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进宫面圣(1 / 1)

东汉的都城定在雒阳,距离胶东着实不近,沿路需经青州、兖州进入司隶校尉部,过河内郡才能到达。 而且鉴于如今各地叛乱屡见不鲜,为了避免麻烦,袁沛是先带着李皓北上至平原郡高唐县,随后沿黄河行进。 这一路途径之地都是中原腹地,是最先被收复下来的地方,加上有不少的商贸重镇,所以会比较太平。 提前出发的商队走的也是这一条路,按照脚程算的话,李皓等人应该在兖州东郡的阳平县追上。 而在路上的过程中,袁沛顺带便和李皓讲起了都城中的各种人际关系,遇到谁给如何应对。 首先讲到了皇宫的贵人情况,当今圣上有一后、二妃,其中皇后宣氏育有一子一女,分别是大皇子也就是当今太子、还有五公主;越妃育有一子二女,分别是三皇子、二公主、三公主;另外还有一位徐美人育有一子,为五皇子。 这个情况就和电视剧中的展现一样,把小说中的二皇子、四皇子、大公主、四公主,还有几个年纪小的都给弄没了。 其实当时李皓看电视剧时就有疑问,要说不把中间这几位演出来,也没问题。 毕竟这人多了,导演导起戏来也累,为了偷个懒把人减一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按说你既然减了人,就直接太子、二皇子、三皇子不就得了吗,干嘛还保留个三皇子、五皇子的称呼。 看电视时没法问,这个时候面对袁沛李皓就提了出来,毕竟这是真实世界,总归得有个解释吧。 于是只听袁沛说道:“因为这几位在出生之后都夭折了,只是陛下不想让他们就此淹没,担心日后无人再记得他们。 所以之后出生的子嗣依然按序来排,让他们记得还有这几位兄弟姐妹。” 李皓心里不由泛起了滴咕:“果然,这填坑的最好方法就是往死了带,这样一来确实合情合理,就是那几位惨了些而已。” 看到李皓的眼神有些涣散,袁沛说道:“好了,我下面跟你说的话你都要记住,估计陛下到时会召你入宫答话,了解情况你才好应对。” 李皓听后收起心思,回道:“父亲请说,儿子已经谨记在心。” 袁沛见李皓回神,便继续说道:“帝后这边,陛下性情和善、为人宽厚,而宣皇后在这方面犹有过之,加上你此次有敬献曲辕犁之功,只要面见之时只要谦逊守礼即可,无需过于紧张。 另外徐美人那里无需在意,因为她并不得宠,所以不管是在后宫还是在朝中,都没有根基。 唯有越妃那边,你若是碰到了一定要小心谨慎,倒不是说她会刻意为难与你,只是相对没那么好相处就是,你也不用放在心上。 至于剩下那些皇子、公主么,你若见到了便以礼相待就行,也不必担心会被人刁难。” 对于越妃的脾气,李皓自然心知肚明,单看她前期出场的那几次,无一不是把人怼的毫无脾气。 李皓当初看剧到此处,只觉是神清气爽,感觉越妃就是自己的官方嘴替。 当然,真到自己面对的时候,李皓也会小心一些的,毕竟即使知道越妃没有坏心,但要是真被怼了,那也影响心情不是。 见李皓没有问题,袁沛只当李皓是明白了,接下来便跳过这,给李皓讲起了朝臣的情况。 “如今朝臣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因为陛下生长于司隶校尉部景阩郡的缘故,所以可以将朝臣分为原籍景阩郡的和非原籍景阩郡的。 再细分下去的话,又因为陛下原籍是景阩郡内的丰县,而越妃原籍是丰县隔壁的饶县,所以在陛下最初起兵之时,这两县出人出力最多,追随最久,是以这两县出来的又被称为“丰饶功臣”。” 然后袁沛又挑了几人做例子,如虞侯、越侯、崔侯这几家,便属于“丰饶功臣”;如现任大鸿庐寺左卿的尹治,就属于“非丰饶功臣”的“景阩诸臣”;剩下像袁家、梁家、、楼家、万家这样的,虽投奔各有早晚、贡献各有大小、势力各有强弱,但都不属于以上两个集团。 