真心想经营琼州的,她比谁都想要趁乱占便宜呢,所以如今的琼州,能用的人不是被她揽走,就是提前逃了,乱着呢。
诸淑娴(苟子)带着大队伍离开得及时,再晚一点,附近……嗯,有心聚集的“乱民”就朝她所在的村庄涌去了。
为啥乱民要打引号?
正常的乱民冲到村庄第一时间都会找吃找喝,这批乱民却别开生面得很,第一时间想要占据的是诸家族学的藏书楼。
可惜的是,藏书楼全空了,领头的“乱民”十分暴躁,当场就放了一把火泄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