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队的首次全市表演在市体育馆举行,五千个座位座无虚席。当地电视台进行了全程直播,观众们第一次在荧幕上看到如此专业的时装秀。 “这就是我们本土的品牌?”市长夫人在贵宾席上小声询问身边的秘书。 “是的,就是那个纺织厂的新产品线。” 台上,模特们身着最新设计的服装款款走过T台。每一件衣服都融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既保持了东方韵味,又不失时尚感。观众席爆发出一阵阵掌声。 陈建国在后台紧张地盯着监视器,手心里全是汗。这是他商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表演,成败在此一举。 “收视率怎么样?”他问身边的工作人员。 “已经破了本地纪录,全省的有线电视网络都在转播。” 表演结束后,陈建国的电话就没停过。省内外的经销商纷纷打来电话要求合作,订单像雪花一样飞来。 第二天一早,厂里的会议室就被挤得水泄不通。 “陈厂长,我们青岛这边想要五千件的首批订单。” “我们哈尔滨也要,至少一万件起。” 各地的经销商争先恐后地报出自己的需求量。陈建国坐在主席台上,心中已经有了下一步的打算。 “各位稍安勿躁。”他站起身来,“我有个新的想法想和大家分享。” 会议室瞬间安静下来。 “我们不做传统的经销模式。”陈建国的话让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我要建立品牌专卖店。” “什么?专卖店?”一个经销商忍不住问道。 “没错,就像国外那些大品牌一样。统一装修,统一陈列,统一管理。我们要让消费者一进店就知道,这就是我们的品牌。” 会议室里议论纷纷。 “陈厂长,这个风险太大了。”老王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我们现在好不容易有了销路,为什么要冒险?” “就是,专卖店的成本多高啊,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反对声此起彼伏。陈建国并不意外,任何创新都会遭到质疑。 “我知道大家的担心。”他拿起桌上的一份资料,“但是大家看看,九十年代最成功的几个服装品牌,哪个不是靠专卖店起家的?” 他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品牌名字:“真维斯、班尼路、佐丹奴。这些品牌为什么能在短短几年内遍布全国?就是因为他们的专卖店模式。” “可是他们是港台品牌,有资金优势。”财务主管提出质疑。 “资金确实是个问题,但不是无法解决的问题。”陈建国在黑板上画了个简单的流程图,“我们可以采用加盟模式。总部负责统一装修设计、统一供货、统一管理,加盟商负责店面租金和日常运营。” “风险还是太大。”老厂长坐在角落里摇头,“万一砸了怎么办?” “不试怎么知道会砸?”陈建国转身面对所有人,“我们现在正处在最好的时机。电视表演的影响还在,品牌知名度正高,不趁热打铁更待何时?” 争论持续了整整一上午。最终,陈建国提出投票决定。 “赞成建立专卖店的举手。” 陈建国第一个举起手,然后是几个年轻的管理层,接着是一些销售人员。 “反对的举手。” 老王和几个老员工举起了手。 最终结果是十八票赞成,十二票反对。陈建国拿到了主动权。 接下来的三个月,陈建国几乎每天都在路上。他亲自跑遍了省内的主要城市,选址、谈判、签约。 “这个位置怎么样?”在省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陈建国指着一个临街的店面问身边的助理小李。 “位置是好,但是租金…”小李有些犹豫。 “多少?” “月租一万五。” 陈建国没有犹豫:“签了。” “可是这个价格…” “好位置值这个价。我们要的不是省钱,是效果。” 类似的对话在每个城市都会重复。陈建国坚持要最好的位置,最显眼的店面。其他人觉得他疯了,但他心里有自己的算盘。 装修设计是另一个挑战。陈建国亲自参与每一个店面的设计,从门头到陈列,从灯光到音响,每个细节都不放过。 “门头的字要大一点,再大一点。”他站在施工现场指挥,“我要让人在一百米外就能看清楚我们的品牌标识。” “陈总,这样会不会太张扬了?”设计师有些担心。 “时尚就是要张扬。我们做的是年轻人的生意,就要用年轻人的语言。” 三个月后,全省十家专卖店同时开业。陈建国特意选在了同一天,要制造轰动效应。 开业当天,每个店门口都排起了长队。陈建国在省城的旗舰店里忙得不可开交。 “陈总,这是今天的销售数据。”小李拿着一份报表跑过来。 “多少?” “旗舰店单日销售十八万,其他九家店总计三十二万。” 陈建国笑了,这个数字超出了他的预期。 更让他意外的是,第二天就有记者找上门来。 “陈总,我们是《经济日报》的记者,想采访一下您的创业经历。” “《经济日报》?全国性的?” “对,您的专卖店模式在业内引起了很大反响。十家店同时开业,这在国内服装行业还是第一次。” 采访很顺利,一周后陈建国就看到了自己的照片登在了《经济日报》的头版。标题是《内地服装品牌的专卖店革命》。 文章发表后,找上门的人更多了。 “陈总,我们是做皮鞋的,想学习一下您的经验。” “陈总,能不能给我们讲讲专卖店的运营模式?” 各行各业的厂家都来取经。陈建国来者不拒,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出去。 “为什么要告诉他们?”小李不解,“这不是帮竞争对手吗?” “行业要发展,光靠一家是不行的。”陈建国倒了杯茶,“而且,真正的竞争力不在模式,在产品和服务。” 更让陈建国意外的是,开始有大公司想挖他。 “陈总,我们集团希望您能加入,年薪五十万,外加股权激励。”一个西装笔挺的男人坐在陈建国对面。喜欢重回1997,开局千斤大海货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重回1997,开局千斤大海货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