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番外五(1 / 1)

当时九九说要跟家里商量,还没给回信呢,家里先闹腾开了。 老家这三家都有意见,不同意她买。 还拿她是个闺女说事,说她都嫁人了,还要买娘家的房子。 她户口不在家,根本就不能买。 她当然知道,她就是要居住权,我花了钱我就名正言顺的住在这,她要的是这个。 别等着以后,父母走了,她回来还得看嫂子的脸色。 有爹娘撑腰,只要三哥三嫂一家同意,这三家怎么扑腾梅子都不在意。 姜老汉和崔琴不用想是站闺女的。 这些年,闺女是怎么对他们的,心里都有数。 每次回来看他们都不空手,买点老两口能咬动的点心。 一年四季穿的梅子都包了,自从干了辅导班,梅子给钱更大方了。 因为梅子的关系,村里的丫头们日子都好过了。 重男轻女自古就有,说养儿防老。 姜家闺女养的太值了,闺女养好了不比儿子差啊。 梅子给家里东西大方,往婆家拿东西反而显得抠搜。 这跟老四姜河正好相反。 梅子看的很明白,她给家里的钱,爹娘都没处花去。 老两口也不乱花钱,喜欢攒钱,越老了越喜欢攒。 她给家里钱,明面上男人也知道,背地里她还给一份。 爹都会说,这钱帮你存着,花不着还是你的。 梅子是信的。 她希望爹娘身体好好的,越长寿越好。 爹娘在,三哥三嫂三五年还能回来一趟。老人走了,就不会回来了。 梅子在跟三哥三嫂的关系上,是很尽心的,是用了心思的。 定期打电话,没事就是闲聊,说说家里的闲事。 她也和同学保持着通信,跟嫂子聊这些,嫂子也挺八卦的。 寒假时间短,实在是抽不出时间来。 暑假有时候九九来过了,她还要安排三五天的时间去一趟三哥三嫂那。 梅子想的是让孩子们多走动,小时候一起玩耍,长大了才有点交情。 梅子无论是在婆家还是在娘家都是说了算的,虚荣心作祟。 其实老师办班,得藏着点。 她在城里上班,在村里办班,跟村里人搞好关系问题就不大。 村里人也给她面子,三哥当年回来养伤弄的图书室,这些年每年都添不少书。 当时那一间屋早就不够用了,新建的图书室,是五间大房。 可以说是惠及了整个乡镇,给爱看书的人一个机会。 县里是做过统计的,乡镇的高中生和大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乡镇。 梅子也是受益人啊,家家户户重视教育,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才会花钱报班。 首选当然是报她的了。 梅子自己也会做人,在城里念书的孩子,她都主动的多加照顾。 还喊家里吃饭,她回来都主动去家里问问要不要带东西。 她不怕麻烦,村里人来找她帮忙,她都可热情了。 能帮就帮,借钱的不是大数都借。 借的太多的,不会全借,多少都会借点。 她可不怕借钱不还,乡里乡亲的,她出于好心帮忙,要是家里真没钱还她也不催着。 要是有钱故意不还,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你,忘恩负义的玩意。 村里人要名声的,家里有个坏名声,将来孩子说亲都不好弄。 找儿媳妇,好姑娘一打听谁敢嫁你家啊。 梅子比村里人有钱,可不炫富。 尽量低调,别显眼,在老家和学校都是这样的。 不当出头鸟。 这是跟三嫂学的,三嫂和杨云、谢芳他们早就是有钱人了,可在家属院一点也不显山露水。 这是做人的智慧。 梅子有空的时候就琢磨三哥三嫂的事,也琢磨出点东西。 仔细回想这些年,当初三哥三嫂心里恨死家里了,娘带着俩嫂子闹到了领导跟前。 都闹翻了,三哥两口子表面工作虚的不让人拿到话柄的虚伪应付,都在做的。 