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学友回答道:“没有,王文博他爸爸说是因为一些家里的陈年旧事,过去很多年了,不愿意再提起,他妈妈直接闭口不谈,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有效信息。”
程亦安默默翻看完了案卷资料,在笔记本上稍作记录,总结道:“从凶案发生的逻辑来调查,目前排查了车辆的行驶轨迹,但是由于道路施工改造等情况,存在监控盲区,车辆是15日傍晚离开的富民花园,而后在监控中消失,再次出现时是在晚上十点,出现的地点是距离北郊江滩几公里外的老城区,随后又一次失去监控踪迹,最终出现在江滩小树林。没有发现第一现场,如果根据监控影像来进行周边排查,那简直是大海捞针了。因此,这个逻辑推导不通,形成僵局。”
“另一个就是从杀人动机来调查,死者财务均未丢失,初步排除谋财。死者社会关系简单,没有女友、没有朋友,缺乏仇杀和情杀的基础。如果是偶发性激情杀人,那就更加难以侦破了。”
严学友长叹一口气,挠了挠稀疏的头发,感慨道:“这个案子真是让人找不到突破口,我担心是我们陷入惯性思维,遗漏了某些蛛丝马迹,所以建议宋队让你们两个新鲜血液来试试,看看能不能打破僵局了。你们要跳出我们之前已经走过的侦查方向,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来判断,看看到底是哪里出现了盲点。”
被队友寄予厚望,程亦安和吴谢池深感压力山大,两人抱了卷宗回到自己办公桌去慢慢消化。
凶杀案一般最大的难点在于查证尸源。尸源一旦确定,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人作为社会动物,总会留下许多蛛丝马迹。
警察往往就是顺着这些细微线索,抽丝剥茧,找出案件背后的隐情,抓出真凶。
而这个案子的难点在于,死者社会关系几乎空白,没有明显的矛盾点。死者是被下药后杀害的,证明他和凶手至少是熟识的能一起喝杯茶的关系。
但在当前的排查走访中,这个人始终没有浮出水面。
要么,这个人和死者没有日常往来,存在偶发性,排查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要么,这个人蓄谋已久,从和死者接触,就做好了隐藏,不留任何痕迹。
想到这里,程亦安停下记录的笔,她莫名的想到了张烨的案子,在张烨案中,凶手也是处心积虑,披上马甲身居幕后,如果不是他们幸运的查到了邱立峰这条线,那这个案子也将一样陷入僵局。
一个区域,同期发生两件这样缜密计划的凶杀案,死者年龄相仿,这真的是偶然吗?
程亦安眉头深锁,在笔记本上并排写下了张烨、王文博两个名字,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她打开张烨的卷宗,拿出张烨的个人信息档案,和王文博的逐项对比,当核对到受教育经历时,两份档案上出现了相同的一个名字——榕城市育才高中!
张烨和王文博竟然是同一所高中毕业的!
但很快,程亦安振奋的心情又冷静下来,同一个学校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育才高中是榕城市最大、历史最悠久的高中,榕城几乎有一半的人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年龄相近的两个人,同毕业于育才高中,这个并不能算是一个有说服力的共同点。喜欢追凶二十年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