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放心好了,包在我身上。” 胡广田把资料收下来,随后询问道:“生哥,你有空没,我请你吃个饭?” “吃饭就不用了,我就是来办事情的,家里还有事情要等着我处理呢,等我下次有空再来找你玩啊!”林秋生乐呵呵的说道。 “行!那你回去等消息吧,三天,办不到的话,我胡广田把脑袋拧下来当球踢!”胡广田对着林秋生开口说道。 两人寒暄了几句,林秋生这才离开了政务大厅。 他留的电话,是村里的电话。 到时候手续办下来,也会通知他到那边去领取。 只是不知道胡广田会用什么方法来办,总不能是把枪架在胡关山的脖子上让他签字吧? 等等。 林秋生这才发现了不对劲。 胡关山,胡广田。 卧槽! 这两个名字,不但是同一个姓,听起来怎么还那么相似? 不会这么巧吧? 难怪胡广田这么拍着胸脯保证。 林秋生也是哭笑不得起来,没想到自己随手在海里一捞,都能捞到一个局长儿子出来,这也算是好人有好报了? 在县城里溜达了一圈,林秋生又买了几块布,还去卖各种海蛎子幼苗的位置看了看,这才作罢。 连着三天的大风浪,这两天林秋生都没有选择出海。 很快,三天的日子就快要到了。 可村长办公室迟迟也没有传来消息,让林秋生去拿审批手续的。 林秋生叹了口气,也没有太过失望。 毕竟,人家帮忙也是情分,万一这玩意就是要等上那么久,能有什么办法? 但到了中午的时候,却是看到胡广田拿着一叠资料,直接来家里找他了。 一问之下,这养殖地的事情还真办妥了。 这养殖地的规模,居然批了15亩的海田下来! 倒是超乎了林秋生的预料。 他虽然填写的是15亩,但一般来说,成交的海田也在7亩地左右,压根就不可能给到那么多。 “生哥,这事儿我给你办妥了!你放手大胆的去做,要是有啥问题!随时来城里找我!”胡广田脸上带着笑容,开口说道。 林秋生感激的无以复加,没想到胡广田居然还能亲自给自己送过来。 这海田的位置,就在胡广田的海田的周围。 他满脸感激的给胡广田道谢,胡广田倒是摆摆手,让他别客气,同时提醒林秋生,赶紧去县城签协议。 这协议这玩意,得亲自在办公室签。 不能假手于人的。 一家人热情的接待了胡广田之后,林秋生就开着岘板船,在自己规划的海域看了一遍,这片海域的海洋深度倒是还不错,地下也全都是泥沙底,这样一来,最适合打桩。 这区域,只怕胡广田也没少下功夫。 他盘算着等过些日子去城里的时候,给胡广田带两条大黄鱼去尝尝鲜。 这样一来,心里也稍微过得去一些。 周围还有个岛屿,倒是还可以在岛屿上歇脚。 林秋生拿着签字盖章的文件,这15亩地的租金,是1500块钱一个月。 在村子里,已经算是很便宜的价格了。 林秋生都没有想到,胡广田居然连这方面都想到了。 从岛屿上回家之后,林秋生这才找到了彭光阳,准备在周围找几个打桩的老师傅,将这片海域赶紧给开发出来。 要开发海域,还得先去买打桩用的木桩子。 木桩子也是有现场的,去县城里面买就行了。 林秋生安排着彭光阳去找师傅,自己一个人则是去到县城,问好价格之后,根据海域的大小,足足买了八百根木桩子。 一股脑的把这些木桩子丢到了海神珠里面,随后,又是来到办公室,去找胡关山签字。 这次胡关山的态度可是截然不同,在林秋生过来的时候,甚至还从椅子上站起来迎接,满脸的抱歉: “不好意思啊小林同志,之前让你久等了,你看这审批的文件,还有没有什么意见?” 林秋生哪里还有什么意见? 这玩意,是他捡了大便宜好吧? 原本是想一连签三年的,没想到胡关山却是做主,直接签了五年。 要知道,物价都是在不断上涨的。 签五年,对于林秋生来说,是稳赚不亏的。 原本胡关山以为林秋生是要分期付款,没想到居然一次性拿出来了九万块钱,把这租金给付了。 