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司马懿、杨修,哪一个不比臣更加聪慧呢?”
“陛下一开始命臣为尚书令,其实本身就是为了安抚西凉军的人心。”“随着陛下逐渐光复故土,西凉军的作用其实也是在缓慢下降。”
“所以……如今并非是臣要抛弃陛下,而是陛下应该往前看去,不要再沉浸在过往的时光当中了。”
……
贾诩的理由相当充分。
“陛下如今,其实已经不需要老臣在后方驻守了。”
“随着三省六部制度的建立,随着诸葛亮、司马懿这些年轻人的成长,陛下光复天下,乃至于中兴大汉,那都是迟早的事情。”
“如今王充的学说重新被人提及,陛下也应该听过“顺其自然”的道理。”
“既然如此,陛下为何不容臣乞骸骨,辞去官位告老还乡呢?”
……
片刻后,整间宫室回荡起一阵听上去就令人骨寒的声音。
天子,赫然已经开始咬牙切齿!
“文和,你不信朕?”
“陛下哪里的话?”
“你既然信朕,为何要请辞?”
刘协瞪着贾诩:“你现在请辞,难道不是担心将来功高震主,担心朕将来会对你动手吗?”
“不然的话,你现在请个什么辞!”
刘协看向贾诩的袖口:“你若是敢将袖口的那封信拿出来,朕今日绝不轻饶你!”
“尚书令不想做,不还有中书令?”
“中书令掌佐天子执大政,而总判省事。”
“这职务比尚书令要轻松太多,而且也最适合你。”
“住嘴!就这般决定了!将你袖中的书信给朕放下,然后滚出去!”
岂料,贾诩突然狡黠的看向天子,随即抖了抖自己的衣袖:“天子,今日臣并未准备书信!”
刘协:?
随即,刘协恍然大悟,当即笑骂道:“好你个贾诩!竟然和朕玩上了这一套?”
“想要中书令的职务,不想去做尚书令,直接和朕直说便是,哪里用得着这般曲曲绕绕?”
“朕准了!你既然嫌累就回家歇着去!明天老老实实进宫来见朕!”
贾诩笑着朝天子请辞。
而就在贾诩转身的那一瞬间,刘协脸上的笑容顿时无影无踪,眉目中也是有些忧伤。
而贾诩在出了宫室后,也是摸了摸自己的内襟。
那里,藏着一封书信。
“唉。”
“唉。”
两声叹息同时响起。
刘协握紧拳头,重新让自己紧张起来。
光复故土,要尽快了!
“给云长发信,让他从现在起就密切关注曹操。”
“再给文聘、甘宁发信,让他们派人去打探,江东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天子的眉头一直凝在一起,直到现在也没有放松。
所以在念往荀彧担任尚书令的职务后没有任何停顿,直接就宣布起中书令的人选——
“贾诩,担任中书令。”
这一句语气很重,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其他一些心有疑惑的官吏也不敢在这时触天子的霉头,果断选择闭口不言,自己揣摩天子心意。
刘协宣读完名单,见众人没有异议,也是满意的点点头。
“自此,三省六部之长官便裁定下来。”
“后续,要将各部属官都分配妥当。”
“至于裁去州牧一级官制的草案,也可以开始准备。”
“如今距离大朝会没有多长时间,但总要是在大朝会之前将一切都准备妥当,还望诸卿近些日子都多操些心。”
“喏!”
群臣都觉得今天的天子有些不一样,却又说不出哪里不一样。
散会之后,荀彧第一时间小跑着来到贾诩身边拽着贾诩的衣角。
“贾令君,怎么回事?”
“虽然中书令有“制定政策,草拟诏敕”之权,但眼下毕竟天下未定,很多事情都还是出自尚书一省!你如何就要将这尚书令之职推脱给我?”
贾诩笑道:“文若这时哪里的话?明明是天子慧眼识人,认为你比我更加适合尚书令一职,和我有什么关系?”
“文和,你我好歹也共事多年,难道连句真话都不能和我说吗?”
……
半晌,贾诩才说道:“我之前,想要和陛下请辞。”
“什么!!”
荀彧顿时破了嗓子,好在赶紧压低声音道:“你、你!”
“文和!我一直以为,你是我们当中最信天子的!你怎么能够做这样的事情?这不是主动和天子之间制造隔阂吗?”
“你、你……哼!”
荀彧被气的说不出话来,干脆一甩袖袍,离开此地。
贾诩看着荀彧离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眼天子所在的宫室微微摇头。
“正因为我相信天子,我才不能继续站在这里,挡身后之人的道路了。”
随着太白论道的结束,贾诩却是怅然若失。
和诸葛亮、司马懿、杨修这些年轻人不同,他终究是老了,很多事情已经是天子在做,但他却已经看不清,也道不明了。
天子对他用情太深,对国家而言,其实并非一件好事……
“算了。”
贾诩也重新踏上道路。
“大不了学着伏完重新去学就是!”
“难不成,我还能不如他伏完不成?”
(本章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