啦啦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 > 第四十四章 《十月》《当代》或《燕京文艺》

第四十四章 《十月》《当代》或《燕京文艺》(1 / 1)

胡为民在燕大的地位挺奇怪的。 因为他在学校图书馆工作,学生们日常都能接触到他。 除了他刚开始火的时候,学生们对他很好奇。后来习惯了,觉得也就那样。 都是一个鼻子两个眼睛,和大家没什么不一样。 虽然他写了部小说,在学校和社会上讨论度都挺高,但大部分学生觉得他这是走运。运气这东西,不可能永远眷顾某一个人。 更何况胡为民学历也不高,就一个高考落榜生,高中文凭,说不定下一部作品就失败了。 而他们呢,前途远大着呢。 这是燕大不少学生的想法,当然,文学社除外。毕竟,文学社成员是见识过胡为民实力的。 随着《甜蜜蜜》连载结束,胡为民似乎沉寂下去,这印证了大部分学生的看法。 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胡为民又一部作品问世。 别看《演员》只是短篇,但在不少学生的心里,这部作品的优秀程度丝毫不下于《甜蜜蜜》,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甜蜜蜜》在出名,也就是一部爱情小说。 而《演员》呢? 这部作品可以说是开创性地设计了嵌套式结构,短短几千字便设计了多层反转,对诡计的应用登峰造极,令众多读者瞠目结舌。 他们这才意识到,胡为民成名也不是侥幸,而是有真东西。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他们心态有了微妙的变化。 怎么说呢,学校里有这么一个大作家,似乎也让他们感到与有荣焉呢。 “胡老师的写作功力又有提升,《演员》的巧思明显不是《甜蜜蜜》能比拟的。” “本来胡老师被调去图书馆,我还有一点意见,现在我才认识到自己的浅薄。” “听说文学社的人请了胡老师当顾问,他们这下算是捡到宝了。” “你说下学期文学社还招人吗?” “你是想……” “嘿嘿,其实我对文学创作业挺感兴趣的。” “……” 文学社的成员构成不仅是中文系,还有其他系。胡为民当文学社顾问的事也不可能保密,本来对文学社不感兴趣的同学,也萌生了加入的想法。 文学社内。 查剑英和陈建公请来胡为民,帮成员们看稿子。 “胡老师,托您的福,我们文学社最近成学生口中的香饽饽了。” “哦,怎么回事?” “不少同学知道胡老师是我们文学社的顾问,指导我们写作,他们都有意向下学期加入文学社呢。” 查剑英眉眼弯弯,开心到嘴都合不拢。 胡为民揶揄道:“这不是好事嘛,你们心心念念不就是发展文学社,现在愿望成真了。” “也没有,我们就是想找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进步。”查剑英扭捏道。 陈建公想到下学期会有大批同学提交入社申请,也不禁感到发愁,“不过人多了,也很麻烦。” “人多不见得是好事,他们肯定都是冲着胡老师您来的。”查剑英道。 胡为民道:“我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如果人太多,想要做到现在这种程度的文学指导,我也会力不从心。” “胡老师,我们会提高申请难度,只有拥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学生可以通过申请。”查剑英连忙道。 胡为民摇摇头,提了个建议,“倒也不必如此,我想等到下个学期,你们也能成长起来。教导有写作基础的同学可能有所不足,但教导爱好者是足够了。” “我……我们行吗?”陈建公指了指自己和查剑英,有些底气不足。 胡为民微笑着说:“你们难道没有发现,和这个学期开始之前相比,你们的写作能力提升很大吗?” “我们……有吗?” “当然,你们的作品被《故事会》看中就是明证。而且有了《演员》和《送货上门》两部作品的锻炼,等到下学期,你们还会有巨大的提升。” 查剑英和陈建公一阵恍然,原来,他们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胡老师,谢谢您!” “谢我干什么,你们能有所成就,靠的不是我,而是那种对文学锲而不舍的精神。” 胡为民依旧谦虚,毫不贪功,他收获的不只有两人的感激,还有崇敬之情。 …… 《演员》发表后的第三天,关于这部短篇的讨论不仅没有消散,反而有种愈演愈烈的趋势。 青年报等纸媒因为参与讨论,报纸销量奇迹的没有下降,反而维持在了那个高度。 燕京本地的报纸因为胡为民的短篇小说吃得满嘴流油,倒是让本地的一众杂志眼热不已。 如果说《甜蜜蜜》因为披着爱情小说的皮,得不到一向以刊载严肃文学而着称的杂志看重。那么《演员》的问世以及大火,已经足以让他们这些眼高于顶,不屑于刊载通俗文学的杂志低头。 “《演员》完全够得上在《当代》/《十月》/《燕京文艺》发表!” 这是《当代》等燕京本地文学杂志的心声。