在最后,袁沛提到了另外一个特殊的朝臣群体,那便是乾安王族与宣氏一脉。 “当初陛下其实和越妃是青梅竹马,陛下最初也确实是娶得越妃为妻。 只是后来为了尽快平定天下,需要借助老乾安王的兵马,才不得不迎娶了老乾安王妹妹的女儿宣氏为妻,令越妃自贬为妾。 不过宣后嫁与陛下之后,确实也是一心为着陛下,在陛下征战四方之时坐镇后方,稳定了各方局势,而且还先于越妃产子。 当时天下未定,陛下为了维护稳定、安抚人心,所以早早就定了太子之位。 而那时因为越妃尚未产子,朝堂各派自然也没有异议,可到如今越妃膝下也有一子,这情况自然就有了些许变化。 对于景枡诸臣,尤其是丰饶功臣而言,越妃才是他们的自己人,在感情上他们自然还是希望能由越妃之子在日后登上帝位。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相反的,乾安王族和宣氏一脉自然也是支持自家人的,只是老乾安王当初为救孤城早亡,导致乾安王族一脉大受打击,如今面对景枡诸臣已经很难再分庭抗礼。” 这番话对于李皓而言,确实有所启发,当初在看电视剧的时候,李皓便发现这个太子颇为可怜。 身边就楼太傅和王淳这一文一武,最后还被凌不疑给想招赶走了。 按说一个太子得到皇帝允许能参政秉政,那自然会有朝臣投靠而来。 楼太傅这个人虽说品行有缺,但脑子又不傻,在三皇子虎视眈眈之下,他总不至于把投靠太子的臣子都拒之门外吧。 所以在这点上很有可能是景枡诸臣在暗中抵制,然后那些不是景枡诸臣的大臣,又不想得罪这帮人,才形成的这尴尬场面。 想到就问,反正对袁沛这个爹,李皓除了自己穿越的身份不能说,其他也没什么好瞒的。 “那父亲在这里是什么立场,您是想帮着宣皇后这边,还是想帮越妃这边?” 袁沛闻听这话脸色一正,语气也变得颇为严肃,说道:“昂儿,我等世家能传承百年,殊为不易。 所以在此等大事上,更需万分谨慎,若没有十成把握情愿不要插手其中,多做多错的道理你要明白。 毕竟我袁家几代积累,为的不就是能安然处之,不用去做火中取栗之事,关于这点你堂舅父也是同意的。” 听了这话,李皓大致就能确定自己猜想的不错,果然是一帮人躲在一旁两不相帮。 当然面对袁沛,李皓自然是装出欣然受教的样子,表示自己完全听明白了。 话说道这里也就差不多了,袁沛本身也不想现在就给李皓灌输太多功利性的东西,交代这些也只是为了让李皓大致了解下都城情况而已,免得不知底细无意中犯错。 之后的路上,袁沛便给李皓讲起了各地风情民俗,毕竟当初袁沛可是做过一段时间游侠的,在大江南北都游历过。 有真情实感再加上良好的口才,李皓听得十分起劲,只感觉就这本事,到了现代那绝对是金牌导游。 就这么一路走,一路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李皓这一行人终于赶到了都城之中。 说实话当看到这座东汉都城的时候,李皓还真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倒不是说这城墙有多高大宏伟,相反比起汴京城的城墙来,这里的城墙无论是高度还是厚度都有所不如。 毕竟时代相差了一千年,宋代的建造工艺相比汉代有了极大的提升。 只是这种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古拙粗犷的风韵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原先待在胶东时,李皓倒也去过各处州城,但没有一处能达到雒阳这般的水准,看来大师还在都城多啊。 进城之后,没走多远便到了锦阳坊中,这里有一座历经数代修建而成的古老屋宇,以星辰位数布置的十余棵巨木早长成了参天古树,铺天盖地的强壮枝条遮蔽住一部分刺眼的阳光,团团笼住整座宅邸,广阔且幽深。 