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垣衍屯兵邓城,停滞不前。 魏王圉屡次催书命他攻打武关,新垣衍皆不听。 于是,忍无可忍的魏王圉终于决定罢免新垣衍。 但是新垣衍是魏王一手提拔的,魏王并不能直接下诏将他罢免,否则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所以,想罢免新垣衍,得找个人帮魏王把这事说出来。 思来想去,魏王找到了自己的丞相段干子。 次日朝会。 大殿中。 魏王端坐在王座上,群臣分坐左右两侧。 朝会刚开始,段干子拱手开口道:“新垣衍此人自以为是,不尊王令,更是在南阳拥兵自重,其反心昭然若揭,臣请大王罢免其大将军之位,另着良将代替。” 安陵君闻言,立即站出来劝阻:“大王不可啊!新垣衍将军是您亲手提拔,况且他并无过错,你怎么能因为一点流言就罢免他的大将军之位呢?” 段干子冷哼一声:“安陵君此言差矣,这一个月以来新垣衍在南阳,除了带领军队修整,就仅仅只是找大王要补给品,大王屡次催熟,要他进兵,此贼却不听。如果他再在南阳磨蹭,魏国的粮食都要吃光了。” 魏王闻言,装作一副面色沉重的样子跟着点头。“丞相言之有理。” 接着,魏王又把目光看向段干子:“新垣衍手握重兵,不知丞相何以教寡人?” 段干子沉吟了一下,开口道:“新垣衍在军队中的根基还不深,大王只要派一个信得过的人,宣布解除他的指挥,再把他调回大梁,问题就能解决。” 魏王圉愣了下:“要是他不奉诏,该怎么办?” 段干子郑重的说道:“那这就说明新垣衍反心已定,大王当早做准备。” 说着,段干子想了想,道:“他的副将魏庄,王上或许可以利用。” 魏庄是魏王当初埋在新垣衍身边的暗子,他表面上是新垣衍的副将,实际上就是为了监控新垣衍。 一个连自己亲弟弟都信不过的人,怎么可能相信一个外姓将军? 新垣衍在前线的很多情况都是魏庄传回来的,魏王留着魏庄不仅是想让他在暗中监视新垣衍。 魏庄最关键的作用就是,一旦有一天新垣衍不听指挥,魏庄就是魏王在前线的最后的保险。 这件事情段干子也知道。 所以段干子觉得,魏王该把他当初上的这道保险用出来了。 魏王想了想,点头道:“善!” 安陵君却苦劝魏王:“大王,临阵换将,兵家大忌也,这种时候不可因为一点猜疑就调换新垣衍将军,此乃自取灭亡。” 魏王大怒:“汝不必再多言,此时,寡人决心已定。” 其实魏王罢免新垣衍,不单是猜疑对方,更关键的一点是新垣衍没有完成魏国此次的战略任务。 魏王任用新垣衍,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需要对方打败秦国,这样魏国才能腾出手去对付楚国和齐国。 然而,新垣衍根本就没达成击败秦国的目标,他虽然帮助魏国成功夺回南阳,可是那里的人口都被秦国迁往关中,也就是说魏国得到的大都是些空城。 魏王当然不满足只得到一些空城,他希望魏军能够在秦国手上斩获更多的胜利果实,起码也得在战场上成建制的歼灭一些秦军主力。 要不魏国怎么腾出手去攻打楚国? 新垣衍一直在前线屯兵不前,这才是魏王不能忍的。 因此魏王下定了决心,要把他换掉。 秦国已经被打得龟缩关内。 魏王觉得,魏军只要围攻武关一两个月就算打不下武关,也能逼迫秦国屈服。 秦国一屈服,魏国照样有时间腾出手去对付齐楚。 …… 赵国,邯郸。 韩乐从王宫搬出,去了信都居住。 信都宫虽然荒废了点,但那里比起宫中要更加清净,在那里韩乐可以安心生育,不必担心被人发觉。 而且居住在信都,韩乐也可以把两个孩子带在身边,可以说一举两得。 新年初。 韩乐顺利生下了两个孩子,龙凤胎。 田秀听到这个消息以后,立即动身往信都而去。 来到信都宫。 当时正好是晚上,天空中月明星稀。 信都宫外,有数百武士守卫。 这些都是田秀从禁卫军中挑选的亲军,忠诚可靠。 