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是皇权不下乡。 也就是说,乡一级的大小事务,都是由有秩、游徼按照乡元老议事会决议处理,乡三老监督。 由权力来说,乡元老会最大。 但元老会由多人组成,一旦出现分歧,那就由乡三老裁决。 从个人地位看,乡三老最高。相当于后世的书记。 其次是有秩,相当于乡长。 游徼相当于治保主任兼民兵连长。 乡三老由县令任命,一般是乡里最大家族族长。 有秩和游徼由乡元老会推荐,由乡三老上报县令确认。 过去的古桑里,即现在的古桑乡,一直都是顾家为最大家族。 所以,乡三老理应是顾家家主,顾宴秋。 萧西风五人随孙延安离开前,萧庆担任古桑乡有秩,孙有运是游徼。 五人走后,萧家长房老二萧作桦担任有秩,孙家推出孙建笠担任游徼。 五人这次回来,并没改变这些安排。 有秩萧作桦即萧西风大伯家二子,堂兄。 孙建笠即孙有运亲弟弟。 萧西风五人决定将古桑乡打造成堡垒,按说只要乡元老会同意,大伙分工操作就行了。 可是这种改造有明显的军事味道,十分敏感。 为了稳妥起见,萧西风特地跑了一趟京城建邺,找孙延安征询意见。 孙延安已升承运将军,属于最低的杂号将军。 但杂号将军也是将军。他如今身份是参军,总算跻身彭城王府高层了。 他原来手下有4千甲士,现在增加了2千,达到6千。 孙延安见到萧西风来访,非常热情接待他。 当听了萧西风来意,孙延安也认为此事并不简单。 因为吴地当年出过五斗米教孙恩信徒造反这档子事。 那时的孙恩叛军几乎全是吴地农户。 官方对于吴地百姓中的民团、武馆、山寨、堡垒这些机构或设施,一直是明松暗紧,并没有放弃监察。 孙延安认为,萧西风想将古桑乡打造成堡垒,应该找个名目。 最后,二人决定由孙延安找彭城王刘义康请示一下,可否把古桑乡改造挂在彭城王府名下,与“钱塘战阵”训练搭上关系。 萧西风就住在孙延安宅里。第二天,孙延安有些兴奋地来找他,说彭城王要见他。 萧西风如今不是军官,而是一介平民。他布衣素衫,整肃仪容后,随孙延安去拜见王爷刘义康。 经过一番正儿八经的礼仪,王爷刘义康笑呵呵地命下人给萧西风搬来凳子,赐座。 萧西风懂规矩。谢过王爷后,斜谦半个屁股坐下,与王爷唠嗑。 闲扯一阵,刘义康问:“萧壮士,你们的五人战阵,可有继续训练?” 萧西风起身抱拳道:“回王爷,小人们不敢忘王爷恩典,想着朝廷有事时,听从王爷召唤为国出力呢。请王爷放心,小人们一直勤练着,没有落下。” “好,好…”刘义康笑呵呵道:“听孙将军说,你们想将…什么乡来着?…哦,古桑乡!…你们为了方便操练战阵,想将古桑乡改造改造。本王觉得你们的想法甚好!” 他停下话头稍加思索,接着道:“这样吧,本王为你们的训练场起名【钱塘战阵操训屯】,待会本王亲笔题个匾,赐副墨宝给你带回去。你装裱后挂着,挡住非议。另外,为了表示支持,本王赞助你100金币。你们用心操练,争取带些徒弟出来。不要让钱塘战阵失传了。哈哈,说不定哪天朝廷真的征召你们呢!” 萧西风一听这话,心中狂喜。稳了! 他再次抱拳,躬身下拜,道:“多谢王爷抬爱!” 一旁的孙延安也是喜上眉梢,他立即示意下人在书案上研墨、铺纸、摆笔,准备王爷题字。 刘义康也没有磨叽。 待文房四宝准备妥当,他走到书案前,执笔,蘸墨,酝酿,运腕走毫… “钱塘战阵操训屯”,七个魏碑体大字,颇为饱满刚劲。 彭城王刘义康并不太爱读书写字。但作为皇室子弟,练习书法是自幼基本课业。他的墨宝自然也不差。 萧西风再一次行礼致谢。 …… 萧西风从京城满载而归,既得到彭城王命名明确支持,又得到护身符墨宝,还得了100金币。 真的是不虚此行。 100金币对萧西风来说,是小意思。 萧西风此次进京,花费远不止此数。 但这是宋国朝廷首宰刘义康大人资助的100金币。这个意义就大了。 加上萧西风在京城重金装裱过的王爷题匾。 到时建一座专门门楼,往上面一挂! 即便萧西风把古桑乡建成一座军事要塞,也不会有人再敢非议吧! 经过这么一番操作,古桑乡内部本来的一点嘀咕声也消失了。 那剩余20%的小家族也知道了萧西风几人的规划。几位家主赶紧先后找顾三老、萧有秩…,也有人直接找上萧西风,表示要积极参加“钱塘战阵操训屯”计划,为家乡建设、为朝廷大计出一份力。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至此,古桑乡进入到大规模改建工作之中。 萧西风设计的古桑乡四周壕沟,3丈宽、1丈深,全长20里。 壕沟内侧建6尺高城墙,墙宽2尺。 城墙以石头垒砌,从附近的山里取材。 采石是个技术活,必须招募大量专业工匠来干。 有关的手续、费用,萧西风亲自到县衙办理、缴纳。 前几年钱塘县令已换人,新县令名刘真道,与皇室有很深渊源。 萧西风准备礼帖,恭敬前去拜访。 刘县令似乎知道萧西风底细,没有摆谱,反而对他颇为客气。 总之,古桑乡的改建是一项庞大工程。 萧西风知道,全凭古桑乡劳力业余时间修建,一定是进度慢、耗时长、怨言多。 他决定招募社会劳工。 这时代,通行货币是铜钱。单位是“铢”,民间称“钱”。 一个普通小金币等于一万铢。 特别大金币一枚等于5个小金币。也就是等于5万铢。 萧西风五人的大、小金币储量,十分惊人,足够支付工程开支。而且非常富余。 他经过计算,根据现实物价行情,开出精壮男劳力25钱/天、老弱妇15钱/天的价码,对外招募劳工。 这个时代,通行货币是铜钱。 新鲜稻米价格是5钱/斤左右,陈米还低些。(以后世“斤”计) 通常情况下,稻谷平均亩产260斤/亩,出米率大概75%,则亩产大米200斤左右。折算铜钱大约是1000钱。 种桑养蚕的收成,大约是种稻子的5倍。即,养蚕户每亩收成是5000钱。 萧西风开出的工钱25钱/天,相当于每天得5斤米,在这时代非常具有吸引力。 果然,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迅速向四周传播。 不仅是相邻的乡里,几乎整个钱塘县都有人来应聘劳务。 甚至邻县都有人大老远跑来干活。 萧西风要求来者不拒。 他让堂兄萧作桦带人做好登记,让萧庆堂兄带人每天当面结清工钱。 古桑乡的做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家人过来打工。 工程进度大大提速。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幸好遇见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