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等秦绾站在马路牙子,观察两侧车辆,见没有车打算往对面去时,平行视线下,她看到对面的那家奶茶店——透明窗户的那一桌,有一只白色的萨摩耶。毛绒绒的,坐在桌角,有人正下蹲着去逗。是张慕忱。原来她不讨厌狗啊。秦绾心想着。俞隋的消息接踵而至:【记得拍照给我看。】她愣了一会儿,接着打字,发送。秦绾:【关门了,可能是因为快过年了吧。】可明明那店铺正因为假期生意络绎不绝。但俞隋没怀疑,她们初中时寒假比高中长,再加上当时也是还在读书时买的。俞隋:【哎,好可惜。不过问题不大,等我回来,我请你。】秦绾:【好。】秦绾息屏,抬头看着天空。其实按照节气来说,现在已经掐着冬天的尾巴,就要进入春天了。可秦绾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这在她的眼里,不是即将迎来春天的预兆。这是更为阴沉的冬日,天际笼罩着一层恹恹的灰蒙,仿佛下一瞬就会破开一个口子,降下霜雪亦或者暴雨。这似乎是真的,秦绾视线莫名其妙晃了一瞬,就好像天地间突然暗了下来,她什么也看不见了。秦绾真的感觉到下雨了,雨声哗哗,冲刷着她处于黑暗的感官,疾驰的车辆从她的身侧飞快驶过,划过时空——一年前那场淅沥的雨声以及被轮胎卷起的泥水再次席卷而来。《何处是我朋友的家》1990年3月21日上映。第21章 没有搬来源合的之前,秦绾是住在一个名叫乌溪的小镇。说是镇子,其实只比村落大一点点,还有一条长街,开着商铺。商铺的对面是一条河堤,有水泥的楼梯可以通往河边,河边有栏杆,怕行人不小心掉进去。秦绾在乌溪的家不在长街上,也不挨着那条河。但那是秦绾最喜欢去的地方。当时住的房子是自建房,乌溪很多人家的房子都是自建房,但是鲜少有秦绾家那样的三层。像是小洋楼似的。她本应该为自己可以住在这样的地方而感到幸福,毕竟秦海天是她的父亲,李艳玲是她名义上的母亲。但秦绾还是觉得这并不是自己的家。小学是走读,学校就在镇上。每天放学秦绾就背着书包回家,然后在房间里面写作业。掰着指头计算时间,到点就出房间下楼去厨房,帮李艳玲洗菜什么的。不然她会忘记吃饭。倒也不是真的忘记,就是李艳玲不会叫她,她就不好下去了。秦绾整日里过得小心翼翼,身体紧绷得像是一根弦丝,从来没有放松的时刻,一天比一天更紧,不知道什么时候会铮然断裂。她印象中李艳玲和秦海天吵架很严重的一次,是在半夜。楼下传来砸东西的声音,仿佛闷雷敲在她的心头。秦绾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她只能装听不见。等到二天起床准备去上学的时候,她看到厨房一片狼藉,还有大半个被砸碎的西瓜,和案板菜刀一起扔在地上,红色的瓜瓤碎了一地,看起来像个被砸瘪的脑袋。红彤彤、血淋淋的。秦绾为此做了好几天的噩梦。梦里是四方的房间,她好像被锁在原地,只能看见利刃当头落下的光影映照在墙壁上。睁开眼是灰扑扑的水泥天花板。房子建起来,但是却没有怎么装修,甚至都没有刮瓷,四周的墙壁冰冷得像是牢狱。离开这个内里灰暗的家,搬到源合的前一天,秦绾跑到河边吹风。她不喜欢她的房间,她不喜欢总是吵架的李艳玲和秦海天,不喜欢承载了这一切记忆的乌溪,但是她很喜欢这条潺潺的河。阳光落在上面的时候,漂亮得不可思议。秦绾想,也许这是自己最后一次待在这里,于是当天,她站在河边,倚着栏杆,一直看到太阳西沉,河上光斑散去。搬到源合后,秦绾最开心的一件事,就是可以见到奶奶。奶奶对她很好,每次吃饭会叫她,冬天会给秦绾灌热水袋。楼下的榨油机器有时会运作到晚上十一二点,秦绾被吵得睡不着,会一边用脚轻轻将热水袋滚来滚去,一边盯着窗帘在心里计算机器运作时发出的齿轮间奏。俞隋是秦绾在源合交到第一个朋友,到了初三那年,俞隋因为父母闹离婚的事情,时常请假,两人不太有时间可以一起放学。秦绾记得初三国庆节的前一天,学校组织去参观源合的人文博物馆。由于临近国庆,街道上面好多店铺都在柜台上摆上一面崭新的国旗,还有超市打着喜迎国庆的名头做起了促销活动,人流量大幅度增加。好些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孩子,特意等参观完就来接人。秦绾的家距离博物馆还是有些距离的,坐车都得十多分钟。只是她还没有走到公交站,天上就下起了雨。没办法,秦绾只能到就近的一个甜品店门口躲雨。甜品店进出人来人往,秦绾能偶尔感觉到有人将目光落在自己的身上。她不太确定,又觉得是自己敏感。秦绾先前就淋了雨,虽然没有湿透,但是吹着风还是觉得冷。然后,她听到推门的动静,有人从甜品店走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