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第一步是做货运,做物流,最终目标是垄断关中各县,各府之间的货运物流,让那些店面商家,都来找自已帮他们运货。
优势,当然是低廉的价格。
毕竟他们若是自已运,一次也运不了多少,而且有的时候运的少了还有点儿亏,还要操这些心。他就是要尽量做到,让那些人感觉到,怎么着都是自已帮他们运要划算得多。
垄断物流,这只是闻安臣的第一步。他接下来,在物流做大之后,还会有下一步的举措,但现在跟赵纯说这个也没什么意义。这说不定都是一年半载,甚至三年五年之后的事儿了。
跟赵纯定下这事儿来之后,闻安臣便回了州衙,这会儿才是下午刚上值的时间。闻安臣饭还没吃呢,就在州衙外面的酒楼里打了些酒菜,带回刑房中。吃过饭,闻安臣便让鞠孝忠进来,让他把自已不在的这段时日发生过的一些大案要案的卷宗给拿出来。
鞠孝忠做事倒还真是非常惊喜,这些卷宗他早就专门整理过给闻安臣留出来了,为的就是闻安臣回来之后方便看。
是以闻安臣一说,他用了不到一盏茶的时间,便给闻安臣收拾妥当了。
闻安臣笑道:“鞠孝忠,现在你心思倒是越发的缜密了。”
鞠孝忠连称不敢。
闻安臣笑道:“这没什么不敢的,你心思真越发缜密了,这是件好事,以后但有什么事情,我也放心交给你去做,总不怕你搞砸了。”
鞠孝忠大喜,知道这是司吏老爷给自已的一个承诺,意味着以后要大用自已,于是又是一番道谢。
闻安臣摆摆手,让鞠孝忠下去,闻安臣便开始靠在椅子上翻看这些卷宗。
一下午时间就这样呼呼而过,卷宗看了不过一小半。没办法,其中细节之处太多,闻安臣又是一个不愿意凑活的人,要把所有东西都弄得明白清楚才肯罢休,所以就看得格外慢一些。
第二日又用了整整一天的时间,才把这些卷宗看完。
闻安臣翻看这些卷宗,其实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了解发生的这几起案子,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收拾人。
收拾谁?当然是收拾那几个吃里扒外的书吏。
闻安臣在这些卷宗里面找到了他们三人经手过的一些事情,而只要他们经手过这些事,那么闻安臣要寻个由头出来那还不容易?
这一日的傍晚,闻安臣把他们三个叫了进来,而后借题发挥,指着上面一点小小的纰漏,将他们破口大骂了一顿,很是严厉的一番斥责。而后,又让他们去快班那儿自领十大板子。
说实话,这三人心里也清楚,知道闻安臣这是借题发挥要收拾自已,因此一句话都不敢多说,赶紧灰溜溜的去往快班了了,一个人挨了十板子。
像是这种去领板子的书吏,若是他们所在房的司吏不专门打招呼说要轻点儿打的话,那帮衙役从来都是不会留情,这十个板子下去,把他们三个打的皮开肉绽,疼的脸色苍白,冷汗淋漓。而后三人互相搀扶着过来给闻安臣道谢,闻安臣冷哼一声,摆摆手道:“以后好生做事,莫要再出纰漏了。再出什么事儿,可就不是今日这般简单了,我眼里,可是揉不得沙子的。”
他在最后一句话上,刻意强调了一下,三人听完,身子都是一哆嗦,赶紧连连磕头道:“请司吏大人放心,小的明白,小的明白。”
他们很清楚,闻安臣指的可不是他们在办差上出的那点儿纰漏,而是他们私底下跟人家暗通款曲,吃里扒外,这才是闻安臣所忍不了的。
闻安臣这也算是略施薄惩,这三个人若以后还有什么不老实的,那可就不是今日这点儿处罚了,直接打个半死开革出衙门,让他们没了书吏的这层身份,这才是最狠的手段。
这事儿出了之后,没多一会儿,整个州衙便都传遍了。
秦州州衙也就这么大,也就这么点儿人,再说了,这里从来是四面透风,什么消息都兜不住的,只要事儿出来,没多一会儿大伙就都能知道。听说这事儿之后,不少人都是心中暗笑,徐同知这次又被闻安臣给打脸了。
这一巴掌可是打的够狠的,让徐惟贤很是没面子。
毕竟大伙儿都是明白人,许多人也都知道刑房里头这几个不老实,跟徐同知眉来眼去的,都想在司吏那个位置上坐一坐。只是也不想想,司吏的位置是谁都能随便坐的么?闻安臣又是那么厉害的一个人,是可以轻易拿捏的么?
