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妈妈曾经说过,三姨婚后回娘家,外公本来因为女儿回娘家了而开心。想想是很和谐的画面,结果三姨到屋里第一件事就是拿出新买的白色门帘打开看,外公一看到白色,那时候正值隆冬,二话没说拿起三姨手中的白色门帘放在了火炉上。自此三姨哭着回家,外公则是在屋里喘着粗气,生着闷气!嘴巴里振振有词,我还没有死呢,你们就开始弄白布出来。所以这就是外公讨厌白色的原因,他把白色当做是一种死亡暗示。人只有死后晚辈们才会将白色裹在身上。或许也在片面反映,外公惧怕“死亡”这两个字,所以才不愿意去接受白色出现在他的视线里。
在这样的一个封建思想家庭里,外公是在给孩子们宣示主权,不要去触碰他的底线!他的原则就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规矩,必须要人人服从。虽然那个门帘是三姨准备放在自己家用的,但是也被外公直接烧掉!这样的事情有很多,只要是不听话,不守规矩,外公会立马拉下脸,闭门谢客。就是这么固执又一意孤行的老人,家里人都必须要听话照做。在姨们爱美的年龄里,别人都穿着白色的衣服展示自己,而她们的身上永远是灰色的衣服,心里的落差感该有多大,但是又不能违背父亲的命令,在她们那个青春飞扬的年纪里,内心该是有多无助,姐妹几人之中最叛逆的还是属于三姨,出嫁后因为婆家的条件好,白色的的确良衬衣整整买了五件,天天穿白色,回娘家了再换回那件灰色的衬衣!
母亲曾经说过,姨们当姑娘的时候买过很多梳子,原因就是梳完头随处放,外公就把梳子收起来,等到姨们再去找的时候,便找不到了,没办法再买,买了还随处放,外公看到后继续没收。最后再买,几次三番过后,姨们也变聪明了,在镜子面前订个钉子,在找个绳子绑在钉子上,另外一边绑着梳子,这样的话,就不会随处放,也不会随处丢!直到冬天的时候,给外公翻晒他床上的垫絮,姨们掀开一看,垫絮下面压放着十几把梳子!顿时目瞪口呆!
外公的原则就是不管做什么事情就是要有条有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不能因为忙,东西就随处乱放。但是姨们谁能够记那么多,记不住的外公就用无声的举动来压制,就像梳子一样,你们随处放,看到了就收起来,下次没梳子梳头的时候,你们就知道该放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下次使用起来就不会找不到。在这样的家庭里面,可能说出去都没人相信,但是确实这都是从母亲,姨们口中描述出来的外公!
当姑娘时期的姨们,在外公这种严苛的管教下生活成长,婚后在没有外公的条条框框束缚后开始放飞自我,最明显的莫过于三姨,她总是用她那开朗的性格去感染身边的人,最后等到外公的好朋友来家里做客,说起三姨,外公的脸上始终是表情凝重,最后的最后,那必定是托人捎信让三姨回娘家,再来一番说教!
每次母亲心情好的时候总会讲她们当姑娘时候的事情,而我对外公敬畏的同时,也有了一种恐惧感,这种感觉就是,我要是做错事了,外公会不会也会像对待姨们那么苛刻的对我?
在这里的两三个月中,好像还没有被外公说过,前段时间还关心在这里过得好不好?与母亲口中的外公有着天壤之别。这也让我感到不可思议。
时间在变,人应该也会在变吧。我当时是这样想的。
可是他们曾经的故事,知道的人少之又少。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都消失不见。但我这个局外人,像是躲在门口露出头部的偷窥者。目睹了事情的结尾。
不管以后会不会水落石出,但目前的扑朔迷离已经让我开始去幻想翩翩,我在想,每个人年轻的时候,应该都有自己的未完待续的故事。有的画上了句号,有的写上了省略号,有的是一连串的问号。
而外公呢?我想应该是他众多不能言说的故事里其中一个,画上了遗憾的句号。喜欢幸福不幸福请大家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