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他们要开铺子之后,好些人都过来打听情况,问了以后还在码头,倒是让人松了一口气。 胡大强照例要了一个肉夹馍,见林春燕这里摆了许多新鲜刚长出来的韭菜,就知道一定是要吃韭菜饼。 错过什么野菜,也别错过这鲜嫩的韭菜。 林春燕就朝胡大强笑了笑,“是要烙韭菜饼,春天了总归要吃上这个。” 因为这鸡蛋没有事先炒熟,是随着面饼烙熟而加工好的,吃起来要更嫩滑一些。 胡大强本想要一个肉夹馍就走,可看到这韭菜饼就走不动路,眼巴巴的等在旁边,又要了一小块才离开。 他走了,孙捕快就过来笑呵呵的对林春燕说,“听说你前段时间在找我,偏巧我出去办差了。” “不知道是不是听说了这事,总觉得最近镇上生面孔多了许多。” 孙捕快就笑着宽慰,“林小娘子实属想多了,流民一看就和咱们不一样,唉,他们也都是可怜人。” “天灾人祸,最难的就是咱们老百姓了。” 李大娘平日里最爱吃着韭菜饼了,不过她手艺不好,烙出来的饼不是太咸就是太淡,没有一次是好吃的。 “哎哟,这可又让我赶到好时候了。” 林春燕往他们身后瞧了瞧,果然还看见了几个小尾巴。 “好不容易天暖和了,终于能来你这摊子上。”马老丈人吸了吸鼻子,“回回来你这摊子上,都能碰上好吃的。” 林春燕也觉得这马老丈人是有些运道在身上的,别说他了,好些个人总来他摊子上吃东西,也没吃上那麻辣香锅。 林桃红看了几遍,终于能上手帮着一块烙韭菜饼,林春燕腾出手来给这些人先舀了一碗蘑菇汤,又说了快要开铺子的事。 和刘娘子他们同行的人有三四个,各自找了位置坐下,有两个是之前冬至的时候就跟着马老丈人过来吃饭的,不用林春燕,就点了早就想吃的东西。 “我听人说,你们这里还做了春饼来,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吃着?” 说完才觉得现在的郁气发泄完,让马老丈人他们有那好运,还是不如他守着这摊子来的方便。 头一次跟着来的人早就听说了这摊子上东西做的好吃,尝了一口之后就发现,果然名不虚传,连着人人都会的韭菜饼,也能做出不一样的味道来。 没有轮到的,或是买了东西带到家里,或是像那码头的苦力一样,直接找了背风的地方蹲着吃。 若说谁最不愿意他们去开了铺子,金娘子算的上头一个,只要她摊子上没人了,就凑在张大娘身边嘀嘀咕咕说上许多话。 张大娘看了看那地方,“可是偏僻的很,不如你在这里摆摊的好。” 而且她知道,自己生意能这样好,还是多亏了挨着林春燕。 说完这个,金娘子又拉着张大娘说起那董婆子来,“这次可是砸了招牌,宋娘子那前婆家陆婆子可是个得理不让人的,说什么也要让董婆子再找了合适的来配阴婚。” 金娘子摇摇头,“还没听说呢,不过倒是有人去找了董婆子,想挣那两贯钱。” 她眼珠子一转,压低了声音说,“你说那陆婆子会不会恨死宋娘子了。” 金娘子也觉得有这种可能,他们成日里在码头上摆摊,也比别人多了几分香火情,闻言就说,“什么时候见了她提醒一句。” 张大娘也没客气,“你要是能的话,帮忙弄些竹帘来,窗户门上都能挂。” 如今就更好看了,窗户纸虽然还没取下来,可日光能透过窗户纸和竹帘一格一格的照到屋里,偶尔还有风漏进来,似乎都能闻到竹子的清香。 问了林春燕才知道,这段时间一直没顾上做,“再过几天天暖和了,捞的鱼更鲜美 这些个人坐了老大一会儿才过来,也不想只吃这一顿就走,说好了明天还来,才去找了客栈投宿。 如今却不同,两个人先在有座位的人身上张望了几眼,想看看有没有熟悉的人。 只可惜今儿个他们也没来,余夫子就说,“咱们还是买了回去吃,早知道就像山长一样,直接让身边的人出来跑趟腿。” 他们当然不是为了爬山,只是山上的娘娘庙里住着他们一位旧友。 在寺庙里会供他们吃一些粗茶淡饭,且娘娘庙的香火比较旺盛,偶尔还会布施给信徒们。 他们本是同年,真要论起作诗写画的本事,余夫子和温夫子拍马也追不上住在山上的段夫子。 温夫子和余夫子虽然也没能考上什么好的名次出来,但两个人从来不灰心,找了山长做了夫子,最起码有个养家糊口的营生。 这也就罢了,不过是个人的选择,可这段夫子也是个好面子的人,无论如何也不接受他们这些同年的帮助,听说家里都快揭不开锅了。 “饿不死他就是。” 只林三叔一个人打那些桌椅板凳,实在是有些慢,林春燕就又去找了隔壁村子的两个木匠。 得找两个人过来帮忙,没得张大娘这么大岁数了还跟着受罪。 赵官人看到了,只说这样麻烦的很,有个什么事情的话, 就不能来上工了, 倒不如从中人手上买上一两个人。 来林春燕这里干活,不说别的, 最起码能衣食无忧,也算是给了人一条生路, 比卖到那腌臜的地方好上太多。 张大娘他们都十分的不理解, “这世道不就是这样, 难不成还有不随便买卖了人去的地方?” 这事找谁说理去。 “反正我不愿意买了人来, 这事慢慢找着, 总能找到合心意的。” 面包窑找方相公来帮着做好了,如今他有了这手艺,也是忙得很,可林春燕找他来,二话不说就放下了手头的活,倒让林春燕有些过意不去。 自打她学会做饭之后,每次第一次用厨具的时候,都要先祭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