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上,宝玉守孝到母亲王夫人派人传话,国子监请几日假,明日和琮哥儿一起去东府帮忙。 对于去国子监读书,宝玉是厌烦的,去国子监,更多是为了呼朋唤友一起厮混,王夫人的安排,让宝玉很开心。 第二日去东府,宝玉就有些后悔了,琮老三喋喋不休的碎嘴子,让他很心烦。 “宝玉,你也来了,我们是去送敬大伯,守灵堂,接待来祭奠的宾客,可不能穿绸缎衣衫。” “琮三哥,你的眼睛是不是不好了?没瞧见我身上穿的麻布白衣?” 贾琮晒然道:“外面是麻布白衣,这谁不知?孝心要真诚,里面的衣服也不能穿缎面的。” “自然也是粗布衣,你担心自己好了,规矩我都懂。” 说这话,宝玉有些心虚,里面的小衣服他自然是穿缎子的,穿在身上舒服,他穿不惯粗布衣。 “宝玉,早点,你吃了什么?” “…………” “你应该知道,可不能吃肉、蛋这些荤腥的。” “…………” 大雍律法下的大雍通礼规范,勋贵和官员守孝期间,理论上是要素食三年的,但是实际执行中,基本上很少人遵守。 “守孝素食”是一种制度性虚伪,勋贵和官员自己都办不到的事,却不妨碍他们拿这些来监督对手,这些礼教规矩,成为党争的工具。 不少官员,一边在灵堂听和尚诵经,后院厨房正炖煮人参鸡汤。 就连皇上,也拿礼教规矩做赏罚的工具。 臣子家中有白事,皇上面对信任的臣子,表彰他为孝子。 对于已经不耐烦的臣子,则让其丁忧,甚至借机罢免他。 (康熙年间,侍郎王士禛“居丧吃肉”,罢免他的官职,永不录用。 徐乾学守制期间,也被举报宴客饮酒,他上折子,辨称席面皆素。 康熙就相信了,还夸赞“孝心可悯”,不予追究,出至(康熙起居注)。 所以,孝与不孝,主要看皇帝喜不喜欢你。 李光地用豆腐仿制火腿,据说能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民间传,他其实就是吃火腿。 明珠在郊外别院设荤厨,每个月踏青几次。 索额图称体弱多病,需要肉羹调养,请太医出具证明。 这带坏了风气,后来的官员守孝,基本上都请太医开证明。) 理学家汤斌发明了一套说法,叫做(心丧)说,“居丧重在哀戚,不在形式”,为吃荤腥,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贾敬的灵堂,待不到一刻钟,宝玉就感觉无聊了,问了贾蓉,秦钟在不在府里,知道他在,就去找他玩耍了。 灵堂只剩下贾琮、贾蓉,贾族旁系子弟在外面守。 ………… 王熙凤见贾母心情不大好,遂让平儿去拿来天津府许家送的礼单,给贾母看。 虽不是很名贵的礼物,送的是天津府的特产,许家送礼还是用心了。 卫河的银鱼,通体透明如白玉,骨软无腥,多做羹汤,津门银鱼,也是大雍的贡品。 紫蟹,蟹壳泛紫光,蟹膏饱满,醉蟹为秋天佳品,这蟹八九月开始有,可吃到十月,甚至十一月初。 海河刀鱼,型似尖刀,肉质细嫩,盐腌可久存。 还有杨村糕点,麻花,天津的萝卜。 天津的萝卜是青皮紫心,甜脆如梨。 老百姓吃萝卜,不外乎酱萝卜干、暴腌萝卜缨。 豪门大族可用燕窝煨萝卜条,灯影萝卜片,这是用火腿片蒸透,一起吃。 还有蜜汁萝卜丸子,萝卜泥混蜂蜜、松仁、米粉炸,外面撒玫瑰糖霜。 还是王熙凤懂贾母,贾母看完礼单,让要后厨收拾出来,做几桌菜,晚上让姑娘们一起过来用。 贾母笑着问道:“就这些礼物?许家小子没另外给三丫头送礼?” 王熙凤大笑道:“还是我们老祖宗精明,谁也逃不过您的眼睛,竺哥儿送了好些小玩意给三丫头,两大箱呢!” “哦,两大箱?” 王熙凤道:“竺哥儿送的,都是小孩子的玩意,有天津府城隍庙泥人张做的各种泥偶,有大老虎,还有孙猴子,可多了。” “有一些草编和竹子编的小提篮,各种小玩意,还有一些字帖什么的。三丫头还给我巧姐送了两个泥偶,巧姐正稀罕呢,捧着手里,吃饭都不放下来。” ………… ………… 承德行宫,收到军报。 左镇派出去追击蒙古残兵的五千大雍骑兵。 一路追着蒙古人,两千蒙古骑兵没办法,留下三百骑兵来断后。 大雍禁军,绞杀了这三百骑兵。 剩下的一千七百蒙古骑兵,也趁夜色成功逃跑了。 ………… 第二日,承德城,圣驾已经开始启程回京。 郑玄跟着翰林院的文官一起走。 在贾环的点拨下,郑玄写了一篇文章,塑造康元帝明君形象,内阁大学士睿智精明,禁军勇武无敌。 禁军三军用命,大败入侵大雍的蒙古骑兵,绞杀了蒙古四千多人。 当然,冯唐率领八千精兵,只拦截了六十蒙古骑兵的事,也在文章中,貌似不经意的提了几句。喜欢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