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75◎
00010号蔬菜黄豆的选育进程会那么顺利那么快,是一众参与选育的研究员们没有想到的。
之前00009号蔬菜萝卜的选育进程,在研究员们看来就已经够快了,谁曾想, 还能更快。这才不到一个月,黄豆的选育就已经进入到了后半程, 环境适应力的选育。
到了这一步,后面只要别出什么大的纰漏,有关于黄豆的选育基本上就可以宣告成功了。
研究员们在欢欣鼓舞的同时,心里都忍不住的感慨,柏烨先生果然已经掌握了果蔬选育的关键。
此次,黄豆的选育能这么快,他们这些研究员没日没夜的工作自是功不可没,可研究员们心里其实都很清楚,真正在黄豆的选育进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还是柏烨先生。
若非柏烨先生在出行前便大致定性了黄豆稳定基因的正确答案,他们后续的工作进展也不会那么顺利。
果蔬的环境适应力选育, 之于研究员们来说, 不费神,很轻松。与他们往常的工作强度相比, 就等同于是放假了。
明明之前总盼着放假,然而真到了放假的状态,研究员们的内心里又涌出无限的空虚。
不得不说,能在工作狂属性的柏烨手下工作的,本质上大概都有那么一点对工作特殊的狂热。
所以,当收到研究中心协管ai的消息,让一部分研究员去到许久未开启的2号选育监测室,参与新品水果的选育。正空虚的研究员们,一下便昂扬起了前所未有的工作热情。
只是,当研究员们来到2号选育监测室,依循惯例准备对新品水果的种子做选育前的基因组编辑和基因数据化模拟,看到选育样本的他们都呆住了。
这是什么?
有研究员不禁将心中的疑问诉诸于口,“是不是搞错了?”
“……这些看着好像不是种子吧?”
只见眼前那本来用来摆放种子的陈列柜里,眼下按照序号依次排开的竟像是一根根的枝条。
那些枝条还都特别的短,每根也就手指两个指节那么长。大多都是光秃秃的,其中只夹杂了几根侧生着叶片的,那叶片看着还像是被人为裁剪过……
林葳冒险荡下悬崖看到的那棵枇杷树,想也知道不可能长得太好,为了尽量不伤着那棵枇杷树,又为了采集尽可能多的扡插样本,林葳只能出此下策。
——按照扡插条成活的最低标准来剪枝,即一根扡插条上只有一到两个芽点。
因着如此,研究员们看到的枇杷扡插条才会这么的短。至于那些被林葳裁剪掉的叶子,单纯只是为了避免叶片的过度蒸腾,致使扡插条的水分流失。
此时,面对研究员们的疑惑,柏烨淡然开口道:“这些确实不是种子,我想和大家一起尝试一种新的选育方式,以枝条培育植株进行选育。”
研究员们都是极富探索精神的,听到柏烨说想尝试新的选育方式,他们的眼中都有着跃跃欲试。
只是,用枝条来培育植株,这真的能行吗?
看着陈列柜里那些短短的枝条,它们难道也能像种子一样生根发芽?
一部分研究员对此不甚看好。
另一部分研究员则是想到了绿蔓藤的种植新法,以枝条就能水培出新的植株,想着柏烨先生的这个选育新法的设想灵感应该便来源于此。这部分研究员对于选育新法,内心则以期待为主。
很快,选育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毕。
研究员们遵循柏烨的指示,就像定位种子一般定位了那些枝条。
随着机械臂将一根一根的枝条插入种植点,就像播种后一样,催生激光和强效营养剂同时向那些枝条灌注。
研究员们不管是看好选育新法的也好,不看好的也好,在当时当刻都不觉屏息盯着监视屏。
真的能生根发芽吗?
答案很快便揭晓了。
只见那些短短的枝条上,芽点先是微微泛绿,然后膨胀,继而鲜绿色还打着卷的叶片,慢慢在研究员们的眼前舒展开来。新生的叶片,带着蓬勃的朝气,给人以希望无限的契机。
“长出来了!”
“真的长出来了!”
研究员们不禁发出阵阵惊叹。
他们不知道,这些短枝也许看着情况不太好,却都是林葳提前初筛过的。对于枝条生命力的判断,林葳的一双绿植之眼,准确率绝对不会比这个世界的检测仪器低。
枝条长叶抽条后,该如何观察它们,监测它们的数据,这些已然无需柏烨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