一时间,胡关山也不由得多看了他两眼。 办好一切流程之后,林秋生这才回了渔村。 去村主任的办公室把这件事情也落实下来,就可以去还养殖地打木桩子了。 虽然一般来说,这15亩的海田,是用不了那么多的木桩子的,但林秋生做的是长期生意。 这些木桩子在海面上,风吹雨晒的,耗损也是最严重的。 隔上几个月,可能就要换上几十根。 一股脑的全都买了,还能便宜一些。 再加上有海神珠在,他倒是省下来了不少的运费。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原本起码要用上两三天的事情,林秋生半天就给搞定了。 他将木桩给搞好后,还买了不少海带绳和浮球,都是种海带要用的。 既然有这么大一片田,那不得什么货都得搞一搞? 这片区域就在近海不远,周围还有不少渔船来来往往,眼看着彭光阳就要把师傅给带过来了,林秋生也是取出来不少的木桩子还有海带绳和浮球,放在了附近的小岛屿上。 周围来往的渔船都是渔村的,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自然是认识的。 路过一艘渔船,渔船上的人就会停下来朝着这边望一眼。 甚至还有喜欢凑热闹的,直接把渔船靠在了海岛边上,看着林秋生整理起来。 “小林,这片海你承包下来了啊?都养海带?” “那旁边的海带田都被冲垮了,你还敢养啊?现在这天气可不稳定,你可得想好咯!” 周围的人都是一副看热闹的表情,对着林秋生开口说道。 彭光阳听了,倒是不乐意了。 这生意才刚刚起步呢,就有人来泼冷水,多晦气啊! “我生哥既然要做,那肯定是没问题的,别咸吃萝卜淡操心了!”彭光阳吹胡子瞪眼的,赶周围的人走。 林秋生也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很快。 彭光阳也领着不少打木桩子的工人来了。 在周边的海域全都打上木桩子,在木桩子上拦上围网,把这片海域给圈起来,这样一来,赶海的人就也知道,这里是有主的了。 趁着师傅们打木桩子的时候,林秋生和彭光阳也坐着岘板船,在周围用渔网捕捞海域的鱼群。 这里是近海的区域,距离岛屿近的滩涂上,还有不少爬着的小螃蟹。 兄弟两人分工合作。 彭光阳负责在滩涂上捡各种贝壳和螃蟹,林秋生则是拿着渔网在海域里捕捞起来。 整整15亩地的海域,兄弟两人忙碌了大半天,足足抓了五六百斤的海货。 不过这里的海货都不是很大,都是小小的海鲈鱼和沙丁鱼。 两人挑选了一些好的海货,给这些打桩师傅们分了,师傅们干劲也足了许多。 原本计划着三天搞完的事情,用了两天就已经结束了。 打桩的事情,原本彭光阳还想自己来,但看着师傅们的模样,也是暗暗说了几句:“还是得专业的。” 在打桩的时候,要把木桩子给砸到海水里面去。 不能偏,不能斜。 随后,还要用一个大铁锤,把这些木桩子给固定起来。 光是这铁锤拿起来,少说也要五六个人才能抬得起来,木桩子必须得稳固,不然的话,海浪一冲,海风一吹,就容易东倒西歪。 二十米的海域,木桩子要选三十米的,起码要搭进去五米的木桩子,才能算合格。 师傅们干劲十足,一边打桩子,一边喊着号子: “一锤定音,稳扎稳打!” “力拔山河,桩入地深!” “精准定位,一锤到位!” “齐心协力,木桩必立!” 这口号听得林秋生和彭光阳都是一愣一愣的。 把木桩子打好之后,就是把海带绳和海带苗准备好了,这海带苗是林秋生在城里买的,足足花了一万块钱。 这片海域的海水还算清澈,最是适合用来种海带苗。 连带着林美琳那丫头也跑过来帮忙了。 海带绳是两米长短的,把海带苗也跟着拿出来,用手指拉开绳子,然后把海带苗的梗朝着里面一放,拉紧就行了。 这倒是不难,但就是费手。 那些打木桩子的师傅,收了林秋生那么多海鱼,也是跟着留下来帮忙。 