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麓词心录》第一百一十四章 梅影心痕 一、雪夜叩门·寒梅初绽 辛丑年冬月廿三,雪后初霁。煜明在暖阁中拨弄着红泥小火炉,铜壶里的松萝茶正泛起蟹眼泡。忽闻柴门轻叩,开门见子墨站在雪地里,青衫上落着碎玉般的雪花,手里攥着截带雪的梅枝。 "快瞧这枝'罗浮梦'",子墨抖落梅枝上的积雪,露出疏朗的花枝,"今早路过城南废园,见这株绿萼梅破雪而开,竟比去年早了十日。"煜明接过梅枝插入胆瓶,忽觉枝上残雪落入茶盏,化作几缕寒香,恰如诗中"几缕寒香凝玉骨"的意境。 子墨从袖中摸出幅冻得发硬的纸笺:"途中得句,却被风雪催成半阙。"展开看时,正是那首《七律·属意东风应不舍》,"携香悄入故园来"一句旁被雪水洇出淡痕,倒像是墨梅的晕染。煜明指着"驿路梅开韵自裁"笑道:"此句让我想起五年前的梅关古道。" 二、驿路梅关·风雪论诗 绍兴二十八年冬,两人结伴赴岭南访友,途经梅关时遇大雪。漫山梅花在风雪中攒成玉鳞,子墨忽然指着崖壁上横斜的老梅吟道:"属意东风应不舍!"话未说完,脚下一滑,整个人踉跄着撞进梅枝,惊落雪花如碎琼乱玉。 煜明忙伸手扶住他,却见他衣襟上勾着几瓣残梅,正应了"携香悄入故园来"的妙趣。两人躲在破亭里烤火,子墨从行囊里摸出半块硬饼,就着雪水啃食,忽然笑道:"若此刻有壶热酒,便可学林和靖'梅妻鹤子',可惜只有冷饼配冰枝。" 煜明望着亭外翻飞的雪片,见梅枝在风中俯仰如高士揖让,遂取过炭条在石壁上题诗:"驿路折梅逢雪骤,冷香入袖酒旗斜。"子墨击节称赏:"此句比我的'韵自裁'更见风骨——你看那老梅,任风雪摧折,枝干却挺如铁骨,可不就是'凝玉骨'么?" 三、罗浮旧梦·玉骨冰肌 炉中炭火旺了些,暖阁里渐渐有了春意。子墨忽然从怀中掏出个漆盒,里面是几片晒干的梅瓣,色泽虽褪,仍有幽芳隐约。"这是三年前你从罗浮山寄来的白梅。"他捻起一片,"你信中说,罗浮夜月之下,梅影映水如碎琼铺镜,我便依此画了幅《罗浮梦影图》。" 煜明想起那年在罗浮山,夜宿冲虚观,月下独步梅园,忽见老梅横斜水面,倒影与真花相映成趣,遂连夜写信给子墨,附诗"罗浮梦绕情难断"。此刻看着案头胆瓶里的绿萼梅,忽然说:"你画中梅影婆娑,倒让我想起你醉后在秦淮河画舫上,用酒渍在绢上的墨梅——那回你险些把整坛女儿红都泼在宣纸上。" 子墨抚掌大笑:"幸亏你眼疾手快抢下半幅,如今那残绢还在我画匣里收着,题着'玉骨冰肌映素波'——正是你当日补的题跋。"两人相视而笑,炉中炭花噼啪作响,惊得檐下冰棱坠落,在雪地上敲出清越之声,恰似当年画舫上的檀板轻敲。 四、寒香抱雪·瘦影横枝 戌时三刻,雪又纷纷扬扬下起来。子墨往炉中添了块龙涎炭,火光映得他眼角的皱纹泛着暖红。"去年在汴京,见一位老画师画梅,只用焦墨勾枝,留白作花。"他忽然取过狼毫,在澄心堂纸上疾走数笔,几枝瘦梅便在雪光中挺然立住,"你看这'瘦影横枝态若歌',可抵得十年江湖漂泊?" 煜明望着纸上寒梅,想起子墨去年北上寻亲未果,归来时衣履皆破,却在行囊里藏着一枝枯梅。"那日你说'冷蕊凌霜情自可',"他轻声道,"如今方知,这'情自可'三字,原是历经霜雪仍不肯折腰的孤高。" 窗外,新落的雪已将梅枝压得微弯,却未见一枝折断。子墨忽然指着窗外:"你瞧那梅枝,像不像我们那年在崂山见过的'龙头榆'?狂风暴雨中枝叶纷披,却始终朝着沧海的方向。"煜明点头,忽觉眼中酸涩——原来真正的友情,正如这寒梅,不必日日相慰,却在风雪来临时,自有一份"情自可"的坚韧。 五、如梦令·莫负春光 子时将至,两人已换过三次茶。