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礼:我不管!马上释放所有已逮捕的水手!移交撕毁我们国旗的千总!并向我们道歉!马上!
叶名琛:唉??
事情发展到这样,清廷和英国的关系再次升级。
叶名琛左思右想,认为这样与英国人僵持下去也不是办法,决定折衷处理。
「人来!放人!」
事件发生两天后,即10月10日,广州水师释放了9名亚罗号的被补人士。
但巴夏礼拒绝。
「你们捉了12人,只放了9人算什么?我要你们全数释放!还有,你欠我们的道歉呢?我要你们移交撕毁国旗的人呢?你们一样也没有做到!」
这时,第四任香港总督宝灵出场了。
很遗憾,他的出现并不是好事。
因为,宝灵决定狼狈为奸,助纣为虐。
10月16日,同时作为英国公使的宝灵,向叶名琛发出照令:
「如不速为弥补,自饬本国水师,将和约缺陷补足!」(佐佐木正哉:《鸦片战争后的中英抗争》)
意思即是,我们之前所签订的《南京条约》,非常抱歉,还有很多缺漏,我们在你们获取的利益还不够多。
请你们为着这件事情速速弥补,不然,我们便派舰队,去跟你们签新一份更符合我们利益的和约!
原来,巴夏礼一直都以强硬姿态对待叶名琛,是有宝灵在背后支持!
宝灵才是真正的幕后主使!
因为,清朝的这块肥猪肉实在太美味了!
英国人吃大了个胃口了!
「亚罗号事件」表面是很小的冲突,但英国人已经打算把他闹大!
「对宝灵来说,亚罗号事件是不可多得的借口,可以解决第一次鸦片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并能修订《南京条约》,令英国获得更多权益。」(高马可:《香港简史》)
宝灵想获得什么权益呢?
这里讲述其中一个,就是要获得英国人可以进入广州城的权益。
话说在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英方一直要求清廷履行进入广州城的条款。
砵甸乍、戴维斯、文咸等前几任总督一直与清廷有交涉。
但清廷一直都没有理会到。
始终,清朝对英国人的观感不好,不太想放英人入城。
所以清廷告诉英方:
「民情愤激,众怒难犯,非官所能禁止。」
但从英国的角度来看,入城是一个国家应有的尊严,虽然英国仍然能在十三行做生意,但英人不能入城始源反映了清朝的差别对待。
「福州、上海我们都可以入城,为什么独是广州城不行?」
结果,英国和清廷交涉了好几个总督,英国人终不能入广州城。
宝灵决定,这个问题是时候要在这一任解决了。
10月21日,巴夏礼告诉叶名琛:
「越日日中不如约,即攻城。」
这是48小时最后通牒。
如果清廷不答应英方的条件,英方便会开战。
事情已到了战争边缘。
「放人吧!放人吧!」
叶名琛屈服,将12人全部放还。
但仍拒绝道歉。
叶大哥,你真的认为你放人是有用的吗?
英方根本上醉翁之意不在酒啊!他们就是要打仗!
就好像吴王刘濞造反,打着「诛晁错,清君侧」,汉景帝即时处死晁错就有用了吗?刘濞还不是继续造反?
就好像明朝燕王朱棣造反,打着「清君侧,靖国难」,就算明惠帝朱允炆即时铲除齐泰和黄子澄,朱棣就会停止造反了吗?
就好像日本七七事变,借口「一名士兵在中国失踪」,你帮他找回士兵,他难道就不会入侵中国?
古往今来,凡开战都要有个借口!不然便是出师无名。
宝宁:「不肯道歉是吧?传令下去!勒令香港驻华英军驶入珠江口!」
第二次鸦片战争一触即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