而在王宫四周,还有大量的暗哨守护,陌生人只要靠近,立刻就会被拿下。 韩乐生育这件事情是大事,不能为外人察觉,保险起见田秀不得不如此行事。 田秀进去的时候,在宫中撞到了不少侍女。 这些侍女看到田秀,纷纷上来行礼。 田秀摆了摆手,走到殿中。 上官文君正站在寝殿外面侍候。 “怎么样了?”田秀走上去询问。 上官文君轻声道:“殿下为先生生下一男一女两位公子,现在殿下已经安寝,主君要进去看看嘛?” “当然,我正为此来。” “我马上让人去通报。”上官文君吩咐了一个侍女进去通报。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等那人进去以后,田秀才问:“我进来的时候撞到了不少侍女,这些人可靠吗?” 上官文君点头:“可靠!这些人都是我亲自挑选的,许多都是烈士遗孤,他们能长大,靠的都是先生发的补贴,这些人对待先生绝对忠心。” 听了上官文君的话,田秀也是点了点头。这些侍女的身世清白就好,若是有那么一两个不干净的把这里的事情捅出去,那田秀可真要身败名裂了。 那名去传话的侍女出来了:“太后请丞相进去。” 田秀轻轻走进寝殿,只见韩乐虚弱地躺在榻上,旁边躺着两个襁褓中的婴儿。田秀心中满是怜爱,缓缓走近。 “辛苦你了。”田秀轻声对韩乐说道。韩乐微微摇了摇头,眼中尽是温柔。 “这里还住的习惯吧?”田秀想伸手去抱起旁边的两个孩子看看,谁知还没上手,两个孩子就哭了起来。 韩乐见状,只能坐起来亲自上手去哄。 “我好不容易才把这两个孩子哄着,别给人家添乱。” 韩乐只能抱一个孩子,另一个还在哭个不停。 田秀只能伸手把另一个孩子抱起来,轻轻摇晃。 但他越摇晃,孩子哭的声音越大。 上官文君听到动静从外面走进来。 “先生,孩子不是这么哄的,请您给我。” 田秀小心翼翼的把怀中的孩子递给上官文君。 两女人抱着孩子哄了一会,俩孩子总算又睡下了。 看着自己怀中熟睡的孩子,上官文君开口道:“主君,您知道吗?” “知道什么?” “这两位公子出生的时候,外面有流星。” “流星?” 田秀眉头一皱,这难道还有什么说法? 上官文君抬头看向田秀,笑盈盈的解释道:“相书有云,圣人降世天有异象。” 田秀一听大喜,看向韩乐怀中抱着的孩子:“这么说,殿下岂非是生了两个圣人出来?” 韩乐轻笑道:“哪就成圣人了,上官小姐莫要说笑。” 田秀却正色道:“此二子不凡,要是细心教导,未尝不能成就大业。” 韩乐一怔。 成就大业?难不成田秀打算要这两个孩子去继承他的家业吗? 韩乐心中有些犹豫,她看着田秀认真的神情,轻声说道:“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毕竟孩子尚幼。” 田秀点点头,“自然不会急于一时。” 这时,韩乐又说道:“咱们的孩子叫什么呢?” 田秀想了想说道:“男孩的名字我已经想好了,至于女孩,就得殿下自己取名字了。” 上官文君好奇起来:“先生取的什么名字?” 田秀说道:“玉!” “玉?”韩乐蹙了蹙眉。 一个男孩子取名叫玉? 虽说公子如玉,但这名字听起来缺了点阳刚之气,似乎并不是太好。 上官文君却笑了:“殿下,恭喜您了。” 韩乐:“何喜之有?” 上官文君道:“殿下,其不闻玉者,国之重器也!” 韩乐闻言,不禁嫣然一笑:“如此说来,这名字倒是极好的。” “好了,让我抱抱我的玉儿!”田秀看着俩女人的目光,意思是哪个抱着我儿子?韩乐主动把孩子递了上去:“小心点,把玉儿弄哭了,你自己哄!” “怎么可能呢?”田秀十分小心的把自己的儿子接了过去。 然而他一上手,孩子就醒了哇哇大哭。 …… 数日以后。 新垣衍离开自己的大营,往汉江而去。 站在江边望着滔滔江水,新垣衍若有所思。 若是魏国能在此处筑一城,便能扼守江汉,进可夺取荆州,退又能占据险要。 想到此处,新垣衍决定回到大营,亲自给魏王上书。 