踏足其中犹如翻开一本古旧的书卷,庭院疏阔,山石耸立,数十株苍健挺拔的巨木直立其中,阳光通过厚实的叶片点点缀在地面之上,到处都散发着一种令人舒适的陈旧感。 这座府邸便是一百多年前,袁家的祖先奉当时的皇帝之命来这座都城任官,一任就是数十年,于是把妻儿老小都接了过来,将小小的院落慢慢拓展成如今庞大的规模。 只是后来戾帝作乱,在这座城里的袁家老幼被一体诛杀,之后袁沛回到胶东主事,这里便再无袁家族人踏足。 直到文帝重新定都于此,袁沛那时才带人过来收回老宅,并安排奴婢、部曲留守照看。 说实话,在文帝麾下的一众权贵里,这座袁家老宅也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毕竟其他权贵之家要么是另行购买家宅,要么是由皇帝赐下原先逆臣的宅邸。 不论何种情形总要稍事翻修,只有袁家府邸还是原汁原味,所以这里有一种别家都无可比拟的古朴底蕴。 反正李皓看着是挺欢喜的,很是符合李皓的审美观。 之后袁沛要去忙着献礼的事,另外也需要去和都城中的老交情联系关系,暂时没空搭理李皓,便干脆安排了几个熟悉都城的部曲、仆役跟着,让李皓自己找地方玩。 不管是在府里待着,还是在都城游玩都行,唯一的要求就是每晚必须回来休息。 既然袁沛都说这话了,李皓自然是要出门逛逛的,毕竟这座府宅估计再过几十年都未必能有变化,自己以后有的是时间来看。 还不如在都城中转转,看能不能碰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或者事。 其实李皓当先想去看的是万松柏那,毕竟根据小说里面所说,程家的宅子就在万家旁边。 当然这点在电视上面并没有提,所以李皓现在也没有把握。 只不过这个借口不太好找,毕竟自己和万松柏就见过一面,要是直接面对万松柏还好说一点,但想要湖弄不了那个精明异常的万老夫人,只怕不太容易。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终李皓还是决定作罢,反正现在即使自己登了程家的门,也没有理由去管程家的家事。 还是暗中打听一下程家情况,既然程始就在徐州剿匪,只要李皓有心想碰到那还是容易的。 到时和他随口一提自己在都城中听到的小道消息,让他知道自家女儿的近况,想来他自己就该有所动作的。 而且只要自己在临走之前,真把消息在都城里传播一下,纵使程始那个精明的老婆真有疑问,派人来都城核查,得到的消息也会是一样的。 既然事情安排妥当,李皓接下来便真只是休闲游玩,将都城前后转了一圈。 随后几天,袁沛将事情安排妥当,便和李皓说道:“曲辕犁已经献给陛下,陛下也已经亲自试过,此物对于耕种确有奇效。 所以命你我父子二人,明日前往宫中见驾,你到时不要紧张,陛下问你什么你就答什么,知道吗?” 李皓回道:“父亲放心,儿子明白的。” 李皓心里想着,我能紧张什么,皇帝我又不是没见过,原先我天天都见,习惯得很。 到了第二日一早,李皓穿戴整齐便随着袁沛一起前往皇城。 这次下来李皓倒是真感觉到了文帝的偏心,别的李皓就不说了。 为啥当初程始一家第一次进宫的时候,文帝就让他们直接乘车直到殿前,而自己就需要在宫门外下车,步行前往。 要说身份自家的身份比起程家来,那可是高了不止一筹,论起功绩来,袁沛也比程始强啊。 结果人家就因为凌不疑喜欢程少商这一个理由,就给了优待,真是……。 抱着这满肚子牢骚,李皓和袁沛一起走了大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宣明殿,见到了文帝。 这次在场的人倒是不多,宣后与越妃皆不在,也没有朝臣在,只有太子、三皇子二人陪着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