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四点,阿婆被窗外的雨声惊醒。披衣走到阳台,看见楼下的菜摊棚子被风吹得摇晃,小杨正蹲在地上用石头压住塑料布。雨丝斜斜地打在他背上,蓝布褂子洇出深色的水痕。阿婆转身找了把大伞,抓起墙角的塑料布往楼下跑。 “傻孩子,不会等雨小了再弄?”阿婆把伞往他头顶倾,看见他筐里还剩半筐青椒,沾着泥点,新鲜得很。小杨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嘿嘿笑:“这是今早刚从郊区菜棚拉的,怕淋坏了。”他忽然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油纸包,“俺娘寄的芝麻饼,用油纸包着没湿,阿婆您拿回去当早饭。” 回到家时,阿婆的裤脚已经湿透。她把芝麻饼搁在灶台上,饼还带着点余温,掰开一看,里头夹着碾碎的花生,香得钻鼻子。这让她想起老家的赶集日,她总牵着儿子的手去买芝麻饼,摊主是个胖婶,总多给半勺芝麻。儿子每次都把饼掰成两半,举着大的那半说:“娘你吃。” 雨停时,天已经亮了。阿婆刚把湿衣裳晾到阳台,就听见敲门声。是隔壁的年轻姑娘,眼睛红红的,手里捏着张车票。“阿婆,我要回老家了。”姑娘声音发哑,“公司裁员,我找了两个月工作没找到,我妈说让我回去考个编制。”阿婆拉她进来坐,给她倒了杯热水:“回去也好,家里总有人盼着。” 姑娘摸着桌上的画,那幅画里的阳台如今又多了几株薄荷,是阿婆从菜市场讨来的苗。“我舍不得这屋子,舍不得您做的菜。”姑娘忽然哭了,“昨晚梦见我奶奶了,她站在灶台前喊我吃饭,跟您现在一个样。”阿婆拍拍她的背,想起自己刚进城那年,也是这样抱着电话哭,老伴在那头说:“实在不行就回来,家里有地。” 中午,阿婆给姑娘包了荠菜饺子。姑娘吃得很慢,说这是她在城里吃的最后一顿家里饭。阿婆往她包里塞了瓶豆瓣酱:“回去给你妈尝尝,就说是城里的老太太做的。”姑娘点点头,从书架上抽下本书:“阿婆,这是我带的菜谱,您留着看,上面有教做奶茶的,您不是总说想尝尝年轻人喝的东西吗?” 送姑娘下楼时,正好碰见小杨在摆摊。他听说姑娘要走,往她包里塞了袋新摘的草莓:“俺今早去批发市场,见着有卖草莓的,甜得很。”姑娘红着眼圈说谢谢,阿婆忽然想起什么,让姑娘等会儿,转身跑上楼,拿着那只竹筛下来:“带上,回去晒槐花、晒豆角都能用。” 姑娘走后,阳台显得空了些。阿婆把那本菜谱翻开,里面夹着张照片,是姑娘和她奶奶的合影,老太太笑得满脸皱纹,手里端着碗面,跟阿婆端碗的姿势一模一样。风从纱窗钻进来,吹得书页哗哗响,停在做桂花糕的那一页。 傍晚,儿子打来视频电话,说小孙女在幼儿园得了小红花,举着花对着镜头喊“太奶奶”。阿婆笑着答应,让儿子把手机对着窗外,想看看老家的晚霞。视频里,后山的茶园绿油油的,远处的炊烟像条白丝带,慢悠悠地往天上飘。“妈,下个月我休年假,带您孙女来看您。”儿子说,“她总问太奶奶的槐花糕是什么味。” 挂了电话,阿婆去阳台摘薄荷。叶子上还带着雨珠,揉碎了闻,清清凉凉的。三楼的媳妇抱着娃娃上来,手里拎着个玻璃罐:“阿婆,我妈寄的酸豆角,给您泡点尝尝。”娃娃伸手去够薄荷,媳妇笑着说:“这孩子,跟您一样爱摆弄这些草。” 晚饭时,阿婆炒了盘薄荷炒蛋。香味飘到楼下,小杨仰头喊:“阿婆,您做啥好吃的呢?”阿婆探头:“明早来吃饺子,荠菜馅的!”小杨乐呵呵地应着,收拾摊位的动作都轻快了些。 夜色渐浓,阿婆坐在阳台的小板凳上,看着远处的灯火。风往南吹,带着薄荷香,带着没散尽的饺子香,往长江的方向去。她知道,这风会掠过大别山的茶园,会钻进某扇亮着灯的窗户,告诉那里的人,城里有个老太太,正盼着孙女来吃槐花糕。 而花坛里的野苋菜又长高了些,根须在土里悄悄蔓延。就像那些走了又来的人,那些留下又离开的故事,最终都在这座城市的烟火气里,扎下了温柔的根。喜欢幽谷怨灵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幽谷怨灵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