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着世子妃:“孤明白了。”世子妃笑了笑,摸着他的头顶:“陛下明白就好,况且……等陛下再长些年纪,兴许就会知道,陪在你身旁的人未必要多,只需与你贴心足矣。”小皇帝想到什么:“就像您和林世子那样?”世子妃脸庞似浮现一丝绯红。“嗯。”她没有否认,“就像我和林世子那样。”林世子和世子妃数十年恩爱如一日,在皇城中并不是什么秘密。便是临安城的寻常百姓也知晓,二人鹣鲽情深,虽说多年不见子嗣,但林世子也不曾纳妾或是养什么外室,一直都守着世子妃过日子,将她宠得如同年少时般天真。小皇帝头回听到这样的说法,暗暗觉得好笑。在这些人眼中,倒成了世子妃巴巴求着林重亭的宠爱。可小皇帝在两人身边,却看得更加清楚——分明是林世子更离不开世子妃才对。至于个中细节,那真是三天两夜也说不完。譬如世子若是公务再忙,也定会每夜回林府歇息,倘若实在是回不去,也会遣人回去传信。而且世子的书房里,墙上悬着一柄玉弓。小皇帝从未见世子用它射箭过,却时时将它取下来抚摸拂拭,待之如珍宝。后来小皇帝才知道,原来这柄玉弓,是世子妃送给世子的,难怪世子会舍不得。小皇帝一天天长大,逐渐发现,世子妃有她的父兄,也有时常见面的好友,还有将来要孝敬她的自己。可林世子的世界里,似乎只有世子妃。或许,是因为除了世子妃,林世子谁都不稀罕。……包括他这个傀儡皇帝。小皇帝虽然不似范太傅,能够三岁识字五岁写诗,自幼便是盛名在外的神童,但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蠢物。他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每次林世子看他的眼神,都带着三分淡淡的嫌弃。若是世子妃在,且将心思放在他身上,教他作画下棋时,那就是毫不遮掩,十成十的嫌弃。就好像小皇帝养在金丝笼里的两只鹦鹉,若是他只逗其中一只,给它喂食喂水,教它说话,另一只被冷落的鹦哥就会凑过来争宠。背地里更恨不得将对方的毛啄秃。最难忘的,还要数他十岁那回。恰逢寒食节,小皇帝听见世子妃要与林世子出城踏青,当下哭着闹着也要一起去。世子妃无奈,只得与林世子商议,将他乔装扮成一位小姑娘带出宫,让他去外面开开眼也好。林世子表面上答应世子妃,等到出了城,郊外正是农忙时节,百姓们忙着犁地插秧。林世子竟命人将小皇帝丢进农田里,学着赶牛插秧。春日里农田中泥水又浑又冷,扛着犁刀的老黄牛从他身旁经过,尾巴扫过小皇帝的脸,是他从未闻到过的牛粪混合着干草的气息。而林世子在一旁树荫下,和世子妃喝茶赏花,优哉游哉地看着他插秧。大庭广众之下,小皇帝害怕被人看轻,咬着牙不掉一滴泪,只埋着头,从正午忙到日落。等回到宫里,他便累倒在床上起不来。就连次日听范太傅讲学,耳边仍是老农吆喝驱赶黄牛的调子。事后,林世子是这样解释的:“陛下年岁也不小了,怎可还如同孩子般时刻想着玩。难得出宫一趟,自然应当以体恤民情正事,才算不荒废这大好春光。”说得有理有据,但小皇帝明白,林世子就是在让自己长记性——以后没事少缠着世子妃,少打扰人家夫妻相处。小皇帝蒙着被子偷偷哭了一场,头回深深感受到何为孤家寡人。第二日他提起笔,决定给远在西域的十六公主写一封信。十六公主,也就是先皇的妹妹,小皇帝的姑母。这位姑母,在小皇帝未满一岁的时候,就和亲嫁到匈奴。只是这场婚事并不顺遂,婚事当天,匈奴族中大王子与二王子兄弟阋墙,为了争夺王位杀得你死我活。最后反倒让匈奴族三公主捡了个渔翁之利,大权在握。之后三公主与归顺于大魏,边疆太平安稳。而未能顺利出嫁的十六公主,一直不曾回来。小皇帝写信求姑母回来。林世子和世子妃都有亲人,他也想有与自己血脉相通的亲人,在这皇城中不至于太孤单。可惜十六公主不肯回来。据她回信所说,那些匈奴人狡猾得很,她倒不如留在塞外,时刻盯紧那位的三公主,以防她生出什么异心。小皇帝失望之余,亦受到了鼓舞。边疆苦寒,姑母身为宫中长大的公主,能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留下去,都是为了黎民百姓。她身为公主,尚能以身作则,而自己是帝王,就更不应该丢了皇家的脸面,整日只知贪图享乐。将来倘若害了百姓,岂不是如他父皇般遗臭万……算了,这些大不孝的话不提也罢。自此之后,小皇帝振作起来,每日甚是勤勉,与范太傅学习治国之策,又厚着脸皮跟在林世子身后学着批阅奏折。每当觉得累的时候,小皇帝就会想想远在塞外的姑母,便觉得自己这些辛苦不算什么。便是当一个傀儡皇帝,也应当好好当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