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师国娞敏一帮人去忙她们自己的事。 王家马场又正常运作起来。 王西风沉下心来,仔细斟酌,想想怎样回复水衡都尉魏江。 他身边实在没有可参谋之人,只能自己思考、拿主意。 自己既然投胎于王家,就有义务给王家带些福运。 这个时代,要想生活水准高些,当然得赚钱。 但,若经济地位提高了,而政治地位却不匹配,那就是砧板上的肉,迟早成为人家盘中餐。 老爹就那样了,一辈子做个里正是极限。 大哥、二哥也不是做官的料。 看来,还是得自己去谋个官职,为家里撑门面。 那就趁此机会投到水衡都尉府,混个芝麻小官也好,匹配一下自家的资产增长。 事实上,大汉朝的官员储备制度,就有“荫任”和“赀选”两种。 “荫任”就是高官推荐郎官的制度。比如:食禄二千石官员任期满三年,就可推荐一人做郎官。 郎官就是九卿之一的郎中令手下的属官,分议郎、中郎、侍郎、郎中四个等级。别看这些人没实权,但都是在皇帝身边做护卫、司机、服务员、顾问。稍露头角就一飞冲天。 “赀选”则是家中财产达到一定数量,可以推荐一人去做郎官。不过上班要自备车马、服饰、兵器。没有工资。 “赀选”郎官的财产起点最初是一千万铢,后来降到5百万铢。 必须说明的是,赀选郎官并不是要上缴这些家庭财产。只是作为任职资格。 可见,这个时代的财产与为官是相辅相成的。 “荫任”制度保障官宦世家的延续性。“赀选”制度为地方豪强打开官场大门。 官宦世家和地方豪强就是组成官场的两方面势力。 想通了道理,作出了抉择后,王西风决定去找魏江大人,谋个小官做做。 魏江自身级别是比2000石,也不算高,他举荐的人,也不可能得到多高的位置。 至于郎官之类,更挨不着边。 郎官的举荐,需中2000石官员,任职三年后才有资格。 魏江的比2000石,隔着2000石、中2000石,以及三年任期 。 王西风由老爹领着,假装是服从家主安排的样子,备好礼品,先去拜访乡三老桂寓石。 桂寓石对王西风颇熟,很是欣赏。他带着父子俩进城,拜见水衡都尉府师爷马景闻。 马景闻一听是上汇里王西风来了,不敢怠慢。因为东家老爷魏江交代过。 他立马向老爷禀报。 魏江听说是王西风来了,也非常重视。他放下手头活计,过来接见王西风一行。 虽然先帝薨逝、新帝即位了,但魏江对先帝当年亲自交代的事,也不敢马虎。 王西风行礼后,开门见山,表达了希望魏大人帮忙举荐的意思。 魏江笑着表示:你在乡学、县学的优异表现,本官都很清楚。你的人品,也是有口皆碑的。年轻人,读了圣贤书,就该走正道,为国出力。本官非常愿意保荐你在自己属下做官。 王西风再次郑重行礼,千恩万谢。 魏江决定为王西风谋划六厩丞职位。 水衡都尉府有九个下属单位:上林、均输、御馐、禁圃、辑翟、钟官、技巧、六厩、辨铜。 这些单位的头头称令、丞,级别与县令、县丞相当。当然,实权相差很远。 六厩令翻译成大白话就是部属马场场长。七品官,县处级干部。 六厩丞就是六厩令的副手,八品官。 刚好,水衡都尉府的六厩令、丞位置都出缺了,是个机会。 为王西风一步到位谋求六厩令,难度很大。从六厩丞做起比较合适。 反正魏江权限内,可以先空着六厩令,让王西风能发挥自己。 六厩原属九卿之一的太仆寺,武帝时成立水衡都尉府,移给少府管辖。太仆寺重点发展大军马场。只保留了未央厩,专门管理皇帝的马匹。 太仆的大军马场,那是国防大工程,级别比水衡都尉府的六厩令要高。 孙悟空在天庭的任职弼马温,类似六厩令。 听了魏江介绍,即便尚未成事,王西风还是对着魏江,毕恭毕敬行了下属礼。 又挨个感谢几位长辈,包括自家老爹。 没多久,有关正式手续办好了。 王西风接了官印,到六厩衙门上了任。 王西风对这职位很满意。 为政府养马,对自家马场也是有益的。因为自家的马驹养大后,都是卖给了官家。 衙门很简单,就是未央宫北门附近的一个院子,十几几间平房。 水衡都尉府六厩属下马场分两种:一是草场养马基地;二是城市马厩,即喂草料的马棚。 六厩令空缺。作为六厩丞的他管理的人员还不少。尉、吏、兽医、马夫加起来有几千人。分布在全国几个马场和大城市的马棚里。 