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们的想法是说服胡为民,希望他允许他们转载《演员》。 和青年报比,他们杂志的优势很足。 他们的优势,就是发行范围。 除了《燕京文艺》的基础盘在燕京外,《当代》和《十月》有全国发行渠道。 他们几家杂志也是各有优势。 为了能抢得先手,三家杂志社的编辑部都联系到了胡为民。 “唉,没人关注发愁,现在有人关注了,也发愁啊。” 胡为民陷入到幸福的烦恼。 他对三家杂志社都不够了解,好在他知道谁最了解他们。 于是,他又跑到了吴祖湘家。 “吴教授,现在《当代》《十月》和《燕京文艺》都想发表我的作品,我又对他们不太熟悉,您给我个建议呗。” “你的《演员》写得很有新意,得到杂志社的青睐并不让人意外。”吴教授道。 “我在几家杂志社都投过稿,我就说说对他们的了解吧。” 《当代》创刊于去年六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主办,初期为季刊,以“直面人生、贴近现实”为办刊宗旨,聚焦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和文学评论,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与批判性。 在三者中,其创刊时间最短,发行量也是最少的。 不过好处是《当代》由于创刊时间短的原因,缺少优质作品打开局面。 《燕京文艺》创刊时间早,发行量大,但主要集中在燕京及其周边,全国范围内比不上《收获》等真正一线杂志。 相较《当代》和《十月》,《燕京文艺》更贴近传统现实主义与民间叙事。 《十月》背靠燕京出版社,以中长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等体裁为主,注重现实主义题材,关注社会变革与人性探索。 在影响力上面,是三者中最强的。 而且《十月》题材更趋多元,包容实验性写作。 经过吴祖湘一番介绍,胡为民也大致了解几家杂志社的侧重点。 想了想,胡为民最先淘汰《燕京文艺》。 不是《燕京文艺》不好,而是他下一部作品《孩子王》就会在其发表。 考虑到利益最大化,胡为民倾向于在《当代》和《十月》发表。 这两家杂志社《十月》的影响力更大,更是被誉为新时期文学的重要阵地。 所以,选择谁已经不言而喻。 …… 《当代》编辑部。 编辑朱盛昌遗憾道:“主编,胡为民同志拒绝了我们的转载申请。” “哪家成功了,《十月》还是《燕京文艺》?”主编秦昭阳皱眉询问。 “很可能是《十月》,因为我碰到了《燕京文艺》的张德宁,从她口中得知,胡为民也拒绝了他们。” “罢了,这次不能合作,还有下一次。盛昌啊,胡为民同志是很有潜力的新人作家,和他保持好联系,对我们杂志社很重要。” “主编,我会经常去找胡为民同志聊一聊的。” 几乎同一时间,《燕京文艺》编辑部。 “周大姐,胡为民老师拒绝了我们杂志社的转载申请。” 自从杂志社决定和胡为民取得合作后,编辑部便派遣编辑张德宁去和胡为民接洽。 张德宁现年27岁,大学毕业后便进入《燕京文艺》编辑部工作,深受小说组组长周艳茹的重视。 她在接受联系胡为民的重任后,也是满心欢喜,没想到最终等待她的,却是胡为民的拒绝。 这个结果,让她非常沮丧。 张德宁痛苦道:“其实我也预料到了,据胡老师所说《当代》和《十月》也做出了和我们一样的选择。虽然我们杂志社创刊时间更久,但影响力却比不上《十月》,现在就连《当代》都要追上我们了。” 虽然大学毕业后的工作是分配的,但她也是带着抱负工作的,《燕京文艺》有着厚重的历史,还有着难得的京味。 最近两年,杂志社发表了许多“伤痕”文学,可以说在推动“伤痕文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张德宁也发现了不好的现象。 杂志社似乎同“伤痕文学”绑定过深,每期杂志都有相当多的篇幅用来刊载此类文学,却也因此忽略了其他题材的作品。 本来,她以为胡为民的《演员》会是个机会,谁成想…… “小姑娘”的精气神肉眼可见的萎靡,周艳茹却笑着道:“德宁,不要那么容易认输,这可不是我熟悉的你。” “还能怎么办,胡为民老师已经明确拒绝我们了。”张德宁叹道。 “如果,我告诉你胡为民的新书会在我们杂志上发表呢?” 张德宁:“?”喜欢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79:离婚后,我成了大文豪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大师姐不合群但真的是白月光 敲诈黑白无常,我拥有了神级异能 玄幻:二小姐说她平平无奇 陌上颜如玉公子世倾城 宁侯双姝:宫深商海情难测 救赎,我们是认真的!【快穿】 快穿:又是被疯批一见钟情的一天 穿成甜文男主亲妈,女配她逆袭了 被逐出豪门后,我靠算命成首富 离婚独美后,疯批三爷跪求我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