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董婆子不过说上一句话,张大娘就自个儿给人家送钱。 林春燕点头同意,“我看也行,回头给你打听打听。” 林春燕这样好说话,倒是让林桃红起了疑心,继续缠着林春燕问,“你怎么不劝劝我?” 那边王英娘冷不丁的补充,“到时候也像董婆子一样,当个半瞎子。” 林二叔请了不少村里人过来帮忙,想在春耕前把房子盖起来。林二婶舍不得那一天挣的二十个大钱,就把娘家的嫂子请了过来,帮忙给那些做工的人做饭。 她长得十分漂亮,却不是杏花那样带着几分风流的美,而是眉眼带着些许端庄大气,让人一看就不敢轻易的亵渎。 “不是我不替二郎哥说话,就他原先那样,双姐看不上他也很正常。” 林桃红不是很理解,“二郎哥也就多挣了些钱,可他们家又买了猪,又盖了房子,家底并没有厚多少。” 是有些奇怪。 林春燕看了会儿热闹就回家,年前从池塘里捞出来的莲藕还有不少,林春燕趁着有空,将他们从地窖里拿出来。 过年前,这两个姐妹没有过来领年终奖,去姥姥家住了一个月。 两个姐妹也痛痛快快的收了,先说了丁慧娘的事情。 这些个小娘子说这话的时候,脸上都还带些羞耻的表情,可这是在村里已经不是什么秘密,有些嫁了人的妇人,在外面也经常口无遮拦。 林春燕眨巴着眼睛,那边赵铃兰已经推了赵紫兰一把,“什么话都往外说,小心娘知道了,回头就要说你。” 也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去找丁慧娘,只不过让一些男人提心吊胆了一阵,慢慢风声也就过去了。 上次晒豆豉的时候,那大圆簸箕就没收起来,林春燕在上面放了一层细白棉布,将这些擦成泥的莲藕倒在棉布上。 林凤蝶发现在林春燕的院子里做出来的绣活,倒是比闷在家里做的还要快一些,也经常过来。 “说是柳树也冒了芽,我看见有人已经去薅那些嫩芽来吃。” “再挖些蒲公英来,春天的蒲公英最好。” 过滤好之后的藕渣也不用扔掉,加了水再反复的揉搓,直到把藕粉全部洗出来。这些藕粉水都倒到大缸里,上面盖了盖子,就这样静止一晚上。 张大娘看着好几十斤的藕,就只做出来这么一点藕粉,在那里忍不住倒抽气。 大自然已经馈赠了这么多,就是麻烦一些,那又如何? 这还不算完,过几天之后,这些藕粉还要放在圆簸箕上晾晒几日,才能装到罐子里保存。 之前的时候,林春燕做过橡子粉出来,不过里面因为没有加其他的调料,喝起来的滋味不是很浓郁。 之前张大娘还嫌那么多的莲藕只做出来这些藕粉,有些太亏了些,可尝到这藕粉的滋味,也就说不出别的话来。 林春燕忍不住笑,“地窖里还有些莲藕,到时候再做了来。” 林春燕点点头,“那下次咱们就换了法子吃。” 吃完之后,大家又商量起做汤圆子的事情。 林春燕想了想,“那便罢了,咱们那天晌午就得动身。” 林翠香不去,她和三郎对视一眼,异口同声的说,“还是做了来,让我们来卖。” 三郎还拿了那葫芦镇的刘大娘举例,“上次冬至的时候,他们不就过来了,怕是趁着上元节,也有好些人过来。” 两个人又赶紧说了许多,林春燕最后松了口,“那到时候我跟着你们一道去码头,到了晌午的时候,直接从码头往县城里走。” 除了平常的花生芝麻馅之外,林春燕还做了大黄米皮的,又做了五彩的小圆子。 不仅看起来颗颗像珍珠似的,一口一个,也是好吃的很。 上元节前,黄掌柜的清风楼要和望喜楼进行点茶比试,那几个点茶的女娘如今都和林春燕混熟了,经常让人来摊子上点的吃食。 那边的江娘子冷哼一声,“什么时候答应了你来,明明是我先说的。” 林春燕抿了嘴笑,“沙琪玛倒是没有多余,只做了些汤圆子来,一会儿和几个娘子分了。” 黄掌柜一见到林春燕,嘴角就高高的翘起,“上次过年之前收到的那年礼,里面的雪花酥实在好吃。” 黄掌柜气的一个倒仰,险些没有动手打自己的小女儿,小女儿还振振有词,“我也留下许多,那些渣渣爹如果不吃,且只给了我,我还舍不得分了去。” 黄掌柜想到这事,还是觉得好笑,就拿出来和林春燕说。 朱娘子一直竖着一个耳朵听,见状赶紧插话,“掌柜怎么藏了私心,有这样好吃的,也要分我们些才是。” 林桃红嫌坐在这里太拘束,只和张大娘他们坐在了最后的小桌上,黄掌柜还让人给上了许多点心。 赵官人和秦老丈人同时问起,“小娘子可有做了汤圆子来?我们且等着吃。” 这些个饕餮聚在一起,一时就说起来吃的,还是黄掌柜咳嗽了好几声,大家才把注意力转向了这次的比试。 她在前面伸长了脖子,只见清风楼的这些娘子,将那茶汤幻变出各种图案,有的是梅兰竹菊,有的是天山海月。 像她这样一脸陶醉的不少,时不时就有人在下面叫着好,还有人光闻了味道,就知谁的手艺更高。 林桃红和张大娘在家里已经吃惯了,倒是不怎么样,一行商打扮的人,还以为这两个人不知道这是什么,只在旁边给他们讲解。 林桃红和张大娘就捂了嘴笑,一脸的与有荣焉。 一旁的王英娘有些心不在焉,一直没有开口说话,林桃红悄悄的拉拉拉她的袖子,“你这是怎么了,可是身上不舒服?” 林春燕总嫌她在家里闷着,让她时常出来散散心,王英娘这才出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