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五蕴之苦 人生八苦,第八苦:五蕴炽盛苦。 即五蕴身心不平衡的苦。 五阴即五蕴,是指人的眼、耳、鼻、舌、身这五蕴,五阴积聚而身,如火炽然。 前七苦皆由此而生。 行阴炽盛,起造诸业,迁流不停,无有停息,苦苦相随。 无有出期。 五蕴之苦是有漏的苦。 医学上说,这是心理疾病。 五阴炽盛之苦,胡思乱想,控制不住。 严重的心理疾病者,是要看心理医生的。 看心理医生,也就是接受身心调养,找到病根,调养情志。 现时代心理医生多,做心理医生这种行业发达,说明遭受五蕴炽盛之苦的人非常多。 此皆为其自个造业。 修学佛法,是让人于这八苦之一的五蕴炽盛苦降到最低。 乃至消失。 这可是需要下很大的修学功夫才能练成的。 一般人办不到。 能办到的都是圣人。 故佛法是最健全的心理学。 人生此八苦,当真不假。 真苦! 而张碧柳眼下就碰到八苦中的一苦:求不得苦。 张碧柳想去深山修行的这一想法,愈想愈浓,酿酿复酿酿,年年又年年,念念重念念,拖拖加拉拉,均未实现。 好难遂意。 ——求不得的苦啊! 当然,这“求不得”的苦,如果真的不苦的话,佛也不会把其列为八苦之一了。 张碧柳这求不得的苦一时半会还解决不了。 还得有一段时期的苦受。 何以故? 张碧柳俗务缠身,想一下子全部放下,无异天方夜谭。 店铺还没处理好,走不开,舍不得啊。 店里的翡翠玛瑙项链手镯等东西没有卖完,张碧柳可舍不得。 这一店的东西可值不少钱呢。 她还没修炼到把身旁所有东西布施于人的境界。 她的儿子尚小在读书,要赚钱抚养儿子,放心不下; 父母已年老,还未尽孝,自己真要是走了,也会不安心。 等等,等等…… 一件又一件,一桩加一桩。 张碧柳不去想还好,一想拉拉杂杂大事小事,一箩筐挨一箩筐的,重重叠叠,砌砌垒垒,没有哪一样是现在能够放得下的! 敢情别人说的“看破、放下”般的言论都是假的? 张碧柳忽然很羡慕那些出家的僧人,很羡慕他们能自由自在地穿着僧衣,羡慕他们能放得下一切去舍身修行! 不知他们是怎样放下的? 想必他们也有凡情俗务,因为他们也是人啊,怎能没事缠身呢! 是人就会得有事。 张碧柳心想,做僧人真好,起码能放下一切静心修行! 自己何时能毫无挂碍地如释迦牟尼佛一样舍家弃欲修行成佛啊?! 唉,何时?…… 直到这时,张碧柳才体悟到僧人们的伟大! 她才体会到做僧人的难处! 当真是:出家乃大丈夫所行,非王侯将相所不能为也! 午后两点的大阳照射进来,树影斑斑驳驳地映在张碧柳的身前身后,显得迷离不实,显得虚幻不已,这正是此时张碧柳内心的写照! 张碧柳迷惘地站起身,无可奈何,望向四周那远处的高山…… 沉思中,渐渐地,附近建筑工地上打钻的声音听不到了,凉亭台阶下井边人们打麻将的声音听不到了,马路上汽车喇叭的鸣叫也听不到了…… 一只鸟儿扑棱棱地从树叶间飞起,惊醒了张碧柳绵长幽远的思绪。 张碧柳扯回那深不见底的思绪,眼光重又落回到眼前的大树那古藤上。 她赞许地点点头,这古藤充满生命的活力,十分顽强,能从一颗幼小的藤苗儿逐渐爬长成茁壮厚实的老藤,如今看上去仿佛日晒雨淋,风雪霜打,雷电雹击,都撼不动它。 而自己,正当红月骄天,难道连一颗路边不起眼的野藤还不如吗? 惭愧啊! 张碧柳近似于忏悔般地动起身来,端坐身心,摄心正意,敛眼收目,清净思绪,一心一意地观想起释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树下开悟的跏趺坐姿来。 可张碧柳的腿左放右放,上调下整,左挪右动,上拉下弯,就是坐不成释佛那跏趺坐的伟姿来! 释佛那圣姿,不知羡煞了多少凡人! 看释佛多有威仪! 释佛那威仪,咋就学不来呢? 不过也是,释佛圣姿,如果任何一个人都能坐成他那样,那人人都能称圣姿了。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看来什么事都是要练。 有志者,事竟成。 这正是: 苦苦递增无有时, 五蕴炽盛燃加持。 人生苦境转圣境, 看破放下生觉期。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喜欢仙味禅味与法味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仙味禅味与法味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