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往追赶大部队,一路上,只见将士们全都精神饱满。 因为是在己方境内行军的缘故,所以大部队中并没有辎重存在,行军速度才能得以加快。 从新野南下,途径安陆,再到西陵,总行程有近六七百里。 大军轻装简行的话,行军速度可以达到每日五十里。如果急行军的话,则可以达到每日八十里。 这一速度已经不可谓不快了,但如果北上关中,恐怕就达不到这个速度了。 古时候,长途行军往往只有三种方式: 一,在南方就是坐船; 二,骑马; 三,徒步。 如今的荆扬二州,除去三百艘战船、二百艘商船以外,运输船的数量也多达六七百艘。 这一次前往西陵,我之所以没有选择坐船,而是选择了徒步,是有两个原因的: 第一,就像我和周瑜说的那样,是要为明年的北上作准备。 第二,也是一个十分现实的原因,自与曹操结盟后,所有的运输船都被用来运输粮食了。 因此,我只能无奈地选择徒步,但好在一路上都是己方的地盘。 没有了辎重队的拖累,大军每日便能保持五六十里的行进速度,途径我方城池还能进行一番补给。 经过三年时间的发展,我军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补给制度,主要是在饮食方面。 倘若大军在后方训练、休整,每日提供三餐,每周还有肉食和蛋类提供。 倘若大军在敌境行军,大军的后方是有辎重队跟随的,以此来保障后勤。 倘若是在自己的地盘行军,则是不需要辎重队跟随的,而是从沿途经过的城池进行补给。 昨日在安陆停留一天的目的便在于此,一方面是为了准备接下来行军所需要的干粮和饮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将士们好好休息一番。 因此,从新野南下之后,原本半个月的行程就被硬生生多耽搁了几日。 樊城、随县、新市、安陆,都是大军沿途停下进行补给的城池,因此行军日程已经被耽搁了整整四天。 好在从安陆到西陵只剩下五六天的路程了,但中间并无其他城池可以进行补给,因此我决定采取一波急行军。 “全体都有!跑步前进!”我大声下令道。 将士们听到我的命令不由得一愣,急行军?又不是打仗为什么要急行军? “主公,为何突然下令要急行军?可有战事?”太史慈听说了我的命令后,有些不解,便骑着马跑来询问道。 “没有为什么,接下来一直到西陵,途中再无城池可以进行补给。而咱们在安陆准备的干粮只够食用三日,从安陆到西陵却有二百余里,若不急行军,岂不是要饿肚子?”我向太史慈解释道。 太史慈这才恍然大悟,当即就要下严令让队伍开始急行军,但却被我叫住了。 “等等!”我说道。 “主公?”太史慈疑惑。 “队伍长达十余里,命令全部传达下去就要一个时辰,若是再解释一番岂不浪费时间?”我说道。 “啊?那怎么办?”太史慈问道。 我说道:“这样,要求队伍三日内抵达西陵,若能完成,则每人赏赐一壶美酒;反之,如果到不了,那就罚作一个星期的伙夫、马夫!嗯,就这样,子义你去通知吧!” “是…主公,就这样保持队列再急行军吗?”太史慈又问道。 “解散队列!”我不假思索地说道。 开玩笑,反正在我的治下,大军又不会被埋伏、偷袭,还要保持个锤子的队列哦! 太史慈大喜,随即便找来传令兵,然后下达命令。 一众传令兵在听明白之后,随即离去,前往队伍前后传达命令。 只见目光所及之处,接到命令的将士开始解散队列,然后撒丫子就开始跑。 整条队伍长达十余里,而我此时的位置大概是在队伍的中间,也就是说最先得到命令的乃是队伍的中间部分。 这一部分的将士已经解散了队伍,并按照命令开始了急行军,但是前面的和后面的将士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但相比后方的将士们,处在队伍前方的将士还是比较有利的,毕竟在队伍的最前方。 等到前方的将士们也得到命令,开始撒丫子狂奔的时候,原本队伍中央的将士们也赶了上来。 双方互不相让,一场急行军竟然成了马拉松比赛,属于五万余人的比赛。 这场面真是蔚为壮观,就在官道上,到处都是将士们在狂奔的身影。 但是队伍后方的将士们就倒霉了,他们不仅本就在队伍的最后方,得到命令也最晚。 这一来二去,前方的近三万余将士,和后方的一万余将士之间已经拉开了近二十里的距离。 而拥有战马的一众将领,包括他们的亲卫在内,则化身为裁判员。 众人骑在马上,高高在上,若是从高空俯瞰有些鹤立鸡群。 我和周瑜二人就骑着马上,立在道旁,源源不断地将士都从我们眼前经过。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很快,我两身边就有不少将领,以及他们的亲卫汇聚过来。 “主公,这么一跑,将士们非得累垮不可!”邓艾有些不理解。 “哈哈哈,魏国武卒能够负重百斤,日行百里;夏侯渊的军队也能够日行八十,尚且还能投入作战!和他们相比,咱们的江东军还差得远呐!”我毫不在意地说道。 邓艾若有所思,便闭口不言,不再说话。 “伯符你看!那群将士竟然在以队为单位共同奔跑,当真不凡也!”这时,周瑜指着不远处,一脸惊喜地对我说道。 我顺着周瑜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果然有一队队将士在列队奔跑,既有队列,又不失速度,果然不凡! 我若有所思,心里猜测着这是谁的部众,但我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 “主公,这些本是孙伯阳将军的无难军!”太史慈说道。 啊!听了太史慈的话,我这才想起来,这些可不就是孙贲的无难军吗? 不愧是我的便宜堂兄,果然练出了一支精兵!竟能快速行军而又显得不乱! 注:魏武卒,是吴起训练的精锐重装步兵,吴起率领魏武卒南征北战,创下了“大战七十二,全胜六十四,其余均解(不分胜负)”的奇功伟绩。 三十年来,吴起率领魏武卒攻下函谷关,大大小小历经六十四战,夺取了秦国黄河西岸的五百多里土地,将秦国压缩到了华山以西的狭长地带。 《吴子·励士》里的记载,周安王十三年(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己的秦军,创造了步卒五万人,车百乘,骑三千,而破秦五十万众的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役,使魏武卒名动天下,魏武卒鼎盛时期达到五万之多。魏武卒也是当时军队最为精锐和彪悍的代表。喜欢血之孙吴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血之孙吴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