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烦恼漏尽 佛所说的四十八大愿中的第三十一大愿:不贪计身愿。 佛发大愿望说,佛证得无上菩提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佛刹,再也不想过从前凡夫所过的生活。 哪怕之前凡夫过的是奢侈放逸的日子。 个个好比放下一切的比丘,烦恼漏尽,永不退转。 哪怕是当红明星,一旦学佛。等到以后证得无上菩提时,那可比当红明星走红地毯还耀眼。 证得无上菩提,宛如佛一般,全身发光。 佛的全身,所散发出来的是——紫磨真金光! 而凡夫修行成佛,浑身上下所散发出来的是,一般的带有黄色的光。 世界上无论什么事,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是一步一步才成功的。 因此,紫磨真金光,也是需一步一步修行才能得来的。 佛所说的四十八大愿中的第三十二大愿:那罗延身愿。 佛发大愿望说,佛证得无上菩提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佛刹,悉皆具有金刚那罗延身。 那罗延是什么? 那罗延是神话传说中神祗。(祗:有两个读音,qi读第二声。释义:1,正、恰、只;2,地神;3,安心;4,大。祗:zhi读第三声:恭敬的意思。)。 那罗延神是印度古神,在佛教中叫那罗延。 意思是金刚大力士。 那罗延佛是佛教晚课中所诵八十八佛之一:南无那罗延佛。 (南na无mo,这两个字都读第二声。) 那罗延佛在成佛前是一个大力神,他生就英俊潇洒,高大挺拔,很是威仪。 那罗延能驱逐恶鬼,战胜邪恶,保人民生活太平。 他带领弟子们在那罗延窟修炼。 那罗延窟本来没有孔的,当他修炼成佛后,凭着巨大的法力将洞顶冲开一个圆孔冲天而去。 此洞由此而得名。名叫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位于崂山,现在是崂山着名十二景之一。 此洞已载入宗教典籍,名称就叫:那罗延窟。 崂山位属东方,是东海管辖之地。 名地尽皆出名事。 那罗延窟历来是菩萨聚居地。 此菩萨聚居地,就有法显大师。 东晋高僧法显大师,他是西行求法第一人。 唐僧不是第一个去西天取经的人。 法显大师乃西天取经第一人! 法显大师大约出生于337年,大约圆寂于422年。 他是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位名僧。 他是一位卓越的佛教革新人物。 他是艰苦卓绝的伟大旅行家、超然的佛学大师、杰出的佛教翻译家。 法显大师三岁就被父亲送去寺院做小沙弥。 当时,他的父亲看他弱小多病,恐他夭折,遂送去寺院出家,拜求诸佛,以便养活。 后来他的父亲病逝,母亲病危,他的叔叔想他还俗回家。 法显大师事佛之心坚定不移,拒不还俗。 及至母亲病逝,他料理完母亲后事即时返寺,继续专心事佛。 法显大师性情十分纯厚,心思特别细腻。 他的志行明敏,仪轨整肃,于寺中脱颖而出。 东晋时代,中国的佛法尚不完整。 特别是律学方面。 因此法显大师决定去佛学发源地——印度,亲自瞻观,去求取律学方面的戒学典籍。 法显大师以65岁高龄出发西行,度过无飞鸟之地,踏过无人的皑皑白雪,历尽万险万难。 连鸟都飞不过去的地方,人要走过去,这份毅力与决心,不是一般的凡尘俗人能够做得到的。 65岁高龄,在现时代社会,男男女女都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 退休,等于是不太再参与世事。 而对于法显大师来说,其人生才刚刚开始。 因此,世人应以不服老的心态,面对困难! 佛法是震撼人心、救赎人心的! 历劫以来无穷无尽为法捐躯的佛法学者前赴后继。 刚开始的时候,法显大师他们一行人是九个人。一起共赴天竺。 他们在佛前发大誓愿,说:“弟子等人,愿意以此凡躯,徒步西行。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求取律学方面的真经。祈愿佛菩萨们加持,助弟子们平安归来。” 发完大誓愿,此九个人大踏步地向西徒步出发。 后来,越走越增加人数。 天竺:古时指的是西方的印度。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仙味禅味与法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