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资本终将战胜一切,那侯平又将如何破局? 万历皇帝的问题又要如何作答? 侯平抓得的头皮屑满天飞,这似乎是个无解的难题。 但真的无解吗? 其实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璀璨,先贤们早就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一个标准答案。 资本主义做为一种思想,其核心观点是精致的利己主义极端。 要对抗这种思想的唯一办法,便是发扬‘天下为公’的伟大情怀。 在先秦时期,在百家争鸣的大时代里,墨家诸贤提出的“兼爱非攻”便是最佳破局之法。 “兼爱”的实质是“爱利百姓”,体现了墨家对人类平等相互关爱的追求。 所以墨家言论行动,皆以国家和人民之利为准绳,以“兴天下大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 墨学便是代表小生产者及广大百姓的根本利益的学说。 自古及今,不论什么形式的战争,其受害最深的首先是人民群众。 战争是破坏和平、造成人民痛苦的主要原因。 因此墨家提出了“非攻”的主张,强烈反对不义的战争,提倡和平共处。 除此之外墨学还提出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等观点。 尚贤和尚同体现了墨子推崇德才兼备、与君子共同理政的思想价值观。 而节用、节葬、非乐则体现了其主张节俭、尊重劳动,反对奢华、浪费的态度。 非命体现了墨子对命运等观念的否定,强调人有能力改变自身命运。 天志和明鬼则是带有宗教色彩的思想,认为天地有其意志和神灵的存在。 在侯平前世的时空,当华夏民族在最黑暗的历史时刻里,一个伟人振臂高呼,以‘为人民服务’五个大字横扫环宇,澄清宇宙。 让华夏文明重新立于世界之巅,其充分证明了这种思想之伟大。 而这也是当世唯一的破局办法,只是这样的方法现在想用却是千难万难。 在这个儒学当道,遍地都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时代。 想要宣扬被儒学抹黑了千年的墨学何其难也。 所以侯平也轻易不敢动笔。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整整一个时辰过去了他都还在犹豫。 明里暗里,无数人都在观察着他的举动。 翊坤宫内,卢受已经第三次向万历皇帝汇报了。 “陛下,侯平目前还未动笔。” 万历皇帝神情失望的道:“哦,这都一个时辰了,还未动笔,看来太孙的这个问不倒夫子,也并非无所不知啊。” 卢受点头哈腰道:“陛下天纵之才,您都没能解决的问题,侯平虽然聪颖,但也不可能跟陛下相比,所以答不出来也是理所应当。” 郑贵妃给万历皇帝揉着太阳穴道:“侯夫子便是再有才学,他的年岁毕竟还只有这么大,皇上想了一辈子都没能想明白的问题想要让人一个未到而立之年的年轻人来回答,也实在是太难为人了些。” 万历皇帝眼神中满满都是失望,然后长叹了口气道:“朕自问自登基以来,虽不如太祖般勤政,但也从未懈怠过政事,然而自二十年后,这江山每况愈下,如今满朝大臣皆奸妄,国事艰难至此,朕宵衣肝食也不能挽大厦之将倾,留给子孙这样一个破漏百出之江山,朕心实沉痛自责。 侯平是朕从未见过之生员,他过往的言论和在漷县的所作所为,让朕看到了一丝破局的希望,朕时日不多,已经不敢祈求什么重振大明之类的豪言壮语,但总是还想知道为何自己便是再如何努力,也依旧无法延缓国事的颓废。” 郑贵妃心痛的安慰道:“臣妾记得二十多年前,陛下也出过一次类似的问题,叫什么《问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这个跟陛下今日所出之题几乎相同吧。” 万历皇帝一脸苦楚的摇了摇头:“这是二十六年殿试所出试题,当年朕钦点了赵秉忠为状元,他的文章洋洋洒洒写了两千多字,提出“立纪纲,饬法度”,“振怠惰,励精明”等主张,激浊扬清,既强调了统一思想认识的重要性,也提到了识人用人、教育吏治、国防律法等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 初看感觉颇有道理,然而细品之下,大多是泛泛空谈,并无切实可行之具体方略,当年朕也因为年轻,并未看透其中的关键。总觉着已经抓到了什么,但最终却又什么都没有抓到。兜兜转转这么多年,朕才发现自己一直在原地打转。” 郑贵妃看着万历皇帝凄苦的样子有些心痛:“陛下,您已经尽力了,何必要如此苛责自己?” 万历皇帝长叹一声:“祖宗基业来之不易,短短数十年间就崩坏至此,朕贵为天子,责无旁贷,如何还能推诿?” 众人都一时都不知道该如何劝解。 此时,一个内侍急匆匆的跑了进来,边跑边喊:“陛下……陛下……他动笔了……动笔了……” 众人都是一阵惊喜,而万历皇帝一只手撑住轮椅,一只手指着内侍道:“哦,侯平写的快不快?”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内侍一脸喜色的道:“回陛下,侯夫子是不动则矣,一动惊人,只见他笔走龙蛇,其速之快实在令人罕见,这会怕是写了有百来字了。” 万历皇帝点了点头:“好,好,好,只要他动了笔,说明胸中已经有锦绣华章,朕真是期待,他能给朕一个什么样的惊喜……” …… 皇极殿中 侯平终究还是动了笔。 经过再三思虑,他决定按照自己真实的想法来答此题。 臣对: 当今之事,商道大兴,乃前人所未经历之大变局…… 侯平轻轻提起笔,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首先是把当今社会乱象的根源进行了剖析,然后在逐步引于自己的观点。 他的第一个举措,便是‘发展工业,振兴商道’。 大明自立朝时起,便实行抑制商业的政策。 当时社会刚刚经历过元末的战乱,局势还不稳定。 太祖认为商人流动性大,难以管理和控制,可能会对社会秩序造成潜在威胁。 而且在元末的农民起义中,南方的富商大贾曾经支持过不同的势力。 这就让人对商人的忠诚度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因此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来加强对社会的管控。 而在明亡之际,也的确是有大量的商人通敌卖国,成为了压垮大明这匹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说明朱元璋确实有先见之明。 然而想要发展工商业,又必须要打破就是这个思维认知……喜欢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学霸穿越大明带木匠皇帝大杀四方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