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时的华夏大地上,东南的徐国是最可能与周王朝掰腕子的大国。如果任由徐国发展下去,攻占洛邑甚至打到镐京,也不是没有可能。如果是这样,徐国完全有可能取代周朝。
但历史不能假设,历史是事实的沉淀。强盛了几十年的徐国,在周王朝、楚国以及其他方国的联合打击下,最后虽然勉强保住了国号,但其生存空间,已经被周王朝大大压缩。
实际上,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姬满征伐那些不听话的部落、方国,就没怎么停止过。通过征伐和进攻,就是为了消灭敌人,消灭潜在的对手。通过兼并对手的土地、资源和人口,让自己越来越强大。在这个此消彼长的过程中,不是你死,就是他亡。
姬满继位的时候,已经年过半百。但他不顾自己已是古稀之年,在平定徐国后,继续趁着胜利的余威,东进、南征东南一带的部落、方国。这些方国不能抵挡,大多数归顺了周朝。
只要有实力,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拒敌于国门之外,拓展自己的地盘,把威胁消灭于萌芽状态,在今天看来也不为过。
在取得一系列胜利之后,姬满召集东夷、淮夷等地臣服的部落、方国首领,在涂山会合诸方国,以进一步昭示自己的威望。这与千年前的大禹举办的“涂山之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到了继位的第三十七年,姬满又有了新的征伐目标,这个目标就是群舒。攻打群舒,也与群舒联合起来攻打周朝,有直接关系。群舒由若干个偃姓部族、族群、部落组成,经常骚扰周王朝东南边境。偃姓群舒是皋陶的后裔,皋陶,就是作刑的那位。
群舒最初也居住在东夷,属于东夷集团的一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群舒不断南迁,后来到了淮南及长江下游一带。
为了击败群舒,不打无准备之仗,姬满做了很多战略性的安排。招兵买马、积草屯粮、训练士卒,安抚人心,一样不能少。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周军联合楚军,以及臣服于周朝的方国,开始攻打群舒。群舒虽然有所准备,但各自为战,力量分散。在周军的凌厉攻势之下,群舒被各个击破,士卒四散奔逃。
周军攻群舒之战,占领了一些群舒的土地、资源和人口,压缩了群舒的生存空间。对本来由盛转衰的周王朝,起到巩固其统治,延缓其继续衰落的作用。对不同族群的融合,也是有益的。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姬满相继征伐了犬戎、徐国、群舒等诸多部落、方国。在姬满晚年,不遗余力攻伐的他,又两次出兵,攻打和周王朝结盟十几年的楚国。
在姬满看来,不断扩展版图的楚国,其对周王朝的威胁,远远大于西方的犬戎,也远远大于东南的徐国,也大于群舒对周王朝的威胁。终于,楚国战败,向周王朝俯首称臣,来朝纳贡。
姬满在百岁以后去世,谥号为穆王,即周穆王。喜欢战乱与冲突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