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那天的百家宴散了,楼道里还飘着红糖馒头的甜香。阿婆站在阳台,看着两个蓝布袋在风中轻轻晃,袋口的红绳缠成个松松的结,像在把满楼道的暖都系在一起。三楼的媳妇抱着打盹的娃娃过来,手里拎着半袋红糖馒头:“阿婆,这是特意留的,您寄给朵朵,让她尝尝带烟火气的甜。” 小杨帮着收拾碗筷,把沾着鸡汤的瓷碗擦得锃亮。“俺娘说,装过甜的碗不能空着,”他把碗摞在灶台上,“等会我把洗碗水浇楼下的向日葵,让花也尝尝百家宴的味。”阿婆往他兜里塞了块花生糖:“回你娘的话,就说她的炖鸡汤,比城里饭馆的还香,孩子们捧着碗追着要。” 姑娘来还茶罐时,手里捧着束腊梅,花瓣上还挂着水珠。“阿婆,这花插在您的青瓷瓶里正好,”她把花插进瓶中,“我奶奶说,雨水天的花香最能留,混着饭菜香,能甜一整个春天。”阿婆指着布袋里的红糖馒头:“给你也带两个,回去配茶吃,比糕点铺的还软。” 惊蛰那天,阿婆收到儿子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朵朵缝的沙包,用蓝布拼了个小灶台,里面塞着野棉花。“妈,朵朵说这是‘会开花的灶台’,扔起来就像烟火在跳。”儿子在电话里笑,“她还把花生糖纸剪成了火苗,说这样甜就藏在里面了。”阿婆把沙包挂在门把上,开门关门时,糖纸的脆响混着棉布的暖,像有人在耳边轻轻哼歌。 视频里,朵朵举着个红糖馒头:“太奶奶,这是我蒸的!”小丫头的嘴角沾着糖渣,背后的蒸笼还冒着热气,“奶奶说雨水天蒸的馒头,甜得能渗进骨子里。”阿婆指着桌上的花生糖:“太奶奶的糖也等着,等你来了就着馒头吃,让甜在嘴里打滚。” 春分那天,小区的野草莓藤冒出新叶,嫩得能掐出水。阿婆蹲在藤边浇水,三楼的娃娃举着个小水壶跟在后面,奶声奶气地喊:“朵……喝……”他娘笑着说:“他说要给朵朵妹妹的草莓浇水,说妹妹爱吃甜,叶子也得喝甜水。”阿婆往娃娃手里塞了块红糖馒头:“让你娘拍张照,告诉朵朵这是小哥哥喂的甜。” 清明那天,阿婆往布袋里装了把新摘的艾草。风从纱窗钻进来,吹得艾草在袋里沙沙响,像在跟山里的茶叶打招呼。她忽然想起三十年前,也是这样的雨天,她在大别山的灶台前揉青团,儿子趴在桌边,说要把艾草的香揉进面团,让远在城里的外婆也能闻见。 小杨送菜来时,筐里的春笋裹着泥,新鲜得能看见根须。“阿婆,俺娘说雨水天的春笋最嫩,”他帮着把艾草装进保鲜袋,“小丫头打电话说,要学您做青团,说要把花生糖包在里面,让甜裹着香。”阿婆往他兜里塞了袋红糖馒头:“回你娘的话,就说她的春笋鲜,我腌了些,等小丫头来城里就着粥吃。” 姑娘抱着罐腌笃鲜来串门,是用春笋和腊肉炖的,香得淌口水。“阿婆,这汤里放了您给的艾草,”她舀了碗递过来,“我奶奶说这样的汤,喝下去嗓子眼都是暖的,像被烟火气抱了抱。”阿婆往汤里撒了把葱花:“给朵朵寄的时候多放些笋,小丫头爱吃脆的。” 谷雨那天,百家宴的余香还在楼道里飘。小杨的向日葵冒出花苞,姑娘的腊梅落了新叶,三楼的娃娃会说“朵朵甜”了,阿婆的布袋又胖了些,装着艾草、花生糖、红糖馒头,还有满当当的盼。她站在灶台前,看着锅里翻腾的青团,忽然明白,所谓岁月,不过是灶膛里的火一直烧,蒸笼里的气一直冒,布袋里的甜一直满,像那两个在风中晃的蓝布袋,一个装着城里的春,一个盛着山里的暖,在烟火里酿着,永远不会散。 夜里,阿婆把两个布袋并排挂在床头。月光落在上面,蓝印花布的纹路里像撒了把星星。她仿佛看见大别山的灶台上,朵朵正往布袋里塞青团,小嘴里念叨着:“烟火气不停,甜就跑不了……”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着布袋的轻响,像在应和:雨不停,芽就长;袋不空,甜就满。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