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言,宋大河忙应道:“有!你宋爷爷一早就让家丁备了热水,爹现在就去给你端来。” 说着,宋大河又出去了,没多久就提着一桶热水进来,另一只手还拿着个大木盆。 他先将木盆放在地上,再小心翼翼地把热水倒入盆中,宋应知见此,也没心思扭捏。 直接当着宋大河的面脱光衣服,随后踩入盆中开始搓洗身子,宋大河放完水,帮着孩子把头发给洗了。 几番搓洗下来,宋应知觉得浑身都清爽了许多。 他换上干净的衣物,等不及头发擦干就躺床上睡着了。 这哪能行啊?万一又受了风寒,带着病回前山村,宋老头岂能饶他! 宋大河只好小心翼翼的坐到床边,帮着孩子擦拭头发,可他一辈子都在干粗重活儿,哪干得顺这个? 尽管自己万分小心,中途还是扯断了好几根发丝,好在宋应知睡得太死,没被痛醒。 府试结束后,接下来便是等待放榜。 虽没抱多大希望,但父子二人还是决定等放榜后看到结果再回临芳县。 白天,宋大河就去城西找活干,宋应知则是陪着宋童生去城外的庄子住上几日。 正好宋童生的儿子儿媳带着孩子在庄子上忙着春耕的事。 众人见宋应知心情不佳,皆以为是没考好,一个个憋着没敢问。 十日后,四月初一,终于到了放榜之日。 宋应知和宋大河一早就来到贡院门口等待放榜,他们到时,贡院前已经人山人海,所有人争先恐后的朝着前面挤去。 宋大河见此,决定让宋应知留在外面等着,他自己进去看。 “石头,你待在这儿,爹替你去看。” “不行啊爹,你认不得我的名字。”宋应知无奈道。 宋大河听后一噎,他忘记这茬了,“那咋办?这么多人。” 宋应知现在才十岁,如果不慎被人撞倒,这么多人,不死也重伤。 无奈。二人只能在人群外围徘徊。 随着士兵过来放榜,人群前方陆续传来欢呼声与痛哭声。 有人欢喜有人忧,而父子俩只能站在原地干着急。 半个时辰后,人群终于不再那么拥挤,二人这才费力地朝着榜单前挤进去。 一路上,宋大河小心翼翼的将宋应知护在身前,生怕儿子被别人撞倒,好不容易挤到最前排时,人已经散了大半。 虽然不识字,宋大河依然伸长了脖子,目不转睛的盯着榜单,一个劲的问儿子。 “石头,有没有看到你的名字?有吗?有吗?” “还没呢!爹,你别急……” 宋应知也很紧张,他紧紧攥着衣角,眼睛一眨不眨地从右往左一字不漏的看过去。 “有了!有了!爹,我中了!” 突然,宋应知激动地大喊! 宋大河闻言,也跟着激动起来,他一把将宋应知高高举起,放在脖子上兴奋的转了好几个圈! “哈哈哈!中了!中了!我儿子中了!” 心中悬着好几天的石头终于落地,宋应知十分开心,此刻他没心情顾及他人眼光,任由宋大河举着自己。 周围还停着不少考生,听到父子俩的欢呼声后,转头一看,瞬间羡慕! 这般年岁的小儿竟然中榜了!未来可期啊…… 兴奋过后,宋大河把宋应知放下地,非要让他给自己指一指,榜单上哪个是他的名字。 宋应知这会嘴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他指向倒数第二的位置开心说道: “爹,这儿,这是我的名字,这上面还有爷爷和你的名字。” “太好了,石头,咱们赶紧回去告诉爷爷他们这个好消息!” 宋大河现在兴奋得全身都在颤抖,他们家,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 这就是他爹当年所说的光宗耀祖吗? 这种荣辱与共的感觉难以言喻,可宋大河明白,石头的出息,让他无比骄傲和自豪! 这种感觉在虎子身上都没感觉到过! 回到宋童生家,两人马不停蹄的收拾行李,准备去城西蹭顺风商队回家。 虽然颠簸,但耐不住价格便宜! 宋应知苦中作乐的想,这大概就是有苦真吃吧! 两天的风尘仆仆,他们终于在天黑之前回到前山村。 还没进村,宋大河就迫不及待地大声喊着:“我们回来了!石头中榜了!” 声音瞬间传遍了整个村头,族人听见后,纷纷从院中探头眺望,见真的是小童生回来了,瞬间喜出望外! “小童生回来了!” “大伙儿快来看!咱们宋族的小童生回来了!” 众人蜂拥而至,热情的围住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夸着宋应知。 原来,昨日下午县衙就有衙役来前山村报过喜了。 “我就说石头这孩子怎么从小就和别人家的不一样!我家那几个皮猴从小就只知道下河摸鱼。” “咱石头以后可是要做秀才的人!哪能是你家那几个臭小子能比的!” “哈哈哈……” “咱们宋族,又多了一个童生……” 众人边说边簇拥着父子俩往宋家走,中途有不少张家人看见了,也跟着凑凑热闹。 宋老头和老周氏听到消息,一家人早早地就在门口等着。 看到父子俩回来,宋老头激动得老泪纵横,老周氏更是笑得合不拢嘴。 “好啊!好啊!石头!你总算没有辜负爷爷对你的期望!”宋老头拉着宋应知的手,十分激动! 随后又想起什么,转而对着其他人厉声道: “我当初说什么来着?!咱石头可是秀才之资!你们一个个的还不同意送他去读书!哼!” “嗐!老头子说的是!都怪我老婆子眼瞎!差点儿害了我们石头哟!” 老周氏不仅没生气,反而抬起手拍了拍自己的嘴,开心的说道, 宋应天站在一旁,看着这一反常态的老周氏,脸色十分复杂。 原本他才是家中最受瞩目的孩子,只是因为一个小小的错,宋老头从此不再关心他。 如今宋应知中了童生,家中更是没人在意他了。 宋应知看着宋老头牵着他的手,脸色同样复杂。 他很想问问宋老头,到底是喜爱他还是喜爱这童生的名头。 他将目光看向身后的其余人,只见宋大花满心欢喜,宋应明一脸骄傲。 剩下的人脸上都是笑意连连的。 众人在宋家院子里热闹了好一阵才渐渐散去。喜欢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种田不成,只好科举发家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