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苴率先离去,项庄不时的看向殿外,他面色愁苦,显得有些心神不宁。 项庄的举动,项羽有所察觉。 看向殿外,他回眸间,余光瞟了一眼项庄。 “庄弟,汝尚有忧虑之事?” “…皇兄,…待汝离去,为弟当如何稳住当下局面?” 项羽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他心神稍显低沉。 “唉!” 面对经验浅薄的项庄,他轻叹一声。 仰望屋顶片刻,他垂眸时,眸光落在了范增久坐的蒲团上。 “亚父,汝若在此,…籍儿当无忧也!” 项羽失落的话语,项庄听得真切。 他面带羞愧,缓缓的低下头。 “为弟不善政务,令皇兄失望……” 项羽笑了笑,他上前拉住了项庄的手。 “汝莫要失去信心,…俗话道,不食其物,…又怎知其味?…此次,乃寡人有意磨练于汝,…万望庄弟莫要错失良机才是!…待寡人离去,汝只需谨记,对待国人需仁慈,…对待外敌必须狠辣。…至于善待楚人之事,寡人已下达惠民法令,此事,汝只需遵循寡人意图行事即可。…而外部汉国同匈奴人,汝不必掺和他等,…只需守护吾等楚人之地便乃大功一件!” “皇兄,不求无功,只求无过否?” 眼眸微愣,项羽微笑着点点头。 “庄弟乃粗中有细之人,寡人适才轻视于汝,…待再次重逢,…汝定需令寡人眼前一亮方可!” “…皇兄安心,久别之日,…为弟定令皇兄刮目相视!” “重任于肩,方可领悟其难,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哈哈哈……” 言罢,项羽发出爽朗的笑声。 收住笑时,他径直的走向殿外。 …………… 一刻钟后,彭城西门外。 项羽在众大臣的送别下,他接过王单递来的缰绳,直接翻身上了马背。 回头看了一眼项庄和众大臣,他又看向了巍峨的彭城城头。 短暂迟疑间,他仿佛看到了身躯佝偻的范增。 目光落下时,他看向了城门。 不经意间,又想到了虞姬和芈兰迎接自己的场景。 万分不舍的回头后,刺眼的烈日直射下来,他眼角略微湿润,不由得抬手挡了一下。 落下手臂,他拉紧了缰绳。 “亚父、虞姬、芈兰,…汝等暂且等待多时,…寡人定可迎来大胜之日!” 言罢,他双腿夹紧马腹。 “驾!” 随着项羽率先策马离去,来时的千余人队伍,又一次随同项羽离去。 一路上,千余人一刻未停,他们一路向西。 侧仰艳阳高照,马不停、人不语、马声嘶、尘土扬。 千余人马的疾驰,如同地狱走出的幽灵般。 行如风、动如虎,所过之处,惊鸟四起、百物避让。 带着一脸的决绝,他们极速的行进着。 他们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又仿佛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一般。 当路途渐行渐远,当时间渐行渐逝,当烈日炽光消退,当日头变得火红,当晚霞浮现天边……… 黄昏时分,千余人终于抵达了淮水河畔。 熟悉的地点,熟悉的味道,熟悉的浮桥。 可不同的是,此乃离去,并非归途。 “速速渡河,不可滞留!” 河水平、浮桥窄,一声命令传来,千余骑兵紧拉缰绳。 一人引路,二者紧随,三者跟进,四者蓄势待行……… 当千余人排着整齐的‘一’字队列过了淮水,他们又一次调转马头向西而去。 天彻底黑透时,数百只火把先后亮起。 长长的队伍缓缓前行中,行进的火把迎风摇曳、忽大忽小、忽明忽暗。 又是一路的缓慢行军,直到深夜时分,千余骑兵抵达了来时的小山村。 在这里,项羽曾亲手斩杀一条巨蛇,因此,他有意无意间选择了再次到访。 当项羽来到村子时,这里没了特意点起的篝火,家家户户尽显一片祥和,仿佛曾经的恐惧消失不见,如今俨然已是一副安居乐业的景象。 为了不打扰百姓生活,项羽选择远离村庄扎营。 得到命令,千余人纷纷下马,他们将马匹拴在小树林,便开始井罗有序的搭建帐篷。 他们虽不愿讨扰百姓,可千余马匹发出的嘶鸣声,还是引起了村民的注意。 就在他们的帐篷刚搭建完毕时,众多村民在一老者的带领下徐徐赶来。 得知村民前来,项羽虽一身疲惫,他还是第一时间出帐接见。 ‘故人’重逢,老者带头施礼后,双方含蓄一阵。 在交谈中,老者说了一件事,令项羽大感意外。 据老者所说,当初项羽在此地斩杀巨蛇后,他们怀着感恩的心,当天便将此处的深山取了名字。 说出这名字,老者还有点担忧项羽会有所介意。 因为,他们给此处深山定名‘霸王山’,以此,来感激项羽为民除去一害的大恩。 得知此处深山被取名霸王山,项羽略感惭愧,而龙苴则一脸惊讶。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龙苴的提醒下,项羽方才得知,此处后世被称作‘八公山’。 得知后世的山名,又默念此时的霸王山,项羽短暂迟疑,也就接受了村民的好意。 接下来,老者说得话,却令项羽更加的震惊。 本以为村民只用自己的尊称取名,未曾想,这里还是率先为自己立下祠堂的地方。 两个月前,当项羽斩杀巨蛇离开后,这里的村民便自发的为项羽立祠。 不但立祠,还取名霸王祠。 当初项羽前脚刚走,他们便开始了虔诚跪拜。 在他们心里,项羽早已是神一般的存在。 知晓村民立祠的时间,项羽默默盘算一阵,他此时仿佛明白了一切。 那紫色光芒的出现不是偶然,这一切的开始,正是因为村民的供奉。 为了证实这一点,项羽特意前往了深山边缘。 在这里,他看到了村民所说的霸王祠。 看到霸王祠,他终于明白了。 范增费尽周折的为自己立祠,定然已知晓了内在缘故。 可以肯定的是,范增即便知晓,那定然是通过虞姬。 怪异的是,虞姬怎知‘供奉可生出紫色光芒’? 暗自琢磨时,项羽想到了一个‘可能’。 有了怀疑,他顿感后怕。 若这个猜想属实,那范增上、中、下三个毒计,定然非范增一人谋划。 有这么一种可能,虞姬也参与了进来,并在其中主导了最重要的角色。喜欢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月下追范增,我不愿乌江自刎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