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吕爱卿先说吧!” 高台上,龙椅旁,太子朱标努力将自己的眉头平复,看着出列的四人。 “是!” 吕尚躬身,三人半步退后。 群臣都竖起了耳朵。 “殿下,蜀川重建之要,当为上国之任,世人以蜀道难不重蜀,然不见先秦以蜀扫六国!” “故虽时急,然事更急,上不见,农跪塘坝晒谷已逾千年矣!” “殿下!臣请重修蜀川!” 按照之前的安排,吕尚率先提出了治蜀,打响了今日这场人所皆知不同寻常之朝会的第一枪。 但与先前君臣二人安排不同的是,先前只有吕刘两人,他也只需要哭穷。 而吕尚此刻却半点没有哭穷的意思,相反,他先将了朝堂上所有人一军,几句话把蜀川已苦久矣与蜀川值得开发给点了出来。 所以,一个人的请求就这么变成了所有朝臣的请求。 “请重修蜀川!” 重修蜀川,重修不重要,蜀川也不重要。 对满朝文武来说,此刻站出来发声最重要。 谁反对,谁就必将站在天下万民的对立面。 即使有架着太子朱标的意思,他们也必须这么做。 “本宫省得了。” “那罢,重修蜀川即日提上日程!” “吕公,当下国库余银几何?” 太子朱标也知道自己被架起来了,看向吕尚内心情绪几度变化。 这个吕尚!那现在也来考考你! 心思落下,太子朱标下意识又看了一眼工部队列里的工部侍郎赵征,见他没有半点异动,才终于放心将目光射向奉天殿外。 “回殿下!” 吕尚低头时,也下意识用余光看了一下殿外,然后又扫了一下一旁的太孙云通与燕王世子高炽。 他定下了主意。 “除去必须备余,当下国库可开支银两有二十万两!” “二十万两?” 听见这个数字,太子朱标脸上没有震惊,也没有慌乱,只是只需看向奉天殿外,对吕尚继续发问。 奉天殿上的朝臣也讨论了起来。 二十万两,放在开国之初,那确实是一笔不少的钱了。 甚至放在历朝历代,也可以干一场可称伟大的工程。 君不见多少前朝覆灭时,别说二十万两,就是有多两万两,说不定也能有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可放到现在,放进蜀川。 朝堂上所有人都知道,这二十万两甩进去,最多就只能溅起一点水花,然后就归于平静。 该请人进来了吧? 所有人朝臣开始将余光后移。 “是!殿下!二十万两!” 然而谁都想不到,吕尚却回答得如此肯定。 难不成,户部除了收钱管钱,还能凭空变出来钱不成? 难道是加印宝钞? 不少人立刻在心底打下戒备,若是如此,回去就得立刻将宝钞甩出! 太子朱标也想到了这个可能。 然后顺路,就想到了之前自己父皇被骂。 “吕爱卿,二十万两,如何能够治蜀啊?” 所以他的言语中,下意识的,严肃又带点莫名的期待。 不少人都听出来了。 这是为何? “回殿下,二十万两,自然不够!” 吕尚如实回答,群臣继续期待。 “不过老臣确实想到了一个筹钱的计策!” 果然!来了! 慢着!筹钱?不是印钱吗? 蜀川通天下难是众所周知,故朝堂上其实还是有人点头加印宝钞算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京城上午洒下一百万两宝钞,下午物价就能上调一成。 但蜀川不一样。 等宝钞再兜转出来,才会变成废纸。 时间差,有可施为啊! 可现在却是筹钱? 群臣不解,高台上的太子朱标也没想到,只有昨夜一起夜走的解晋稍微知道一些情况,所以他下意识的就埋下了头。 不过这时候,也没有人注意到他一个礼部尚书的动作,更没人注意到他的皱眉。 “爱卿有何良策?” 筹钱,虽然有一个筹字,但为一个王朝来说,那基本就是无中生有的一个手段,如果需要付出的代价可以承受...... 太子朱标终于收回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然后放到吕尚身上。 这个明显与赵府关系莫逆,但却能让父皇忍受的户部尚书,会交出来一个什么样的办法。 “回殿下!臣将其命名为信金!” “这是老臣连夜整理出的章程,供殿下审批!” 户部尚书吕尚从怀中慢慢掏出一本厚厚的奏折,交到了王吉的手中。 两人没有过多眼神交流,朝堂也安静了下来,等待太子朱标查阅后的反应。 不通内阁,先上朝会,群臣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信金?” 太子朱标打开奏折,熟练扫完开头格式,很迅速就寻见了信金定义那一行: 有商稳盛可抵未来分红支得当下银,有国政稳盛,非易可预取未来税赋还本利。 取隋唐盛世均值二五为立,合我朝时下年税四千万两,可见未来金三亿两千万两,以治蜀假定五年期例,稳支去利十征二可得六千四百万未来金,是为可放信金。 “赊账?” “六千四百万!” 两个念头,就这么瞬间在太子朱标的脑袋里,完全控制不住的碰撞了起来。 历朝历代可有国赊民者?但有非晚,是为自取灭亡之相! 还没有死多久的前元,在最后几年里的疯狂,可是还常常被人提起,用以作当下日月之对比。 可是!六千四百万两! 就算是太子朱标! 他在看见这个数字后,一时也根本挪不开眼睛! 直到大呼几口气口,才能把视线挪开,然后摇头。 “爱卿,借贷万不可开头!本宫也绝不能让爱卿你背上如此骂名!” 啪! 太子朱标关上了奏折。 但吕尚却顶着背后所有人各种注视,再步上前。 “殿下!是为蜀川,老臣背负一些骂名又如何,况老臣有自信,天下人定会理解,甚至会蜂拥而至,求殿下成全!” “成全?” 太子朱标皱起眉头,不解。 群臣也有许多,现场看起了好戏。 户部尚书,是老糊涂了吧? 朝廷向民间借贷,谁人敢借呢? 皇榜一出,可以预见的是,到时候不仅仅收不上来钱,还会引起一阵大骚乱。 户部尚书,看来要换人了。喜欢异世大明:我用一百条命成圣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异世大明:我用一百条命成圣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