也不怪娘骂人,明知道儿子儿媳妇应付她,能不生气嘛。 信是要写的,信里关心爹娘关心家里都要写的。 …… 梅子以自己天生学霸的聪明脑袋,总结出了三哥和三嫂跟老家的处事原则。 只做表面功夫,是为了应付外人的。 老家怎么闹,人家都占理。 你要说人家啥也不管,那当然不是了……把做了啥一说,外人听了都点头认可。 姜老三身不由己,当兵的就这样,做到这份上,还要怎么样啊。 梅子合计了这些年三哥家和老家的来往,发现了事情的本质。 三哥三嫂不吃亏,反而是家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 真要算起来,这都多少年了,三哥可以说是分文没给家里,大哥二哥家干活,她给爹娘的是自愿的。 冤大头是四哥! 梅子看四哥的眼神都带着怜悯,四哥在家里的地位就是当年的三哥啊。 家里人都捧着,说着好话。 四哥被架在高处,下不来了。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说四哥笨,真不是骂人,是实话。 这都多少年了,还糊里糊涂的呢。 四嫂也是个糊涂虫,这两口子梅子都不知道说啥好。 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 · 姜河过的糊里糊涂的,很多事情他不愿意去想,想多了脑袋疼还想不明白。 就跟念书的时候一样,他不想考第一吗?可他就是不会,能怎么办。 他觉得自己命好,比大哥二哥命好。 家里出钱买了工作,农民变工人,改命成功。 他又找了个城里媳妇,两份工资,又成功一次。 他不跟三哥和梅子比,就跟大哥二哥比。 比起大哥二哥天天在地里刨食,他月月领工资,这就行了。 至于给家里的工资,前头那些年他还扑腾扑腾,后面他早就认命了。 又没有儿子,一个闺女。 有吃有喝到得了,他就不信,真有事家里能不管。 后来,厂里效益不好裁人,他老丈人退了,厂里也看老领导的面子给他和媳妇留下了。 他逐渐意识到自己不是当官的料,他也不那么较劲了,曾经想靠着老丈人往上升升的想法早就歇菜了。 厂里的房子要掏钱变成自己的,老丈人发话了,这钱必须掏。 他们两口子这些年,他的钱给家里,后来媳妇的钱也给丈母娘。 丈母娘看不下去了,她媳妇发了工资就花钱,工资在手里攒不下,衣裳家里都放不下了还买,他说也说不听。 钱是两边老人出的,也是他们给的工资攒的。 杨慈英了解自己的亲闺女,所以婚后,女婿的钱给家里她心里是默认的。 亲家老两口,是实在人,村里人都节俭,有钱也不舍得花,就爱存钱。 虽然女婿家里不是他一个,可他们相信亲家的为人,不会太离谱。 亲家的情况他们也了解,村里最花大钱的就是盖房子,亲家家里早就盖好了。 家里俩儿子也都很能干,村里人有地,不懒好好种地,起码饿不着。 亲家那院子,他们看着都稀罕,种菜养鸡养猪,这样的日子他们还羡慕呢。 杨慈英不是没给过闺女机会,这闺女是一点也不让她失望啊,一个月的工资保准花不到下个月发工资的时候。 她要是把小两口子的工资都拿到手里,闺女有的闹,她一开始还指望女婿能管住,后来也不抱希望了。 这俩口子就这样过吧,她以生活费的名义把闺女的工资攥在手里能攒下多少算多少。 姜河和宋明珠手里没钱,但也不缺钱花。 必须要花的钱,两头老人都给。 房改这大事,两头都不含糊,痛快的给钱了。 姜老汉中间也尝试过的,某个月的工资让他自己拿着,等回家的时候再问钱都所剩无几了。 哎,不争气的儿子,找了个同样的儿媳妇,能咋整啊,两边老人多操心呗。 到后来,姜老汉是纯粹的帮儿子攒钱了。 姜老汉的思想还是保守,万一没工资了,喝西北风啊,他们又没地种。 