王西风在衙门上班一阵子,与十几个手下混熟后,也到各处马场巡视一遍。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最大的马场在河套地区,养了一万多匹马。挨着太仆寺军马场。 西汉开始时,为朝廷养马的部门,全在太仆寺。武帝时,太仆寺只留下军马场,其余六厩成立水衡都尉府,划给少府管辖。 所以太仆寺属下的大军马场,规模不是六厩的马场可比拟的。 六厩属下小的马场也有十几处,有的养了几百匹马,有的几千匹。规模主要由草场大小决定。 长安城的马棚也分几处,每处养马几百、几千匹不等。 分散安置,主要是为了方便用马之人。 水衡都尉六厩模式,完全是仿照太仆六厩。 王西风到任后,用了一段时间熟悉人员、查清家底、掌握流程。 没多久,他心里大概有数了。 主要是他有杀手锏:星狗。 之后,根据掌握的问题,开始采取一些行动。 第一步:杀鸡儆猴。将两个中饱私囊的丞僚逮在现行,交廷尉府处置。 第二步:把一些衔接不科学的管理环节调整顺当。 第三步:亲自为长安城里的病马开出药方,让兽医们严格遵方喂养。 …… 几把火烧完,一年过后,王西风在六厩丞的位置上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悠哉爽哉了。 魏江自然安排了眼线,密切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年来六厩的变化,魏江可说是了如指掌。 越是了解,魏江就越是震撼。 因为,王西风就任后,展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老道劲。 他辣手惩治刺头,拉拢绝大多数。仅长安城里的几个马棚,为干活而扯皮、推诿的人或事就大大减少了。 而且,他手下管理的几万匹马,发病率比以前下降了九成,死马率减少九成多。 也就是,以前平均每月都有上百匹马生病,十几、二十匹马死掉。 现在,马匹发病数是原来1/10,死亡数不到原来1/10。 各处马棚,草料调配井井有条,管理账目清清楚楚。 而马匹的体质、健康状况有明显提升。 王西风使马场运作更加顺畅,同时省下不少开支。 他把六厩人员按职级、工作年头、考勤、口碑评价等指标分出类别,吩咐财务郎官,用省下的钱有差别地奖励大家。 这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自然把魏江搞到目瞪口呆。 魏江的顶头上司是少府徐又成,魏江并未告诉他任命王西风为六厩丞的原因。 先帝已是过去式,加上他当时是私底下吩咐的,大有不愿让人知道的意思。为逝者讳,魏江也不会提起那些。 魏江不提王西风的来历,但是他取得的成绩,那是不能不提的。所以魏江瞅个机会,汇报工作时,对徐又成顺便提了一下六厩的人员和管理方面的变化。并建议擢升六厩丞王西风为六厩令。 徐又成例行公事听魏江汇报,本没什么波澜。但听到六厩的变化,则深感惊奇。 因为,六厩从来是水衡都尉府最乱的地方。 那是六万匹活物,却不会言语。 吃得好与吃得差点,外人看不出来。 马厩舒服点与难受点,也难以挑剔。 马匹有病与没病,有时也不明显。除非马匹大病,一般很难察觉。 以上这些,就导致,六厩的报损数大一些或小一些,实在无法吹毛求疵。 因此,许多年来,六厩这一块,养着几万匹马,偷卖马料、医药做账、杀病马吃肉,数额庞大,成了顽疾。 没想到现在来个年轻家伙,把局面扭转了。 六厩里的几万匹马可不是养着玩的,时不时就有大量马匹调出,发放到军队。每天也有零星马匹出动,执行各种任务。 其实六厩里的变化,许多与六厩相关的人都感觉到了。 作为皇帝身边重要内臣的少府,徐又成也从其它渠道听到了一些评论。多数是赞叹六厩里的人和马,比以前强多了。 徐又成听了魏江的汇报,又亲自去几处实地看过后,同意了魏江建议,任命王西风为六厩令。喜欢幸好遇见神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幸好遇见神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