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啊。为父本还想拿下这燕京城,彻底将鞑子的气焰给打下去。日后你且能容易三分。” 他是真想打进燕京城,这样一来就彻底把满清的‘气运’给斩断了。但现在行百里半九十。 郑芝龙呢,全歼了通州的清军,拿到了那么多有名有姓的人物的首级,尤其是豪格和孙之獬,一个是顺治的大哥,响当当的正蓝旗主,大清的肃亲王,一个是遗臭万年大汉奸,历史上‘种发’第一人,他这心中便是有再多的不甘心现在也没有了。 看着郑芝龙面色红润,一副中气十足的给自己交代他的后事的样子,怎么,怎么感觉着那么别扭呢? 实在是眼前的一幕太违和了。 “嗯,你能这样想就好啊。这天下还是自己打下来的最最牢固。” 对比那些,郑芝龙更关注的是郑森的眼光。 那未来之世界,纵然他这个穿越者已经不复存在了,却也希望汉人的足迹能踏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但这件事上,能做到什么地步,这真不是看郑芝龙的,而是要看郑森的。 郑芝龙现在真的是尽力的来影响郑森,引导郑森。他给郑森了一份手册,一份记载着他脑子里的郑家王朝所要有的模样的手册。 那本不怎么厚的小册子,蕴含了郑芝龙几乎全部的政治抱负,他没时间去施行了,也不觉得自己丢给郑森了,郑森就能照着册子上的条条框框,一点不拉的全部完成。但这总能开拓启发郑森一二不是么? “孩儿始终把之带在身边,闲来时就反复揣测,父亲之雄才伟略令孩儿叹服。感悟极深,极大!” 这个儒家的主要学术思想,竟然可以如此解释的么? 原因也很简单,郑军能有今日之强盛,某种意义上就是那些奇淫技巧所推动催生出来的。 可现在,那些登上了大雅之堂的读书人,面对着野蛮凶悍的满清每每被打的鼻青脸肿。反倒是他们所看不起的奇淫技巧,却能叫郑军短短时间里就练出一支强大的陆军,一次次的吊打满清,那奇淫技巧真的就是不值得世人重视的奇淫技巧么? 很是有些实用主义的他,对郑芝龙的这些主张都甚为赞同。 不过啊,这座“大雅之堂”里的坐席可是很有限的,奇淫技巧们登上去了,被踢下来的又会是谁呢? 新生力量涌起,老牌霸主就必然会受到最大的冲击。这就像一战和二战,老牌霸主如果能经受得住新时代的冲击和考验,他们就依旧是霸主。不然,就只有沦落一条路可走。 千百年光阴,在中国的社会里,儒家已经跟读书跟做学问跟做官,完全的融合起来,郑芝龙不下狠手怎么能行? 甚至于他都从中看到了自家王朝基业一代一代,连绵不绝的传递下去的希望。 一世、二世、三世、四世……,直到万万世,永远不会断绝。秦始皇的理念大秦帝国没能如愿,可郑家王朝却能做到。 这些日子里他真的想过太多太多回那美好的一幕了。 世间万物有太多的不可预料,这道理郑芝龙明白,郑森也明白。 “不过朱家宗室的教训你一定要铭记在心。” 而且老朱家的藩王一旦封王就是世袭罔替,儿子的儿子也都有高低不等的爵位。然到了明末,全宗室数量多达二三十万,却偏偏连个能用的人都找不出来。 偏偏受于限制,所有明朝的宗室一不可以参加科举,二不可以当官,三不可以经商。 郑芝龙提及朱明的宗室,那是要郑森能有个前车之鉴,但这话听在郑森的耳朵中却又有着另一层的意思了。他觉得郑芝龙这是担心自己真的死了后,他那几个弟弟的前程。 虽然就现在看,郑平那儿还是千里长城第一块砖,但郑森与郑 郑森早前可是很孤单的。 所以,郑芝龙根本不担心现在还在金陵窝着的郑平。对比郑平,他更应该担心郑淼、郑鑫他们才是。 “尊侯,你且来看看,以为如何?”从通州去津门的路上,郑森写了一道折子。内里涉及的就是海外封藩建国和宗室爵位、功臣爵位的分级与传承规例。 总不好叫父子俩直接把话挑明了说吧?那多尴尬。 这人是他现下最为倚重的臂膀。郑森觉得自己也有必要把那‘大限之日’告诉施琅了。 这郑森要把自己的兄弟门全都封王,施琅是一点意外都没,把郑鸿逵、郑芝豹等人封王封公那也是应该的,但海外封藩建国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