子墨忽然打了个哈欠,揉着眼睛念道:"常念罗浮娇朵,月下独斟愁锁——当年你在罗浮山,可是真的'独斟愁锁'?"煜明摇头:"那日对着梅影,心中想的却是'与君同赏共吟哦'——可惜你不在身边,只好把愁绪都浸在酒里。" "休惰,休惰,莫负此般春课!"子墨忽然拍案而起,从书架上抽出《梅谱》,"后日便是立春,我们去城郊种几株绿萼梅如何?待来年花开,就在梅树下搭个茶寮,你题诗,我作画,再邀二三知己,办个'寒香雅集'。" 煜明望着子墨眼中跳动的火光,想起两人少年时在江南种桃的旧事。那时他们总说"莫负春光",如今方知,真正的"莫负",是在每一个看似寻常的日子里,都有人与你共赴约期,哪怕只是为了一株将开的梅,一壶新煮的茶。 六、印雪·寒香入怀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雪停时,东方已泛出蟹青色。两人踩着新雪出门,子墨忽然指着地上的梅枝投影:"你看这影子,竟像幅天然的《墨梅图》。"煜明弯腰拾起块冻得坚硬的雪团,在梅树下印出两个相连的掌印:"待春雪化了,这里便会生出两棵'掌印梅'——就像你我,虽各在江湖,根脉却始终相连。" 子墨从袖中取出两枚梅形印章,"寒香"印递给煜明,"玉骨"印自己收着:"前日请徐先生刻的,边款用了你的'几缕寒香凝玉骨'。"煜明摸着印章上凸起的梅纹,只觉指腹间似乎残留着雪水的清凉,又带着几分梅香的幽远。 七、终章·待放繁枝 回到暖阁时,胆瓶里的绿萼梅已悄然绽开两朵。子墨将冻硬的诗稿烘在炉边,"属意东风应不舍"几字被热气蒸得微卷,倒像是东风吹皱的春水。煜明在诗稿空白处添了句跋:"愿与君共待,繁枝映日开。" "明日去买些羊毫笔,"子墨呵着冻红的手指,"我想画一套《二十四番花信风》,第一幅就画这绿萼梅——你说用宿墨勾枝,还是新墨点蕊?"煜明望着窗外将明未明的天色,见梅枝在熹微中勾勒出清瘦的轮廓,忽然笑道:"不如用你袖口的雪水调墨,必定能画出'寒香抱雪'的真意。" 炉中余炭尚暖,映得满室生春。两人相视而坐,听着远处更夫敲过五更,惊起几只寒鸦掠过梅林。此时的金陵城还在沉睡,唯有这暖阁中的两盏灯、一枝梅、两个闲人,在岁末的萧寒里,守着满室墨香与友情,静待东风送暖,繁枝映日。 (全文完) 创作说明: 1. 诗词锚点:以"属意东风应不舍"为核心意象,贯穿"驿路逢梅—罗浮忆梅—雪夜画梅—种梅待春"的叙事线,将七律、《梅思》、如梦令拆解为"相遇—怀念—自勉—约定"四个情感节点,使诗词成为串联时空的记忆坐标。 2. 友情肌理:通过"风雪中相扶异地寄梅病中藏枝"等细节,展现友情在困境中的韧性;以"制梅形印种梅约定共题诗跋"等文人雅事,刻画知己间的精神同频,避免浮于表面的抒情,侧重"不言情而情自深"的留白。 3. 画面层次:构建"视觉—嗅觉—触觉"的通感体系:雪光映梅(视觉)、龙涎炭香混梅香(嗅觉)、冻石印章的冷感与炉火的温热(触觉),同时通过"墨梅倒影雪印掌纹炭花惊雪"等动态场景,赋予静态的赏梅活动以电影蒙太奇般的流动感。 4. 主题淬炼:以"梅"喻友,将"玉骨冰肌"的植物特质转化为友情的精神内核——既具"冷蕊凌霜"的孤高,亦含"待放繁枝"的温热。结尾"东风送暖"呼应诗词中的"春信"期待,暗喻友情如梅,历经寒冬而愈发清芬,深化"岁寒知松柏"的知己哲学。喜欢云麓词心录:白云着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云麓词心录:白云着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