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口子都是个急脾气,林春燕点头,黄娘子哎呦一声,嘴都咧到后脑勺了,“这可真是太好吃了,这我可得仔细挑一挑,你别说还真有算术算的特别快的女娘呢。” 声音越来越小,直到最后听不见了。 “怎么这样看我?” 能算术,能做工挣钱,个个都有主意,不靠男人也能活,可不就是不一样了。 哪怕只是稍微进步一点点,就不知道多少人会受益。 申大娘子白了他一眼:“让你平日里对他客气些,人家虽然只会吃,但会吃到这个境界,也算是一种本事。” 说着就想到快中秋了,催申大娘子早些去林家铺子里订些月饼,“找那些咱们这里没有的馅儿,粽子有肉馅儿的,也不知道月饼有没有。” 申相公这才满意,想了想又把这书放下,打算拿到书局里再印上几份,说什么也要给外地的同窗们寄过去,再给家里的几个儿子也都寄过去一本,算下来怕是就要印上不少呢。 赵娘子见他们两个人这样,忍不住笑了:“这有什么难的,林小娘子你们也别给钱,只让我们来你们这里随意吃喝几天,不也相当给了。” 她想了想就说:“你们尽管来,铺子里的东西随便吃喝,我再给你们做些中秋能来送礼的东西。” “不若我就做些火腿月饼来,再给你们送两坛子的酒。” 赵娘子这段时间心情很不错,申小郎君来信说申相公高兴的都快找不到北,还拿着那美食记去让同僚看了。 “就像那蟹黄豆腐,咱们也只吃到过一次。” 两个人即便在书院里,心里也总会惦记着这事,只恨食堂里没有这些个东西来吃。 一年到头,也就这个月份的螃蟹肥美,吃起来口感更好。 丝瓜要想炒的时候不发黑,最好切好之后放一些油和盐拌一下,这样颜色就很漂亮。 地里的丝瓜已经长的很大,有些大的林春燕特意不摘,故意放任着他们继续长。 王英娘见他们来了,就像是看到救星,“一天上门的人不知道多少,除了给橡子果的,就是打听做工情况。” 林春燕赶紧让王英娘去歇一歇,“怕是得这样好一阵呢。” 林春燕好奇:“她想去什么组?” 林春燕:…… 林春燕也不敢,问张大娘:“她家那两个儿媳妇怎么样?” “要是有人举荐他们两个,就让他们去种果树那边帮忙吧。” “这举荐的法子好,谁家是个什么脾性村里人都知道,我看以后闹事的怕也就少了。” 林春燕看着自己院子里的葡萄树,上面只零星有一些葡萄,看起来可怜极了。 “燕娘在家吗?”有人在门口喊,背上背着一麻袋的酸枣,“这是我们家种的枣子,听说你们那天上山去摘野枣了,那个还没熟,先用我们家的吧。” 王英娘看到了就做出捂额头的动作,实在是想和他们用这个法子拉进关系的人实在太多。 不过林春燕却是知道原来自己种的枣子都熟了能吃。 种枣子的人不多,张大娘想了想就说:“你钱大娘家里应该有,不知道还活着没。” 林桃红也要跟着去看热闹,三个人先跑到李氏那里,果然看到钱娘子在干活。 李氏看到他们来了,很明显的露了一个笑容,把塞在耳朵里的毛线团拿出来, “可算是清静了。” 李氏点点头:“从前光我们家一个蝶娘也就罢了,如今加上钱娘子,我总觉得院子里有许多鸭子在叫。” 又问林春燕他们:“是有什么事情?” 钱娘子直接站起来:“熟了,原就说摘了给你们送去,不过我们家里没人,一直没顾得上摘。” 钱娘子咧了嘴笑:“那我也不和你客气,只你这给的价也太多了些,毕竟得你们自己动手摘。” 王英娘和钱娘子也累了,四个人坐在树下歇了一会儿,吃了西瓜才继续。 钱娘子早就想问了,只是一直没好意思。 “辛苦怕什么,咱们又不是那享福的大娘子,只要躺着就有吃的,咱们做什么不辛苦?” 他们拿了三筐子的枣子回去,剩下一些都在枣树比较高的地方,他们几个人都够不着,钱娘子就说等三个儿子回来了,让他们直接上树摘。 王英娘再另一边准备火腿咸蛋黄馅儿的,咸鸡蛋直接从韦柔姐那里拿过来,煮熟之后就剥壳取鸡蛋。 “干娘,咱们还得抓点紧,白天的时候朱掌柜已经来催过来,要是还做不出来,怕是明个就得找到铺子里了。” 没多会儿,林翠香和赵紫兰他们也都过来帮忙,被林春燕给赶回去了,“你们白天炒菜不累吗?回去好好歇着,我们几个还能顾得过来。” 李婆婆简直就像一块砖,哪里需要的时候就得搬到哪里,林春燕十分欢迎她过来,让她帮着把枣泥捣碎,她开始做咸蛋黄的月饼。 “等咱们的公鸭子多了,再买了大炉子来,专门来做烤鸭。” 灶间热,可谁也没有抱怨出来,饿了就尝一尝刚做出来的月饼,林春燕专门切成了一小块一小块的,这样能多吃些不同的馅料。 “一样的东西做出来法子都不同,味道还不一样呢,何况东西都不一样。” 李婆婆先前就被送了回去,林春燕顺便活动活动手脚,很久没这样忙碌过,感觉也还不错。 第二天一早,他们就让二郎帮着把做好的月饼放到板车上,到了铺子里就被朱娘子堵个正着。 林春燕赶紧躲,“哪里有那样多,今个晚上做你们的。” 小竹傻愣愣点头,“掌柜的,你说抢什么馅儿的,抢多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