就在他刚刚回到大营之际,就发现自己营中的亲兵全部被调走。 而且就连他的帅位上,坐着的也是一个陌生人。 新垣衍一惊。 “你是何人?” 那人站了起来:“下官是魏王派来的使者。” 魏王派来的使者? 新垣衍暗道不好。 果然,使者下面就拿出了魏王的诏书。 “新垣衍听令,上君要您交出兵权,即可将符节移交给副将魏庄,然后回到大梁述职,此命令不得有误。” 新垣衍心中一凉,没想到魏王竟如此决绝。他握紧拳头,沉声道:“吾在前线尽心尽力,虽未达全胜,但亦无大错,为何如此对我?”使者面无表情,“将军莫要多问,遵旨便是。” 新垣衍环视四周,众将士皆低头不语。他明白,此刻若反抗便是叛国。良久,他长叹一声,解下腰间符节,递给魏庄,“望你善待这些兄弟。”魏庄接过符节,低声道:“将军保重。” “不知使者能否宽限一夜?”新垣衍把目光看向那位宣旨的使者。 那使者说:“诏书要将军即刻出发!” 新垣衍却说:“我还要回去收拾一些东西,总得给我些时间吧?” 那使者想了想说:“既然只是收拾东西,何须用得了一夜时间呢,半个时辰够了吧?”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新垣衍点头:“足矣!” “那好,我就在此处等待将军!” 新垣衍回到了自己的大营。 但他并未急着让人收拾行装,而是坐下来写一封竹简上写起了东西。 等到写完以后,新垣衍把手上的东西交给自己的一名亲信。 “我走以后你把这个东西带回大梁交给大王。” 那名亲信一怔:“怎么将军不回去了吗?” 新垣衍摇头。 “大王已经对我产生猜忌,自古君疑臣而臣必死。我若回去不死,也要脱层皮,故为了保命,我只能走了。” “那上将军想去哪?” 新垣衍苦涩的望着远方:“大丈夫四海为家!” 交代好一切,新垣衍匆匆逃离。 魏军闻之士气大跌。 而在赵国信都宫,韩乐正逗弄着一双儿女。田秀匆匆走入,神色忧虑。 “何事这般慌张?”韩乐问道。 田秀皱眉道:“听闻魏国临阵换将,新垣衍被魏王罢免,副将魏庄接替了他的职务。” 韩乐这阵子都在安心生育,对外面的情况并不甚知晓。 听了这话以后,她不禁问道:“情况很严重吗?” 田秀凝重地点头:“甚是严重。新垣衍其实是个能打仗的将军,也深得军心。如今被无故罢免,魏军士气低落。魏国此举恐使秦军有机可乘。一旦魏国战败,压力恐怕就要到我国身上了。” ”韩乐抱紧怀中孩子,面露担忧之色:“那我们该如何应对?” 田秀来回踱步后道:“我欲出兵攻秦,分散秦国的兵力,使秦不能亡魏。而后在说服齐国保持中立,只有如此天下的均衡,才不会被打破。”韩乐颔首表示赞同。 再说魏王,新垣衍逃走以后,只留下一封书信送给魏王,此书被命名为《报魏王书》。 在这封书信中,新垣衍详尽的给魏王分析了一下当今形势,新垣衍认为,魏国不能再继续进攻秦国,而是应该趁着在战场上还有优势,和秦国讲和,秦国如果不答应,魏国应该马上收兵,并联络韩赵两国结成同盟,接着游说齐国中立,魏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在这封书的最后,新垣衍建议魏王,可在南阳一带筑一座新城,扼守江汉。 魏王看完这封书信,忍不住想笑。 魏王对左右说:“如今齐军刚刚被我魏国击败,楚国久攻陈城不下,秦国更是被我们打的闭关自守,我军可谓占尽优势。新垣衍居然劝寡人从前线退兵,此人实在可笑。” 说罢,这封上书被魏王束之高阁,再无人问津。 对于新垣衍留在大梁的家眷,魏王也并未多加责难。 有了当年伍子胥的例子,魏王也不敢把事情做的太过火。只要新垣衍不出现在敌国,魏王不准备为难他的家人。喜欢战国帝业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战国帝业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