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州下邳,太守府。
周瑜望着手中这份从淮南郡传回来的情报,身躯微微颤抖,竟有些站立不稳。
而一旁的鲁肃见此不禁叹道:“我早就与你说了,孙仲谋年少轻狂、心胸狭隘、疑心又重,实非明主。”
“向朝廷归降乃是他最后的机会,但他却不思悔改,竟在夺取铜陵渡失败后选择和朝廷开战。”
“如今落得如此境地,完全是他咎由自取。”
早在数日之前他们就收到了铜陵渡被曹操夺回去的消息,本以为孙权会就此死心,没想到他接下来的行为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孙权竟选择率兵向淮南郡发起进攻,意图攻取张辽所占领的合肥!
当时他们就明白一切都要完了。
果不其然,这才过去数日时间前方就传回了兵败的消息,三万大军折损无数不说,就连孙权本人也被张辽所生擒。
可谓是彻头彻尾地失败。
周瑜将信纸在手中攥成一团,脸色苍白地向鲁肃问道:“子敬,还有没有办法能够救他?”
“造反谋逆、对抗朝廷、假意归降,天子定不会轻饶,到最后肯定难以保命!”
周瑜已经可以预见孙权的结局了。
虽然这一切都是孙权不听他劝告咎由自取的结果,但他无论如何也忍不下心看着故人的手足兄弟、他如今的主君身死。
而且有袁绍造反被族灭的例子,这次恐怕死的不止是孙权一人,说不定整个孙家都会被株连!
鲁肃摇头说道:“你向来足智多谋,既然连你都想不到办法,我又能比伱高明到哪里去?”
“公瑾,你的心乱了。”
身为谋士最重要的就是面对问题保持冷静,但眼下周瑜显然冷静不了,毕竟关心则乱。
不过即便冷静也无用,孙权已然落入了死局,这种情况不是他们有能力改变的。”
随后他说道:“而且比起孙仲谋,你还是先考虑一下自己接下来的处境吧,想想如何才能得到朝廷赦免。”
“我认为公瑾你应该立刻准备献城之事,主动将徐州半境都交出去并且请降。”
鲁肃并不关心孙权会如何。
他关心的是周瑜的处境。
周瑜随孙策、孙权一同对抗朝廷,还担任过大都督这样的要职,即便被革职也无法抹除曾经犯下的罪行。
想要脱罪,唯有趁现在朝廷还没有将徐州半境收复的时候主动把徐州献出去,以此减轻罪行。
而且当今天子贤明重才,只要周瑜肯认罪并且表现出愿意为朝廷效力的态度,很大可能会被天子赦免,甚至重新得到启用。
“此乃背主之举,我安能为之!”
周瑜闻言断然拒绝了鲁肃的提议。
他有他的气节。
纵使孙权革除了他的职位,又对他诸般猜忌,但他依然没有背叛的想法。
“你真是固执!”
鲁肃恨铁不成钢地说说道:“孙仲谋麾下所有兵马都折损在了这场合肥之战里面,你不投降还能做什么?”
“而且朝廷的兵马目前只是无暇收复失地罢了,等张辽领兵返回徐州后发现你还没投降,到时候你就只能等死!”
“你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答应我的吗?你莫非还想要继续负隅顽抗?”
当初他让周瑜承诺他,假如事不可为便随他一同去投效朝廷,可事到如今周瑜居然还执迷不悟。
这怎能不让他感到恼火?
周瑜表情复杂,沉默许久后方才长长叹息一声,重重点了点头。
一切都到此为止了。
……
邺城,皇宫。
宣室之中。
刘协正坐在龙案后面看着面前贾诩、郭嘉二人呈上来的奏折,一边看一边皱眉。
这两份奏折,乃是郭嘉和贾诩提针对世家大族利用拓荒政策侵占土地一事,提出来的解决办法。
只不过这两个办法都差强人意,只是治标不治本,并不能让他感到满意。
虽然刘协也清楚这件事解决起来的确不容易,只是到现在还没有一个好办法,他难免感到不悦。
因为诸葛亮离开邺城赶去前线,拓荒政策的实行更加缺乏监管,那些世家大族们利用政策漏洞侵占土地起来更加肆无忌惮了。
他迫切地想要解决这件事情。
这时一旁的宦官小声开口提醒道:“陛下,时辰已经差不多了,百官们已经入朝等候,该过去上早朝了。”
“知道了。”
刘协闻言只是揉了揉眉心,淡淡说道:“让他们继续等着,朕把这些折子处理完再过去。”
桌上还有厚厚一摞政务需要处理。
但这只不过是借口罢了,主要他现在很抗拒去上朝,每每面对朝堂上的那些朝臣们他就感到心情烦躁。
所以最近这段时日每每碰到朝会他就是能拖就拖,晚半个时辰、一个时辰左右过去。
宦官闻言只好应是。
刘协接着向他问道:“最近前线战事可有什么进展?或者有新的消息传来?”
他最近忙于政务,已经许久没有关注前线的事情了,上次收到消息还是孙权归降。
宦官恭敬道:“启禀陛下,暂无新的战况传来,若有新战况的话臣肯定会第一时间上呈陛下的。”
“不过温公和张将军皆在前线奋战,以二位将军之勇武,想必要不了多久就会传来捷报。”
刘协闻言,心中稍稍感到有些失望。
之前的战事推进得太过于顺利,以致于现在才大半个月没新消息,他就感觉进度缓慢。
想到这里他顿时没精神处理奏折了。
“算了,摆驾泰安殿吧。”
刘协收敛这些心绪、将手中的折子丢下后说道,放弃了处理完奏折再过去上朝的打算。
该面对的终究还是要面对的。
很快刘协便抵达了泰安殿。
殿内文武百官齐聚,只不过因为朝会开得太早,他们又在殿内等了许久,以致于不少人都有些昏昏欲睡。
但随着刘协步入大殿,群臣纷纷打起精神,不敢露出半点失仪之态。
朝会通常情况下是十分枯燥的。
禀报上来的、拿出来讨论的也是一些不大不小的事情,过程甚是无趣,所以在接连讨论完了几件事情后刘协便准备宣布退朝。
但这时,杨修忽然出列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刘协将目光投向了他,因为平日里杨修在朝堂上还是甚少说话的,通常情况下都是其父杨彪发言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