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 章 赵无恤的坚持 “王上,夜深了,该休息了。”禁卫军统领宋武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关切。 熊章没有回答,他的目光依旧停留在远处的黑暗中。 宋武是他最信任的禁卫军统领,跟随他多年,深知他的脾性。 见熊章没有回应,宋武也不再催促,只是默默地站在他身后,如同一道坚实的屏障。 “宋武”良久,熊章终于开口,声音低沉而冰冷,“你觉得,周王室这些人,值得寡人为他们流血吗?” 子期沉默了片刻,缓缓道:“王上,周王室虽然腐朽,但毕竟是天下共主,王上为他们流血,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楚国的未来。” 熊章轻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说得对,周王室不过是一块垫脚石,寡人要的,是这天下。” 夜风渐起,卷起地上的落叶,发出沙沙的声响,熊章的目光越过王城,投向更远的北方。那里是晋国的方向,也是他下一步棋局的起点。 晋国,新绛。 赵无恤静静地伫立在高耸的城楼之上,微风拂过,吹起他衣袂飘飘。 他那宽阔而坚毅的手掌紧紧地握着一封密信,仿佛那薄薄的信纸承载着千斤重担。此刻,他的眉头如同紧闭的城门一般紧锁着,目光凝视远方,陷入沉思之中。 信中的内容如同一道惊雷,在他心中炸响,激起千层浪。 他的胸膛因为愤怒而剧烈起伏着,双眼喷射出怒火。 原来,晋国耗费了无数的时间、精力与资源所全力支持的王孙策,非但未能成功替他拉拢到天子的支持,反而在王城之中掀起动乱。 更令他心惊的是,这位王孙策在失败之际,还丧心病狂地弑杀了天子,这一消息犹如一记重锤狠狠地砸在了赵无恤的心口,令他懊恼不已。 眼下,周王畿内已然乱成一团粥。 王孙策的余党们纠集在一起,对王城发起了猛烈的围攻,局势骤变。 最让赵无恤揪心的就是楚王熊章亲自率领三万精锐大军进入了周王畿,气势汹汹。 楚王熊章虽然打着勤王平乱的旗号,但在赵无恤看来就是要挟天子以令诸侯。 这一系列变故让赵无恤心急如焚。 一直侍立在赵无恤身旁的张孟淡敏锐地捕捉到了赵无恤脸上神情的微妙变化。 于是小心翼翼地上前一步,轻声劝慰道:“主公啊,依微臣之见,楚王率军进入周王畿至今已将近半个月之久。以楚军的实力,想必这周室之乱应当早已被平定下来了。 此时此刻,若我军再贸然领兵进入周王畿,恐怕为时已晚啊……”说罢,张孟淡满脸忧虑地看着赵无恤,等待着他的决断。 “本相又何尝不知如今这局势怕是已然太迟!可叹我晋国的那些探子们如此不中用啊,待到事情几近尘埃落定之际,才将消息传递回来!” 赵无恤怒不可遏地吼道,那声音仿佛震得整个大殿都微微颤动起来。 站在一侧的张孟淡听闻此言,顿时觉得脸上一阵火辣辣的发烫,原本就有些苍白的面色瞬间涨得通红,心中更是充满了无尽的愧疚与羞耻之情。 毕竟,他所掌管的晋国暗卫此番出现了如此重大的疏漏,实在是难辞其咎。 要知道,此次乃是晋国精心培养的棋子王孙策在周王室内部挑起了一场动乱,若是晋国能及时得知,那就应是晋国趁势崛起、谋取巨大利益的绝佳契机。 然而,由于消息传回得太过迟缓,导致晋国错失良机,白白放过了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只可惜世间之事从来都没有所谓的“如果”,时光无法倒流,失去的机遇便如同逝水东流,一去不复返。 相较于楚国黑衣卫的信鸽传讯技术,晋国的暗卫在此方面显然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追赶和提升。 此时此刻,面对赵无恤的斥责,张孟淡除了满心羞惭地低下头外,别无他法。 不过好在赵无恤虽心有不满,嘴上不停地抱怨着,但终究还是明白事已至此,过多地追责于张孟淡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更何况,相比于晋国尚显稚嫩的暗卫力量,楚国的黑衣卫的确展现出了更为强大的实力和能力。 “本相决定亲自率领大军赶赴王城!”赵无恤目光如炬,一脸认真地凝视着张孟淡,郑重其事地宣告道。 他身姿挺拔,犹如一座巍峨的山岳,散发出令人无法忽视的威严气息。 站在一旁的张孟淡听闻此言,脸色微变,急忙上前一步,压低声音劝阻道: “主公啊,微臣认为此举甚为不妥。如今的周王室与楚国必定沆瀣一气,主公若贸然领军前行,恐怕会被冠之以侵略王都的罪名啊!” 然而,赵无恤却不为所动,他双手背负身后,缓缓踱步,沉思片刻后,沉声道: “本相深知张子所言不无道理,但正因局势如此严峻,本相才更要亲赴王城。天子绝不能落入楚王之手,否则,我晋国在此番战役中将毫无胜算可言!”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此处,赵无恤的语气愈发坚定。 未战而先败?这种结果对于心高气傲的赵无恤来说,简直就是奇耻大辱,是他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和接受的。 张孟淡见赵无恤心意已决,仍不死心地想要继续劝谏。 可当他抬头迎上赵无恤那副义无反顾的神情时,到嘴边的话语又生生咽了回去。 他深知这位主公一旦下定决心,便九头牛也拉不回,再多言也只是徒劳罢了。 赵无恤转身走下城楼,声音冷峻而果断:“传令下去,集结新绛周边五万大军,三日后出兵周王畿!” 经过一个多月大量人力的开挖建设,周贞定王的陵寝终于建好了,虽然规模比起其父亲周元王的陵寝小了不少,也浅了不少,但总比将棺椁停在太庙要好一些,料想周贞定王这些时日在太庙被历代先王数落的日子也不好受。 新天子去疾在太宰刘向的引导下将其父王安葬入陵,为了弥补在王陵规模不足的亏欠,周公刘向在周贞定王的陵寝内放置了不少陪葬器皿。 天子的登基大典举办得很匆忙也很简陋,在场只有楚王熊章这一个诸侯观礼,实在有些寒酸了。 以前新天子登基之时,列国诸侯虽然不会亲自到王城观礼,但也会派遣使者前来庆贺。 天子继位之后,太宰刘向也如愿的被天子封为周公,全权辅政,这些天,周公刘向的精气神肉眼可见的好了起来,如同焕发了第二春一般。 登基大典结束之后,在周公刘向的万般挽留之下,还是率领大军离开了王城,径直往伊阙关而去。 直到当探子告知楚王已经快到达伊阙关的时候,王城之内的周公刘向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楚王熊章和其三万楚军给他和周王室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喜欢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震惊:我成为了春秋时代的扛把子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