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贵们甚至都不敢直视鲁迅先生那双愤怒的眼睛,不敢往深处细想。更遑论皇帝们了。 嬴政觉得,这一次,他们可能离自己一直想窥视的那个真相越来越近了,关于后世为什么已经没有皇帝的真相。 朱元璋现在无比希望着这一段天幕能够静音之类的,他有预感接下来,这位鲁迅先生势必会在大明朝掀起一阵风暴。 但这这风暴并不为统治者们所喜欢,因为谁也无法预料它究竟蕴含了多大的能量,又能让多少人前赴后继地去寻找那个答案 但他们是麻木也好,恐惧也好,担忧也好,无论再如何五味杂陈,天幕并不为任何人的祈祷所停下。 鲁迅先生对于久荪所描述的人间惨剧愤怒无比,那一整夜,他始终都握着笔,以握刀的姿势,奔赴他的战场。 鲁迅先生于是一边摩挲着手里的毛笔一边思考,在他思考的同时,还穿插着另一些画面。 那是晚清砍头的菜市口现场,士兵们手起刀落。于是人犯的人头,也在闹市之中滚滚落地。 周围有无知幼童,脸上带着天真的笑容看着这一切;也有面色如常的老者感叹民国的刀终究是没有大清的锋利。 更有走投无路的父母,他们拿着碗要装人头血,去救自己病危的儿子,口中念念有词:“快给我!晚了就没用了!” 官兵们拿着刀维持秩序,让他们排好队,先交钱再蘸血,只是收效甚微,民众们仍旧争相用馒头蘸人血作良药。 徐桢适时开口,向古代观众们科普:“这是鲁迅先生的另一篇名篇,《药》中的片段。” 不少人看得心有戚戚然,他们也曾经是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的一员,抓住一根救命稻草就不松手。 视频里,鲁迅先生就这样以笔为刀,他熬了一个通宵,写出了华夏史上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 天幕上这时也出现了《狂人日记》的全文。 “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自己被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妹子,是被大哥吃了,母亲知道没有,我可不得而知。我未必,无意之中,不吃了我妹子的几片肉,现在也轮到我自己。” ......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 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 哗! 一石激起千层浪。 许多古代文人被这一篇血淋淋的小说惊得丢了手中的笔,这是怎样来自内心的震撼啊。 韩愈的笔在桌上骨碌滚了几圈,纸上氤氲出一团墨渍,他嗓音嘶哑,喃喃开口:“他怎么敢的,鲁迅,周树人,他到底是怎么敢的。” 三苏父子对视一眼,都是一脸苦笑,只怕悦娘子她们再来几次,他们这方世界,天就要变了。 嬴政总算明白,所谓火种,是种在人心中的思想烙印,这火种恐怕会越来越热,直到灼烧一切。 它会席卷一切,把他们维持了两千多年的,后人口中所谓的封建礼教烧得渣都不剩,毁灭一切后,便是新生。 也是他们口中的凤凰涅盘吧。 诸位帝王如何心惊暂且不提,天幕上视频播完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后。俞悦和徐桢两人也走进了鲁迅故里。 走进来后,她们首先来到的第一站,必然是百草园,这座小园子,如今还是草木森森,幽静别致。 俞悦:“这里就是鲁迅先生诞生的地方,也是他长大的地方,他在这里读书写字,然后对拯救这个国家充满希望。” 徐桢:“是啊,这里有着先生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的回忆,大概也是他最美好的回忆之一吧。” 俞悦:“鲁迅先生啊。”她感叹了一句,然后想起来好像还没给古代的观众们解释《狂人日记》。 俞悦:“给大家说说《狂人日记》吧,《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短篇白话文日记体小说,也是华夏第一部现代白话小说,写于1918年4月。 该文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的《新青年》月刊,后收入《呐喊》集,编入《鲁迅全集》第一卷。 小说通过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写,揭示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表现了作者对以封建礼教为主体内涵的中国封建文化的反抗; 也表现了作者深刻的忏悔意识。作者以彻底的‘歌名民主主义’的立场对中国的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对华夏的甚至是人类的前途表达了深广的忧愤。 小说结尾‘救救孩子’的呼声振聋发聩,说明作者将希望寄托在未来,寄托在孩子们的身上。 为了模拟精神病患者的口吻,文章中的很多语言有意颠倒错乱。 《狂人日记》是华夏文学经典名作。这篇小说,是华夏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它的出现,标志着白话文学已经成熟,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也是鲁迅先生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从此,人们不必再说着那些佶屈聱牙的文言文,文言文也不必再是只有上等人能够掌握的知识。 鲁迅先生无愧于华夏人民的思想先驱,他是一个真正的战士,他直面这惨淡的世界和淋漓的鲜血,也为我们蹚出一条大道。” 徐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先生真的做到了。冷言冷语的背后,是一颗火热的,渴望救国的心。” 两人一路说着,一路从百草园走过那些先生曾走过无数遍的道路,她们到了三味书屋,看到那张刻着“早”字的课桌。 她们走过鲁迅纪念馆,看看先生的着作和生平事迹,了解了那个年代先生创造出来的内涵而又有趣的文学语言。 他们读了先生的书,看了先生的故里,也感受了先生的文采斐然。两个人都有些心情复杂。 韩愈又蓦然想起来之前后人也提到过。这位鲁迅先生,他们节选了一段他的《热风》,韩老师想。鲁迅先生果真是那道火炬。 孟子看着自己刚刚作成的文章,里面写: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想俞悦曾说,北宋以后的儒学已不再是他和孔子所说的儒学了。 那么这位鲁迅先生呢?他也是一位文人,他可有承孔孟之学?后世儒学又是否为后世之人创造了一些价值呢?他不知道。 孟子都如此惆怅,就更不用说孔老夫子了,他和颜回对坐良久,终是长叹一声:“吾不如先生良多矣。” 颜回大惊,他何时见过老师如此作态,颜回向自己的老师行了一礼:“老师,您这是...” 孔子摆摆手:“老夫一生渴望克己复礼,可终究复的是贵族的礼。这位鲁迅先生执的却是为万民呐喊的笔。” 颜回:“老师,一个时代的人该做一个时代的事,如今的您,又何尝没有为后人埋下一枚思想的火种呢?” 孔子叹了口气:“但愿如你所说吧。”喜欢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直播通古代:我带古人逛吃华夏!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