他们都是老师傅了,海带也是没少绑,都没用林秋生演示,就已经上手了,每根海带都绑的稳稳当当的。 绑好海带绳之后,海带绳也不能干,时不时地,要给海带浇海水,这样一来,才能保证海带苗的存活率。 挂海带苗也是个技术活,要用吊绳来调节水层。 这方面林秋生也不想假手他人,都是自己和林美琳一起干。 养殖海带,最重要的就是看水层了。 海带苗在最开始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 需要放到很深的海域里才行。 等养上一段时间,还需要把海带给往上拉一层,如果不拉的话,这些海带就会疯长,然后互相挡住互相的阳光。 林秋生把海带绳丢下去之后,还不忘看一看海域。 虽然是头一次养海带,但自己也算是做的有模有样的。 足足从早上干到了天黑,总算是把这些海带苗都给挂上了。 林秋生挨着结算了工钱,就连林美琳,都得了一张五块钱的票子,虽然手有些发软,但此时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搞完这一切之后,林秋生还不忘在一根露出来的木桩子上挂了个牌子,写上“秋秋养殖基地”。 这“秋秋”这个名字,还是林美琳这丫头想的。 林秋生也懒得动脑子,索性就直接用了。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是筹备养殖场的事情,林秋生和彭光阳都忙活了足足五六天,村子里的众人都知道,兄弟两人现在在搞养殖海带的事情,都等着看他们的笑话。 就连廖淑芬也有些担心,在林秋生来找彭光阳的时候,还不忘提醒:“小林,你一定要注意啊,这两年收成不好,好多人的养殖地都遭殃了。” 林秋生倒是不在意,他有海神珠在,怎么可能会出问题? 再说了。 海带苗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罢了。 到最后,肯定是要养一些其他的海货的,什么沙丁鱼,大黄鱼,要是能在这里养出来,那不是就发大财了吗? 虽然这些东西也可以在海神珠里养,但海神珠毕竟就只有这么大一块地儿。 哪里有这15亩地来的快? 整理好一切之后,林秋生也是在家里休息了一天。 这些天每天都是在整理海带苗,然后挂苗,手都快被海水给弄冰了,眼下好不容易休息一下,就在院子里打着瞌睡。 “哥!嫂子写信来了!”林美琳的一声惊呼,却是让林秋生的瞌睡都醒了。 他怎么把这茬子事儿给忘记了? 之前说要去找张科英玩的,可这两天忙活海带苗的事情,这件事完完全全被他给抛到脑后去了。 再一看信,林秋生这才松了口气。 张科英说这两天要回一趟老家的位置,要过个五六天才回来。 这样一来,也正好能把眼前的事情给筹备好。 上次卖鱼的钱也花的差不多了。 看着13万的数字倒是多,没想到花出去,倒是和流水一样,林秋生也是叹了口气,要不是准备了这么多钱在手中的话,他压根就不敢这么做。 果然这养殖地,也不是想搞就搞的。 可这两天天气不好,除了开着岘板船去养殖地的位置转悠两圈,倒也不怎么适合出海。 但让林秋生意外的是。 这养殖地周围的围网上,居然还挂了不少的海货。 每天开着岘板船去,都能装上满满的大一堆。 这倒是怪了! 别家的养殖地莫非也是这样子的? 林秋生在其他人的养殖地转悠了两圈,也没有发现有这种情况出现,最后就总结一句话。 这就是个风水好地。 不然的话,能这么吸引这群海货?喜欢乡村种田:我靠赶海钓鱼暴富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乡村种田:我靠赶海钓鱼暴富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