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改自曹植古诗《杂诗七首·其三》中:“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第113章 合作
翌日清晨三千军士护送郑郁和张书意过江,在诸暨县令府前,郑郁再次宣读了德元帝所写的圣旨。
随即调令命杨立与赵贞国运粮四千石,以解诸暨百姓饥寒。
圣旨随芙蓉花香飘遍了整个江南,新法在即,百姓无不仰赖天子,也仰赖来日的兴业局面。
县令府内,紫绯绿袍交错,郑郁与张书意、赵贞国、马远、诸暨县令都坐着。
郑郁兼着淮南节度使的职,坐大正位,两侧下首是赵贞国与马远,诸暨县令与张书意搭着一张案。
几人冷眼瞧着堂下囚衣加身的壮硕男子,男子胡茬留着张公面,肤色黝深,一身健壮肌肉,是实打实从军营里爬出来的人。
“带兵谋反是大逆不道的罪。”张书意说,“我看也不用审了,即刻押解回京,让圣上定夺。”
诸暨县令被徐深盯了许久,此刻有人相帮他欢喜得不行,附和道:“张都督说得对,押回京!”
两人话语转的快,可郑郁却道:“徐深,德元十四年入长洲军,一路摸滚至校尉,曾追随何才文,乃是淮南节度使帐下的都虞侯,后官任长洲军营主。前程算是锦绣,为何趁着水患时起义抗朝廷?”
“我们总得吃饭吧?我知我死期降至,杀我一人救天下百姓也算有名。”徐深动了动手上镣铐,铁链哗哗作响,“而且这赵贞国与何才文贪着军饷,占着田,百姓和军士还活不活了?德元十九年,户部拨钱二十万作军饷,更莫说何才文的家产,赵贞国......”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赵贞国冷声打断:“逆贼!你胡说八道什么?!”
郑郁冷喝:“让他把话说完!”
“郑少卿,此逆贼公然反抗朝廷不说,还意图诬陷我,你为何又要执意保他?!”赵贞国措不及防就给郑郁扣了大帽。
郑郁回道:“我在保他吗?我在保赵大都督你啊,他诬陷于你,我们总得听他把话说完,才好商议决策吧?他说的乃是事关军士军饷更有逆贼家产,稳不住军心,若是再有叛乱,这个罪是算在你头上还是我头上?”
一通言语震耳发聩,若是一地多次有叛乱,德元帝只会怀疑州府衙门的能力,更会怀疑其中是否有人背着他从国库里扣钱。
赵贞国拂袖一哼:“我和马远已上书表明刘相,此人明日就会押解回京。”
“你们这是越权。”郑郁冷冷扫了一眼两人说道。
马远温声道:“郑少卿,此事处在我与赵大都督掌事之期,自然我们比你更明白此逆贼心性,他无非是想借着新官来博几把同情。新任淮南节度使崔山庆已接朝廷文书不日启程,郑少卿,各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朝廷的文书为何我不知道?”郑郁未料及新任淮南节度使会是崔山庆,林怀治与严子善的骑射师傅。
马远答道:“郑少卿忙着越州事,这文书嘛我就接了。我好歹是淮南节度副使,不算越权吧?”
郑郁心知此事在纠缠下去只会适得其反,现今最重要的是徐深说赵贞国贪污的事,于是笑道:“我忙着,自然就有劳马公办事,在此郑某先行谢过了。崔将军乃左骁卫大将军,也是管兵带将的人,他也不想到了江南,还有贪污军饷的人在吧?”于是直接朝徐深说:“继续讲,德元十九年,户部给的三十万军饷去了哪里?还有何才文这个逆贼的家产。”
“赵大都督拿钱,说要替兄弟们管着,可快到德元二十一年了,这笔钱还没发下来。”徐深说,“大都督手里还占着扬州广陵县及升州晋陵县的一万三百亩良田,这些都是从百姓手里强买占去的。何才文的家产,他说清点好交给上缴朝廷,但不知交了没有?”
郑郁道:“我朝律例,外官职田二品是一千二百亩,都督手里的一万三百亩是怎么来的?还有逆贼家产。”
赵贞国凝神丝毫不屑,答道:“家中士绅众多,这些田都是我家父兄世代合理买下来的。至于这逆贼家产,我拟好折子早就给了刘相,你若是不信尽可上奏御史台,看今日形势郑砚卿是要参我一本吗?”
“那军饷呢?”郑郁又问。
田的事他私下会继续查,真是大贪小贪一大堆。何才文的家产绝不会那简单,只怕是刘千甫在里面也捞了一笔。
赵贞国咽了下口水,声音带着颤:“我不过是拿去给捉钱人生钱了,想着兄弟们多发一些。过了重阳我就把军饷发下去。那时马远与我一起,这事他也知道。”
捉钱人,是朝廷一次性拨给地方州县的所需费用,而后让各州县主管钱财的官员去找捉钱人将钱分成几部分借向民间做生意,以钱滚钱,多出来的利息就是各衙门官员的午膳和早膳的饭菜钱开销,又叫“公厨。”
但郑郁没想到赵贞国与马远居然把军饷拿给捉钱人,冷声道:“军饷是拿给捉钱人做生意用的吗?出了什么差池,发不下去钱,你自己就游街示众吧。”
赵贞国讪讪道:“去年江南大水,军士们来自民间。我这个大都督还不是想给底下的兄弟们讨个好。捉钱人说这笔钱快收回来了,马远你说是吧?”
顿时马远大惊,脸色煞白,可他又不敢在此刻堂内表出来,咬牙道:“郑少卿,赵贞国说的是对的,军饷重阳节后就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