尤其是听说工人还有下岗的。 儿子回来,他总要说几句,爱听不听吧,反正他得说。 姜河是彻底摆烂了,有吃有喝有住有工资拿,想开了之后,这日子美滋滋的。 看着梅子那么能干,羡慕归羡慕,偶尔说上几句酸话,他不跟强的比,嘿嘿,就跟大哥二哥比。 · 王海霞和李海鸥俩人关系一会好的跟一个人一样,一致对外的时候绝不含糊。 俩人利益有冲突的时候,干仗打骂也不留情。 家里的地是挨着的,老人的地也是他们一起干活。 不光田间地头休息的时候,干着活这俩人嘴都不停的。 俩男人都沉默不说话,说了那句不对头,惹麻烦。 骂老三一点人事不办,侄子当兵都不给走后门,太绝情。 知道了竹子在省城有厂子,让孩子过去干活,也不让去。 老三两口子就是记仇,这都多少年了,真小心眼。 还有房子的事,梅子说要买,他们也说想买。 想讲个价便宜点,一分也不能少。 梅子也是混蛋,有几个钱就烧包了,也不还价就给钱了。 城里人也不知道咋想的,梅子公婆和老四老丈人丈母娘,年年夏天都来家里一趟,那稀罕模样别提了。 又骂梅子傻缺,她户口不在这,买房子有啥用啊。 骂归骂,梅子要是去老三那,大家都抢着跟着去。 老三和竹子偶尔回来一趟,他们是一点脸色都不敢给,一个个的装孙子,走了就开骂。 抠门小气,每次回来就拿这些家里的东西糊弄他们。 这一小瓶酱够谁吃的,几口就没了。 盼着老三两口子回来,他们在村里扬眉吐气一番,给他们挣脸。 走了一算账,又怄气,一家人跟猪似的,真能吃。 好吃好喝的招待着,赔本生意。 你说你给小辈个红包也行,竹子假惺惺的耍心眼,还说什么都是自家人,不来虚的,你给我我给你的没意思……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算起账来,真是赔本的买卖,可又不敢跟老三两口子绝交。 心里憋屈的很。 他们是真不敢,看看梅子吧。 工作好,还能办班挣钱,在竹子跟前跟个小丫鬟似的。 他们是不聪明,可梅子聪明啊,不知道怎么办的跟着梅子学总没错。 梅子都舔着老三一家人,他们更得装孙子了。 老四两口子,她俩骂的最少的,因为这俩货是真傻。 老四媳妇是真败家啊,每回来家穿的衣裳都不重样。 竹子的衣裳轮不上她俩,朱柳就跟个土匪似的。 老四媳妇的没少便宜她们。 除了骂自家人,还有朱家,也不放过。 王海霞和朱柳关系走的挺近,也不碍着她骂人。 朱柳也是真性情,火起来两人对着骂,气消了王海霞来低头了,又和好了。 王海霞就是嫉妒朱柳。 朱柳也知道,村里人眼红的又不光王海霞。 人家不说,就王海霞傻了吧唧的在她面前蹦跶着叫唤。 在朱柳的眼里,王海霞这日子过得不错了。 姜家人跟她姐和姐夫没法比,可跟村里人比真行了。 家里这姜家两兄弟养过鸡,也养过猪,还种过果树,种过棉花,各种粮食……,每年都剩钱,这还不知足。 用老爹的话说,老农民就这点好,老天爷开眼,有地就饿不死。喜欢冤种夫妻七零重生军嫂军哥把歌唱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冤种夫妻七零重生军嫂军哥把歌唱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最新小说: 喝着蜜雪拿着刀,反向带娃我最骚 为了家族我只能一门三不绝 震撼华夏,我的景区通万界 阿彩的天空 婚后福晋想跑路,却被四爷拿捏了 暗夜回归,狂龙之怒 人在北美做牧师,开局给太太驱魔 我叫赵无言 万人迷杀手穿成不受宠真千金后 深情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