第247章 和赵光的合作
闻安臣背后的黎大人是那么好得罪的么?
做事之前不好好想想,现在挨收拾了吧?活该!
把刑房这些事儿弄完,告一段落之后,闻安臣便开始弄转向装置了,这几天他就天天在纸上写写画画的。
当日他跟赵纯说的那些话,说要十日之内把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这个东西给弄出来,绝对不是胡吹大气。身为历史学和刑侦学的双重博土,他对历史上许多东西都是做过深刻研究的,也非常精通。
其中就包括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因为他的一个同学,就对这种事情非常感兴趣。两人因为这个事儿,甚至作出过相当激烈的争辩和讨论,而后谁也不服谁,就各自研究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结果最后还是闻安臣输了,毕竟专业性不如人家。人家大学的时候,那可是工程学出身。虽然输了,但因为这个事儿,闻安臣对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如何做?具体是个什么构造?需要什么材料?乃至于在明朝时期有没有能力制造出这个东西来,都是非常了解精通的。
幸好当初得出的论断是,以明朝当时的钢铁冶炼水平和工程技术能力,想要制造出这玩意儿来一点问题都没有。
闻安臣没想到,当时一时性起的一番研究,今日竟然会派上这么大的用场,当真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凡事都有因果。
他现在可是非常感谢那位同学,若不然的话,这会儿估计他也是一筹莫展,眼瞧着这一条生财的路子摆在眼前,却怎么着无法踏足上去。
用了大约一天的时间,闻安臣就已经把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那块儿给画的差不多了,在纸上都画得清楚分明,依照这个来打造绝对没有问题。当然,还需要闻安臣解说一下才成。
于是,当日傍晚时分,他便把鞠孝忠招了过来,笑吟吟道:“鞠孝忠,我知道你在秦州呆的时间长,在咱们这秦州城里人头也熟,你可知道秦州城最好的木匠和铁匠在哪儿么?若是知道的话,便给我找两三个过来。”
鞠孝忠笑道:“大人,您可真是灯下黑啊,现下整个秦州城最好的工匠,不就在咱们衙门的工房下面管着么?”
闻安臣一拍脑袋:“哎呀,瞧我这记性,还真就没想到这茬儿。”
闻安臣没想到自已竟犯了这么个错误,有些自嘲地哈哈一笑,觉得自已果真还是在州衙中呆的时间短,没有彻底沉淫进这个衙门里面。不然自已不会是这样的想法,如鞠孝忠这种在衙门里呆了许多年的老吏员,他们一想这事儿,肯定第一个想法就是:去工房里找人,又便宜,做的东西还好,而且不怕他们偷工减料。
大明朝中枢有工部,下面的各个州县府衙里头,也都有工房,工房负责一地的所有工程的建造,一些重要工程在本地地段的维护,以及修河堤啊,修河道呀之类的这些,平整道路也是他们的事儿,同时还管着辖区内相当一部分的工匠。
中枢的工部下面管辖的工匠的数量足足有成千上万,在明朝末年的时候,都还能达到这个数字。这些工匠中,大部分都是只适合在官府下面干,一些不适合拉出去开个铺子单干的,比如说,制造火药的工匠,制造兵甲器械的工匠,乃至于修缮宫室的工匠等等。这些人,基本上都在工部的管理之下,数目非常之庞大。
闻安臣对鞠孝忠道:“你走一趟工房,去请三个木匠三个铁匠过来,要最好的那种,我有事要吩咐他们做。”
鞠孝忠赶紧点头应是,转身便要走,闻安臣又叫住了他,他沉吟片刻道:“算了,还是我自已去吧!”
他想了想,自已虽然跟赵光有过一些冲突,但后来也说开了,而且还把赵光拉到黎澄这边来了,现在两人算是自已人。自已回来之后只是在工房和他见了一面,但是却没有进行什么更深的交流,也没有一块儿吃个饭什么的。说起来,自已回来之后,也是应该跟他聚一下的,还不如就用今天这个机会得了,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说一下四轮马车的转向装置的事儿。
这也不是一件很正大光明的事情,私底下交谈,只有自已两人知道,这样也更保险一些。若是让鞠孝忠去的话,只怕就要闹到工房大伙儿都知道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