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都是钱 “陈总,跟你说个事,我打听到,市里里缺明矾,外地明矾便宜,一斤明矾在外地才1毛钱,市里这边能卖到6毛钱一斤,下次去外地,要不要买点明矾回来?”张俊问道。 明矾主要作用是净化水,再一个就是炸油条用,一些油条大省,明矾的需求量很旺盛。 张俊在外地过早时,打探到了这个消息。 有些人就在做这个生意。 “这类生意不要碰。”陈浩想都没想,直接摇头,“风险太大,很容易招惹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可能会落入圈套。” “我打听清楚了,明矾的差价是真的,外地明矾的价格就1毛钱,市里的的确确能卖到6毛,要是走黑市,价格还能更高,卖到1块都不成问题。”张俊道。 他不是愣头青,对于这里头的真实性,有调查过。 这个其实很好调查,直接去供销的门市部,或者是商场,就能看到明矾的牌价,会标明价格。 牌价就是国家牌价,国营商业单位会将一些商品的价格挂起来,甚至不用问,过去看一眼就能知晓。 卡车的载重有5吨,也就是1万斤,明矾以6毛每斤的价格算,一斤也能有5毛钱的毛利,以卡车的明矾能获利5000块钱! 比酒水生意还要赚钱! 酒水的瓶子是陶瓷和玻璃的,长途运输得小心翼翼,不敢装满了,可明矾没这方面的顾虑,只要能买到够多的货,就能装下来。 到市里也不愁卖。 这是一个疯狂的时代,卖方市场为王的时代,只要能找到货源,甭管是什么,倒腾出去了,就能赚到钱! 不止胆子大的老百姓倒腾,就是军队里,也有不少人参与其中,直接用军舰走私汽车,用武装快艇走私家电。 “不是价钱方面的问题,是安全问题。”陈浩道,“虽然我们的生意,你知,我知,包括生产队的不少干部,也都知晓,实际是个体生意。” “可至少还有一层遮羞布,盖着了,没有撕扯开,有人情关系在里头,有利益关系在里头,不会发生危险。” “即便真发生意外,也能控制的住。” 陈浩看着张俊,认真的道,“可如果是在外地,这种情况就没法保障了,跟茅台这样的大厂合作,还能有凭有据,让人找不到理由。” “可如果是搞些别的生意,像是明矾,香烟,包括木材等等之类的,外地的相关部门追究起来,怎么解决?” “我们的人脉关系在县里,在市里,触及不到外地,哪怕看到有利可图的生意,也轻易不要伸出爪子,搞不好就会被人抓住给剁了。” 陈浩这个话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 这年头,混乱的很,经济混乱,权力同样也混乱。 别说个体户,私营经济,都得偷偷摸摸,擦边做,就是往后放开了,轻易也会被拿捏,吃饺子不蘸酱,也会成为理由,被安上不尊重当地习俗的罪名,抓进去关起来。 真就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关系到哪里,生意做到哪里,绝对是不会错的。 “这是一点,再一个,人心隔肚皮,你想搞明矾的生意,这里头牵扯到货源的问题,你怎么知道卖给你货源的人会不会告发你?”陈浩道。 “即便不告发你,别的也想要搞这类生意的人,看到你买走了货源,会不会心生嫉妒,举报你?” “到时你人在外地,又人赃俱获,我就是想捞你也办不到,就是不死也要掉层皮,没那个必要。” 财帛动人心。 明矾,木材,粮票,这类其实还是小打小闹,可利润就已经相当丰厚了。 更别谈汽车,家电了。 海南省过个几年会出一个大案,也就是1984年左右,全省动员起来搞进口汽车,进口家电,政府牵头,几乎所有的机关单位都参与其中。 进口的汽车数量达到8万辆,电视机的数量也更是有近300万台! 涉案金额达到四五十个亿! 走私说到底,其实也是赚差价。 小老百姓,没资源,没背景,小打小闹,有资源,有背景的人,真的是一步登天! 许多往后的大佬,资本就是在这个阶段积累起来的。 “那行,我听陈总你的,就专心搞酒水,不碰其他的。”张俊也吓住了。 “不止是你,跟着你的人,也要跟他们讲明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做生意,擦边归擦边,可别真的擦进去了。”陈浩叮嘱道,“不要因小失大,欲望是动力,但也是魔鬼。” “少量可以激发我们的动力,量多了就吞噬掉我们,我们要做支配欲望的人,而不是被欲望支配。” 走南闯北的人,最容易发现商机。 哪怕是计划经济,可各地,特别是省与省之间的沟通,信息交流实际是不畅的,商品的流通也有很多阻碍。 这里头都是差价! 都是钱! 张俊等人在外头跑的多,遇到的多,加上跟着陈浩,胆子也变大了,心思难免活络。 “我知道了,我会给他们交代清楚的,都想赚钱,但没人愿意进去吃牢饭。”张俊点头。 陈浩点点头,没有再多言。 该提醒的地方,已经提醒到了,真要有不听劝的,出了事就得自己承担。 他的商业活动,基本就是围绕着势力范围,关系网,慢慢发展,慢慢壮大,慢慢朝周围扩散,看似很凶险,实则步步为营。 小时候看西游记,看的是斩妖除魔,看的是猴哥的神通广大,长大了再看西游记,看的是人情世故,后台的重要性。 做生意也是一样的道理。 “卡车要留在这吗?”张俊道。 正事说完了,他准备走了。 “你开走吧。”陈浩摆摆手,“我这边真要用车,跟孙苗苗打声招呼就行。” 有车开,能方便不少。 “那行,卡车我就开走了。”张俊上了车,发动卡车,回家。 他跟吕文安交接完茅台,立马就开车过来跟陈浩汇报,还没回家。 陈浩转身,回了家。 家门口有个熟悉的人,是陈燕。 “你不去上大学,跑我这来做什么?”陈浩道。 陈燕参加了高考,考完后很有信心,只是这会儿陈小婷早就拿到录取通知书,也已经去上海,到复旦大学上课了。 陈燕还在家。喜欢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生70,弥补老婆和女儿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