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昭宁也到了该入朝的时候。
大魏逢三、六、九举行朝会,每月早朝次数仅有九日,不上朝时便要卯时前去各自的官署办公。
盛昭宁的职位不够参与朝会,所以只需卯时前赶往翰林院即可。
马车停在大魏宫门。
翰林院设在文渊阁内,位于午门东、文华殿南侧。盛昭宁着一身青色绣鹭鸶阔袖官袍,头戴乌纱帽,长身玉立,风流韵致,端见得一派文官清流之资。
一入翰林院,便吸引了众多视线。
站在门前迎她的人从上到下扫了她一眼,半晌才滚了下喉咙道:“敢问阁下可是翰林院修撰盛大人?”
盛昭宁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微微低了下头,“正是。”
那人笑了声,“在下季铭,是翰林院检讨,特来迎盛大人入院。”
通常来了新人以后,院里都会安排一个人迎接引路,顺便讲解一下院内陈设,介绍一下院内同僚。
同行的还有与她一同科考进来的王涿、于鸿至二人。
新科之中只有他们三人有职务在身,其余皆是在进士科二三甲中再度朝选出的庶吉士,虽同样入翰林院,却没有品级,还需在下设的庶常馆学习三年,通过考核散馆后才可被授官。
盛昭宁跟在季铭后面,三人先被带到翰林学士方崇的公舍门前。
门敞开着,季铭站在门口,朝里面张望一眼:“方学士,新任翰林院修撰盛昭宁同编修王涿、于鸿至到了。”
屋内人手里拿着经史正在翻阅,闻言放下书卷,说道:“进来吧。”
季铭让开路,引三人进屋。
盛昭宁跨进门槛,抬头看了桌前的人一眼。
那是一个很清瘦的人,两颊略微凹陷,脸瘦而长,皮肤有些黑,下巴上留了一圈山羊胡,看着约摸五十多岁的年纪,很符合世人所认知的文人形象。
几人先后进入屋内,朝方崇弯腰行礼。
“下官盛昭宁。”
“下官王涿、于鸿至。”
“见过方学士。”
方崇的目光从几人身上一一扫过,开口道:“诸位不必多礼。”
他的目光在盛昭宁身上停留了一会儿,想起不久前陶淞来找他,让他重点留意一下此人的人品能力和才学,方崇便知那大理寺是提前从他这里定人了。
翰林院自来是出官员的地方,内阁六部之重臣无不经过翰林院的历练,因此这里的人员流动也最快。
方崇倒是早早听过盛昭宁的名字,对于陶淞来他这里要人也不奇怪。
事实上不仅仅是陶淞,六部和各院司也都派人来打探过她的消息,盛昭宁可以说这是大魏有史以来最受关注的状元了。
“三位都是进士及第的饱学之士,翰林院当下之责共分为编修史籍、协定制度、讲解经史、草拟敕令诏书等务。”
“盛大人任从六品翰林院修撰,其首要职责便是修史编书、讲解经史。”
“王大人和于大人二位任正七品编修,同样负责编修国史,除此之外还要掌文史档案的收集整理。”
方崇为几人讲解了一下各自的职责。
翰林院虽品级不高,但却是靠近权力中心之地,除了修史编籍外,三人日后还要慢慢接触其他差事,包括协助陛下草拟敕令、诏书等,很容易受到赏识。
不过,盛昭宁却不用这么麻烦。
“明日开始,盛大人便需去文华殿为十五皇子讲解经籍。”喜欢折玉骨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