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67章 最后一战
在失去和德国的贸易后,美军成为美国新的财政来源。
威尔逊野心勃勃,制定了一份多达400万人的动员计划。
在动员这件事上,美国人的效率极高,到五月份,已经动员了185万人。
这对已经架空兴登堡,获得德军实际指挥权的鲁登道夫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
《布列斯特合约》签字后,鲁登道夫将德军主力集中到西线,准备对法国进行致命一击。
鲁登道夫手下现在有191个师,350万人。
从数量上说,德军的规模不亚于1915,但实力大不如前。
德军去年冬天动员了25万人,这些动员兵全部生于1900年之后,年龄最小的只有14岁。
奥匈帝国的情况更糟,发给士兵的绷带和内衣都是用纸做成的。
和这个情况相对应的是,去年冬天,奥匈帝国有5万匹战马或挽马,因为缺少草料被饿死。
大概是奥匈帝国把草都拿去造纸了吧。
很难分得清是因为军马缺少草料,还是因为士兵们想吃肉,才造成这些军马死亡。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培养一匹战马,费的资金远高于培养一名士兵。
对于俄罗斯来说,奥匈帝国已经没有威胁,乔治将主要精力放在对各地的安抚上。
由于农民的粮食被强制征收,给君士坦丁堡带来的压力越来越大。
现在乔治不仅要为前线部队组织后勤,还要筹集粮食赈灾。
巴尔干军团现在要对付的也不止是叛军,还有各地流窜的马匪,割据势力,地方武装,以及如雨后春笋般的地方自治政府。
《布列斯特合约》并不是直接将领土割让给德国,而是由德国成立傀儡政权,对当地进行统治。
俄罗斯除城市之外,本来就是各地自治的草台班子,这些自治政府纷纷摇身一变,成为当地合法政府。
鲁涅夫指挥的第一集团军频繁出动,前往各地平叛。
这对俄罗斯军队来说轻车熟路,因为这项工作他们已经连续做了很多年。
不同之处在于,这一次叛乱平息之后,并没有和以前一样继续自治,而是由君士坦丁堡派出民政官员直接管理。
叛军不仅抢走了农民的口粮和种子,而且对当地进行彻底的破坏,尤其交通设施,铁路、公路、隧道、桥梁,等等等等。
乔治有粮食,但和尼古拉的雨露均沾不同,只有接受工作的人,才能获得粮食。
被炸掉的铁路和公路需要修复,烧毁的房子要重建,战争造成的废墟要清理,那些被吊在绞刑架上的尸体也要入土为安,这些工作都需要人去处理。
灾民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但现在的情况其实还不算严重。
如果在冬天到来之前,他们的生活没有稳定下来,那么等冬天到来,才是真正的灾难。
罗夫诺小镇,这个乔治曾经的发迹之地,也遭到战争的巨大破坏。
罗夫诺的居民全部都是哥萨克,战争爆发后,他们积极响应帝国号召,应征入伍,先后有807人参军。
这807人,除11人因伤致残幸运回家之外,其他人要么战死,要么下落不明。
罗夫诺居民的付出,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而是被当做顽固典型,先后遭到临时政府和自治政府的针对,不仅火车站被炸毁,铁轨被拆除,而且整个小镇都被纵火焚烧。
亚历山大随里瓦几亚第一步枪营来到罗夫诺的时候,曾经总人口高达3000的罗夫诺,只剩下不到100人。
乔治很难过,罗夫诺的哥萨克是乔治迁来的,乔治承诺会给他们安定美好的生活,却没有做到。
曾经在罗夫诺火车站工作,又在近卫军服役的斯坦尼斯对乔治不仅没有怨言,反而充满感激。
“大公已经兑现了他的承诺,将我们从苦寒的拉多加湖带到温暖的罗夫诺,这并不是大公的责任——”
斯坦尼斯最后问亚历山大:“大公什么时候成为沙皇?”
乔治的新绰号就是“沙皇”。
亚历山大决定重建罗夫诺,他带领步枪营的士兵在废墟上建起新房,用自己的薪水为衣不遮体的孩子们购置新衣,将部队配发的军靴送给光着脚的流浪汉,最后甚至和居民一起补种粮食。
乔治很欣慰,不管亚历山大未来是从政,还是经商,乔治都希望亚历山大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随着距离莫斯科越来越近,第二集团军遭遇的抵抗也越来越强。
6月11号,第二集团军在图拉,终于找到叛军主力。