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大娘垂着泪哭了一会儿,“老头子,我昨天梦到娟儿姐弟两个了。”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迟迟都不肯入梦。 宋大娘摇摇头,“他们什么都没说,娟儿只拉着弟弟的手站在那里,朝我笑了笑。” 宋大爷听了之后一直没开口说话,许久才道,“他们两个这是要去过好日子了,让咱们两个别再惦记。” 宋大娘叫住他,“你这是去哪儿?” 林春燕是按着平常的点收了摊,回去的时候,就见院子里已经放着好几筐的香椿。 王英娘笑着摇摇头,“我回来要做那些个点心,想去也没工夫,这都是疙瘩娘和梨花送来的。” 林桃红高兴了,“大姐今个做了炸香椿鱼,滋味好的不行,我还说回来了在上山摘些香椿回来炸了吃。” 把香椿芽洗干净之后晾干再切碎,把蒜和姜切成末,可惜家里的野蒜也没了,只能用种出来的大蒜。 这样放在阴凉的地窖里,能吃到明年这个时候。 “尝一尝这香椿酱的滋味。” 林春燕把这馒头加香椿酱端上来的时候,就点了头。 “回头家去了我试一试。”赵紫兰已经蠢蠢欲动起来。 如今天长了,和姐妹两个也怕回来的太迟,只能加快脚步。 林春燕没有再炸了叶子来吃,把这些酸枣叶洗干净收拾好,打算炒了做茶喝。 林春燕听着雨声慢慢的睡着,只觉得这春天处处都好。 还是从镇上寻了人来,林春燕过去看的时候,才发现竟然是认识的。 方相公是认识林春燕的,要不是因为她说的那秋梨膏的方子,他也不会好的这样利索。 如今林春燕家里最多的就是各种鞋袜,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她每天都穿着草鞋走来走去,一两天就要换上一双。现在倒是各种各样的鞋都有,穿在脚上又舒服又透气。 他说什么也不要钱,知道林春燕一家是为了照顾他们才要了那烧饼,不然光凭她那手艺,打烧饼岂不是简单的很。 林三叔看到了,回头就把还在四处乱跑的四郎五郎提溜过来,让他们也跟着学做木工活。 “咱们这边倒是没多少人,再往北边一点的地方,做这地龙的要更多一些。” 后来还是冻死的人多了,才慢慢的做了这火炕。 他那样子,分明是非得把那地龙做出来不可。 那面包窑烧起来的温度很高,冬天每次做面包或者烤东西的时候,灶间都是暖和和的。 方相公不知道什么是面包窑,看了之后就忍不住痴迷起来,研究了好一会儿才点头。 方相公是识货的,这面包窑看起来不起眼,可里面的温度能达到很高,做个什么东西又快又好。 林春燕看出来了,就把里面的细节仔细的说出来。 方相公学的很认真,面上带了些不自然的红晕,哪里能想到只是出来盘个火炕,还能学到这一手。 走的时候,方相公郑重的给林春燕磕了头,非要拜她做师父。 柳娘子看见了,上前扒拉着方相公,“我们都是一个村的,我和你师父的娘也玩的不赖,等过两天我们做火炕了,你可要来。” 这消息一传出去,顿时又是一片哗然。 里正娘子就想不了那么多,她如今正惦记着张天河的婚事, 这孩子也不知怎么回事, 死犟死犟的, 就是不同意和王员外家的那两个小娘子见面。 说起来, 在林春燕的摊子上,王员外就见过这张天河, 见他每次吃完东西,都不忘给哥嫂带上一份, 有时还会领到侄儿来,是个有情有义的人,才入了他的眼。 两相一合计 只可惜,张天河以想要考取功名为由,直接拒了王员外的好意。 再在摊子上见到张天河的时候,王员外就没了那样的好脸色。直接冷哼一声, 坐在了其他的位置上。 “事情可是解决了?”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村里有好些个人家都愿意做这种事,美名其曰让自己的女儿有个归宿。 张大娘是有两个女儿的,虽然不太喜欢宋大娘和宋大爷这两人,听说事情解决了,还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是啊,他们一直呆在屋里不出来,娟儿他们也不会回来,死守着那铺子有什么用。 “你们可是找到合适的铺子了?”林春燕一听这话,就挑了挑眉毛,猜到了宋大爷的来意。 宋大爷嗯了一声,半天没往下继续说,宋大娘看他这样子,直接开了口,“你也太啰嗦了,还是让我来说,我们的那铺子你们也看到了,地方虽然大,里面却是什么东西都没有,且偏僻的很。” 张大娘也凑了过来,先问了租金,“你们这里面什么东西也没有,一个月多少钱?” 宋大娘和宋大爷对视一眼,两个人在家里已经商量过,宋大爷就慢条斯理的开口,“也不多要你们,一个月五百个大钱。” 可相应的,要添置那些桌椅板凳也是要花钱的。 宋大爷就领着她去了,张大娘拉着宋大娘在那里说话,把他们如今的情况都打听清楚。 宋大爷指了后门旁边的耳房,“我们老两口就住在这里,你们要是嫌碍事的话,我们就搬回村里住。” 他们在村里住着挺好,院子很大,挨着山挨着河,前院可以晒很多东西,后院里种植瓜果蔬菜,两只狗一只骡子,还有一只羊,如何都抛舍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